徐 進,劉 輝
(湖南農業大學經濟學院,湖南 長沙 410128)
小農戶為我國農業發展過程中作出了巨大貢獻。然而,隨著時代的進步,以往傳統的小農戶經營模式已經不能完全適應農業現代化的發展要求,黨的十九大工作報告明確指出要“實現小農戶和現代農業發展有機銜接”。如何有機銜接?在頂層設計層面,2018—2020年中央一號文件分別強調了通過培育市場化服務組織、完善“農戶+合作社”等利益聯結機制、健全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來帶動小農戶的發展。在學術理論層面,部分學者提出在農產品電商、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和“縱向一體化”生產等方面促進小農戶的發展[1-3],也有學者認為當前小農戶和現代農業發展在實踐中主要以組織型模式銜接為主,但沒有真正實現二者的有機銜接[4]。總體來看,學者們就社會化服務組織對有機銜接的推動作用強調較多,關于銜接模式的研究相對較少。基于此,筆者從岳陽市小農戶和現代農業的發展情況出發,分析了4種主要銜接模式,并對各模式進行比較,進而提出相關建議。
從表1可以看出,2019年末,岳陽市城鎮常住人口和鄉村人口分別占比59.2%和40.8%。其中,鄉村人口占比仍較高,即:盡管城鎮化發展在穩步推進,但未來還是會有相當數量的農戶生活在農村。當代社會早已擺脫了馬爾薩斯的“人口陷阱”。農戶人均收入的提高會讓其增加對生產要素(如化肥、機械等)的購買。因此,要將小農戶逐漸與現代農業接軌,以促進農戶增收。

表1 岳陽市2019年年末人口數及其構成
此外,小農戶的發展也存在諸多困境。第一,小農戶的經營成本居高不下。小農戶基本都是獨自經營,在農產品運輸和生產資料的購買方面,其成本都比較高。第二,機械化很難實現。小農戶收入低,獲取農業機械需要較高的成本,且缺少農機使用經驗和維護措施,要實現機械化比較困難。第三,小農戶的綜合能力不強。小農戶大多數采用的是傳統農業的耕作方式,缺乏現代要素的參與,人均產出較低。
近年來,岳陽市現代農業快速發展,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產業布局調整加快。岳陽市已建成55個省級現代農業特色產業園,1個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華容芥菜),2個國家級現代農業示范區(屈原管理區、華容縣);華榮芥菜、平江豆腐干、岳陽黃茶、汨羅粽子等特色產業已經形成。二是農業科技水平不斷提高。岳陽市無籽西瓜的育種技術處于國內領先水平和國際前沿水平,水稻育成品種“岳優9113”已連續3 a成為全國最大的晚稻新品種,累計面積最大。三是農業機械化水平不斷提高。岳陽市農業機械數量達到79.1萬臺,農作物收割機械化水平達到73%,比全國平均水平高6個百分點。
2.1.1 龍頭企業帶動型 目前,小農戶經營具有人均資源不足、耕地細碎化和農戶分化等特征。隨著龍頭企業的輻射帶動,小農戶經營過程中開始出現現代農業發展元素[5]。這為小農戶和現代農業之間的有機銜接提供了內部環境。如圖1所示,農戶將土地流轉給龍頭企業,龍頭企業利用資金、技術手段建立具有現代配套設施的農業園區,實行產供銷一體化的農業基地經營。在農業園區內,流轉出土地的農戶可以直接租賃已建好的基地及種苗棚進行農產品生產。在生產的過程中,龍頭企業不但為農戶提供種苗服務,還為農戶提供了一系列統一規范的農產品生產技術和服務。在農產品的質量檢測和生產方面,龍頭企業會進行統一管理,以此確保農產品質量安全。

圖1 龍頭企業帶動型模式運行圖
岳陽縣月田鎮的江堧村和月東村海拔較高、氣候寒冷,這2個村貧困戶想要脫貧致富缺乏產業扶貧的支撐。2018年,月田鎮成功引進了農業龍頭企業,在2個村莊共流轉土地10 hm2,建立了標準化茶樹有機種植園和標準化工業扶貧示范開發基地,帶領107戶338名貧困戶農民擺脫了貧困,奠定了脫貧致富的根基。據了解,這10 hm2標準化有機天然茶園由湖南省岳陽縣洞庭春純天然茶葉股份有限公司負責規劃、建設和管理,從開發資金的投入到產出再到龍頭企業的利潤分配,建立了一個專用的賬戶,實行單獨核算。茶園進入采摘期后,貧困家庭可以在茶園內工作并獲得茶園股份分紅,人均收入增加3 400元以上。通過引進龍頭企業,建立了茶葉種植和生產基地,把小農戶(即貧困家庭)帶入到了現代農業當中,實現了小農戶與現代農業的有機銜接。
2.1.2 合作社帶動型 現代農業服務具有資本性、技術性和風險性3大屬性[6]。小農戶普遍存在資本不足、技術落后、抵御自然風險和市場風險能力弱等問題,要實現其和現代農業的有機銜接,必須解決這些問題。合作社組織是連接我國小農戶和現代農業最為普遍的一種經濟組織和載體。如圖2所示,農戶會根據需求,按規定和流程向相關部門申報成立合作社,政府審核通過備案后,合作社開始生產經營。通常,合作社由1~2個種養大戶或村集體牽頭,將原本分散的小農戶聯合起來,抱成團共同發展,以更好地實現自我服務和自我管理。合作社可以幫助個體農戶更好地為消費者提供一系列產品和服務,并及時掌握農業市場動態和各種農產品市場信息,指導個體農戶如何規避市場風險。
岳陽市君山區許市鎮的油茶產業具有獨特的自然優勢。2015年9月,許市鎮成立天賦油茶專業合作社,管理全鎮560戶油茶種植農戶,種植面積達346 hm2以上。幾年來,天賦油茶專業合作社分別與鋪子嘴村19戶貧困戶簽訂了“產業扶貧協議”,村委會免費提供油茶苗,合作社長年免費舉辦油茶技術培訓班,并免費上門手把手傳授油茶栽培技術,為全鎮的脫貧工作做出了重大貢獻,實現了小農戶和現代農業發展的有機銜接。

圖2 合作社帶動型模式運行圖
2.1.3 專業市場帶動型 當前,小農戶進入大市場遇到諸多困難,亟需一個綜合、全面、費用不高的平臺將他們帶入市場。區域內的專業市場成為幫助小農戶克服市場準入障礙以及解決小農戶與大市場之間矛盾的一種有效形式[7]。如圖3所示,專業市場內部建有各種軟硬件配套設施,可以提供多樣化的農產品銷售和生產服務,從而拉動周邊一些小型農產品批發市場及分散的農戶,形成一個相對專業化和區域化的大型農產品批發市場,即專業市場,從而產生較大的經濟影響和社會號召力,進而帶動周邊大批專業農民和中小商販進行農產品銷售。農業專業市場不僅起到了帶動小農戶發展的作用,還起到了“篩選小農戶”的作用。由于非農兼業戶和非農農戶進入農業市場的機會成本較大,因此進入專業市場的都是以農業為主的純小農戶和農業兼業戶,這就保證了農戶的積極性,也保證了專業市場的資源能夠充分合理利用。

圖3 專業市場帶動型模式運行圖
岳陽花板橋批發市場現有各類蔬菜農產品交易經營戶800家以上,每年完成農產品交易量達85萬t,每年完成農產品交易總額達6.7億元,經營網絡已輻射至全國甚至海外。花板橋蔬菜批發市場以市場為龍頭,以促進農業產業發展為經營服務宗旨。近年來,花板橋蔬菜批發市場充分利用市場功能,積極參與蔬菜基地建設和農業結構調整,成立了價格信息中心和蔬菜農藥殘留檢測室,除向經營戶和消費者提供各種信息與服務外,還向岳陽市各鄉鎮蔬菜基地提供常年信息服務,指導蔬菜大面積生產,以點帶面,引導逐步發展。岳陽花板橋批發市場通過提供蔬菜生產銷售服務和軟硬件配套設施,吸引了眾多小農戶和消費者加入該市場,該批發市場為小農戶和消費者提供了一個經常性、公開規范的農產品批發交易場所,同時伴有信息和交通運輸等配套服務,滿足了小農戶擴大農產品市場規模的實際需要,降低了經銷商的交易成本,提高了經銷商和農民參與農業生產的積極性,是小農戶與現代農業發展有機銜接的有效模式。
岳陽市小農戶與現代農業發展有機銜接的模式主要有龍頭企業帶動型、合作社帶動型、專業市場帶動型3種。龍頭企業帶動型模式需要龍頭企業提供資金和技術,相比于其他2種模式,該模式運行更為困難,因為當前龍頭企業雖多,但帶動性不強。相比而言合作社帶動型模式更容易運行,因為合作社成員都是自愿加入的農戶,且風險是由自愿加入合作社的農戶共同承擔,在這種情況下,一定程度上可以減少“機會主義”行為,雖容易執行,但政策支持較為乏力。相比前2種,專業市場帶動型模式的運行難度適中,該模式前提是建立農產品批發市場,然后將小農戶和一個個小規模的農產品批發市場結合形成一個專業化的市場經濟集群,促進小農戶的生產和增收,提高小農戶的生產積極性,但是缺乏對質量安全的保障和監督。
此外,還對這3種模式在經營結構上進行了簡單的比較,結果見表2。首先,3種模式的經營權都在農戶;其次在風險分擔上,龍頭企業帶動型模式主要由龍頭企業承擔,合作社帶動型模式由加入合作社的農戶共同承擔,專業市場帶動型模式由服務主體和農戶共同承擔;第三,在利益分配方面,合作社帶動型是農戶按股分紅或保底分紅,而龍頭企業帶動型和專業市場帶動型都是農戶享受農業經營收入,差別在于后者需要向服務主體繳納服務費,農戶繳納服務費將刺激他們大大提高生產積極性,以獲取更高收益來彌補這一部分成本,從而有效促進小農戶和“大市場”的連接。這3種模式各有優劣,其未來發展如何,還要不斷地從實踐中去探索。

表2 岳陽市小農戶和現代農業發展有機銜接模式比較
一是加強合作社的內部管理,提高合作社的經營水平,加大對合作社財務監督管理的力度,保證合作社的資金能夠用在實處;二是加大對合作社的資金支持力度,農民的積累少,籌集資金相對困難,要加大對農民信用貸款的支持力度;三是加大宣傳力度,讓小農戶看到合作社的廣闊前景,吸引小農戶自愿主動加入合作社;四是健全合作社內各種規章制度,建立風險共擔、利益共享的聯結機制,讓合作社的運行有制度保障。
小農戶要走向現代農業,企業是重要的橋梁和紐帶。企業資本足、抗風險能力強且規模大,能夠將現代要素帶入農業生產領域,從而促進現代農業發展。一方面,要積極發展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構建農產品標準化生產體系,將小農戶引入到現代農業生產當中來;另一方面,通過發展現代農業股份制企業,帶動小農戶參與進來,促使“農民變股東”,讓農民也能獲得豐厚的農業生產利潤。
小農戶生產的農產品多數為初級產品,同時由于生產效益低,故產品價值提升空間有限,要提高小農戶的經濟效益,不能只注重擴大規模,還要引入現代科技,提高農產品的附加值。一方面,可以通過政府,聯合相關涉農組織和職業高校為小農戶提供必要的基礎教育和專業技能培訓,提高小農戶的文化素質和經營能力;另一方面,通過“互聯網+”思維對小農戶進行引導扶持,指導“網絡營銷”和“直播帶貨”,激發其積極性。小農戶的綜合素質提高后,可以鼓勵有條件的農戶聯合起來開展農產品加工活動,拓寬增收空間,實現示范一批、帶動一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