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超想 姚曉林 陳思遠
摘要:技術成熟的3D打印設計越來越受到青年消費者的喜愛,將其與校園咖啡有機結合,有利于提高校園咖啡廳活力的元素,讓消費者在喝咖啡的同時獲得非常愉悅、幸福的消費體驗,激發消費者的創意靈感,實現校園咖啡廳的更高價值。文章從3D打印產業背景出發,結合3D打印校園咖啡的市場前景,深入分析校園3D打印咖啡的商業模式,對項目預期風險進行研究并提出對策和建議。
關鍵詞:3D打印;校園咖啡;商業模式;創業風險
一、項目背景及意義
3D打印以其顛覆性的創造方式,滿足了消費者的個性化需求,也引發了動手能力強,熱愛創造的青年群體的熱情,例如科技創客和部分嘗鮮群體正在嘗試3D打印DIY。然而在大眾消費層面,昂貴的打印設備、晦澀難懂的使用方法讓他們望而卻步。基于此,將3D打印與校園咖啡有機結合,為顧客提供設備進行自我發揮與創造,同時可以享受不同的咖啡風格——以創造、放松為宗旨咖啡廳出現在大學校園成為可能。校園咖啡廳擁有相當的學術氛圍,也是校園中難得的休閑放松的場所,是學習之余師生們聚集的場所。因此,校園咖啡廳以自身校園氣息為基礎,融入3D打印的特色為顧客創造差異化體驗將有利于創造校園文化發展和校園咖啡廳獲利的雙贏局面。
二、咖啡廳經營現狀分析
據統計,與全球平均2%的增速相比,中國的咖啡消費正在以每年15%的驚人速度增長,預計到2025年,中國將成長為1萬億元的巨型咖啡消費帝國。在咖啡市場空前壯大的背景下,有研究表明校園咖啡卻越來越難做,甚至無法維持最基本的生存狀態面臨倒閉的風險。為此,團隊通過對以高新園區為中心的附近5家大學校園校咖啡店進行走訪,并通過線上查找資料的方式得出以下結論。
(一)可供消費結構單一
校園咖啡店主打的消費產品是牛奶、咖啡為主體的飲品,以及面包、蛋糕為主體的食物。其面向受眾的主體以校園學生為主,而學生們除了滿足必要的日常消費外,調查中發現每月聚餐、K歌等娛樂活動亦是一筆開銷,因此在資金不夠充裕的情況下,很難再去消費均價30元左右一杯的咖啡。由于消費選項的局限性,學生們更愿意在不消費的情況下,在咖啡廳安靜的氛圍學習。
(二)消費市場競爭激烈
各大高校的咖啡廳主要以校園文化氛圍為基礎,以優雅靚麗的環境為襯托營造高雅的咖啡文化,并將學習與休閑結合,這在一段時間內為盈利帶來了巨大便利。隨著校園周圍奶茶店、冷飲店的出現,同樣帶有校園氣息的新型消費選項為學生們提供了新的感受,不同水果口味的奶茶,即買即走的冷飲、熱飲更是越來越受到學生們的喜愛。因此隨著同類飲品的崛起,僅依托校園文化起家的咖啡廳面臨著競爭激烈的巨大挑戰。
(三)咖啡店的高時間成本
對于普通大學校園咖啡廳而言,主要消費群體為大學生,然而每年的寒暑假、國慶節、勞動節等假期加在一起有超過100天的假期時間,而在這段時間里校園咖啡廳除了無法正常營業外,仍然要繳納高額租金。
三、校園咖啡3D打印市場前景分析
(一)市場需求分析
創業項目的商業選址對消費群體、目標市場起到重要作用。校園3D打印咖啡廳以休閑、時尚、校園風、炫酷科技為標簽,將位置選擇在高新區軟件園,這里毗鄰多所知名高等學府,文化氛圍濃厚,近年來,軟件園進駐了多家世界500強軟件公司,因此,本項目以高新園區企業和學校為載體,組建咖啡文化交流平臺,校園3D打印咖啡廳是校園咖啡與3D打印設計的有機結合,低端價位、中高端咖啡質量,主要目標消費人群是大學生和上班族,他們對咖啡有強烈的需求,追求口感、質量和精神的享受,對3D打印設計這樣的新事物有濃厚興趣,傾向將咖啡廳當作休息和娛樂以及結交朋友的場所。
(二)產品特色分析
校園3D打印咖啡廳不僅可以提供優雅的環境,美味的食物,還可以提供專業的3D打印服務,客戶可以把自己的設計文件帶到這里打印或尋求把一個簡單的草圖或想法變成令人驚訝的實物。此外,在這里熱愛3D打印的創客和專家還可以進行交流碰撞,火花有時候就這樣產生了。本項目以咖啡銷售為主線,以3D打印設計作為輔助發展,從整體上提升咖啡廳的核心競爭力,在銷售咖啡的過程中同時推動3D打印產品的大眾化。咖啡廳以鮮明的3D打印設計為主題進行裝修,以3D打印青春文創品、動漫手辦、周邊等產品包裝,吸引喜歡咖啡、對3D打印設計有興趣的顧客進行消費。
(三)主營產品及服務
1. 3D打印食品
3D打印食品最開始是在美國宇航局研發的,他們的目的是為了讓航天員在太空旅行的時候,能夠吃上一些健康而又豐富不失味道的食物。2014英國《每日郵報》曾報道,美國軍方發布的一款3D打印機應用在軍用后勤為士兵打印食物,在保證士兵充足能量的同時,能夠很好的恢復身體機能,并提供多種樣式的食物。由于面包、甜點、巧克力作為咖啡廳受歡迎度極高的食物,校園3D打印咖啡廳可以在保證營養的同時提供多種樣式的3D打印休閑小食,配合咖啡一起享用,帶有炫酷科技色彩的3D打印食物將會更具競爭力。
2. 3D打印咖啡
咖啡上面的奶泡就如同一張白紙,將噴墨印刷和3D打印技術融合在一起之后,就實現了在咖啡上“作畫”的夢想。3D打印咖啡是在咖啡制作后進行拉花制作,是3D打印技術在應用上的另一項有趣的成就。在一杯制作好的咖啡上鋪好奶泡,將咖啡放在3D打印咖啡機中,上傳圖案后只需等待數十秒,一杯附帶精美拉花的咖啡就搞定了。用戶只需將他們喜歡的圖像上傳到安裝在手機里的Ripples應用程序,就可將圖像發送到3D打印機上,隨后這臺復雜的機器就會完成所有在咖啡上的打印工作。當你愜意地喝著一杯上面印有甜蜜的言語或者你鐘愛的圖片的專屬咖啡時,是否會覺得非常浪漫和溫馨呢?3D打印咖啡的“黑科技”,憑借其精美、細致的圖案,深深吸引消費者。
3. 3D打印創意設計
本項目實際上部分是咖啡館,部分是3D打印站,為顧客提供體驗自己設計,自己制作的機會。校園3D打印咖啡廳是創客、手工愛好者、設計師、以及所有有創意的人的領地,主旨是透過“咖啡館+3D打印”與激光切割服務,提供創意人聚集連結的交流平臺,享用咖啡之間,讓創意思維和想象力在此活躍發酵,用好玩、美味、簡單易懂的方式傳達創新精神。為了保證顧客良好的3D打印設計的體驗,咖啡廳會在客戶的成品制作過程中提供技術、安全保障等方面的支持,顧客可以根據自身的喜好選擇打印的種類,依據顧客需求推薦合適的材料,并輔助顧客完成打印。
四、校園3D打印咖啡廳商業模式分析
(一)基于大數據技術的互聯網營銷
通過開發校園咖啡廳APP,完善其功能包括線上商城、店鋪定位、新品上新、拼單滿減、特價優惠等板塊,方便實現顧客線上下單。咖啡廳基于大數據分析和LBS技術進行精準定位,通過與眾包平臺合作、分配訂單,以外賣形式快速送到顧客手中。咖啡廳APP有利于實現顧客線上消費,咖啡廳則可以借此收集大量精準的顧客消費數據,數據分析后可以做消費者行為分析進行用戶分類,系統則根據消費者消費頻次、口味等自動推薦咖啡。在運行良好的情況下,線上消費人群不斷增加能有效的與咖啡外賣的形式結合,節省店面的運營成本等管理費用,有利于利潤的增加。
(二)基于Dreamer Coffee文化空間的差異化營銷
消費者對咖啡的口感要求相對不高,為他們優質提神的咖啡,營造休閑、放松的氛圍;除此之外也將無線WIFI、背景音樂、桌椅設施、3D打印文創品、DIY教程、免費借閱等作為體驗式的服務產品來提高消費者的滿意度。為了讓顧客更直接地體驗3D打印設計,在咖啡廳設置名為“Dreamer Coffee”的校園3D打印設計文化空間,營造獨具科技感的文化氛圍,向顧客展示3D打印食物、文化藝術品、校園文化產品、動漫手辦等,同時顧客可以親身體驗3D打印設計和打印過程。Dreamer Coffee文化空間還可舉辦各種互動的社交聚會,其中包括研討會、工作坊等。
(三)基于“網紅直播+智能銷售”新模式
本項還計劃通過網紅直播咖啡新零售模式來進行推廣,選擇在上新產品時進行直播,并搭配一定比例的新品折扣優惠,同時講解咖啡研磨知識、萃取方式及3D咖啡的制作工藝展示,幫助顧客提升自己沖煮咖啡的品質。直播電商能更立體、直觀地讓大眾了解3D打印咖啡,主動降低咖啡消費的門檻,使得許多消費者開始愿意體驗3D咖啡,給了用戶極大的體驗空間,傳遞出品牌的個性與價值觀,增強了與客戶之間的粘性。由于新冠疫情影響,本項目特別設計AI自助銷售模式,利用人工智能技術,實現人臉識別自助銷售。
五、項目風險分析
首先,在市場營銷方面,新品牌的樹立和推廣本身就包含風險,其中不乏客戶的觀望和質疑。因此,需要通過深入市場調研,了解顧客需求,并不斷優化技術軟件,避免因操作不規范造成客戶的流失。其次,在成本管理方面,作為在校學生創業,缺乏對資金的管控能力,容易造成前期投入過大,運營時儲備資金不足等問題。需要積極發展業務,總結和學習以往項目的成功經驗,詳盡規劃每一部分的投入,定期做好預算分析規避資源浪費。最后,在創業團隊管理方面,由于缺乏管理經驗,運營前后的人員分配及管理容易出現矛盾和重復,團隊意見難以統一等問題。需要學習管理經驗,同時積極開展人員培訓工作,加強團隊建設,明確人員各項職責,互相監督,降低管理管理風險。
六、結語
隨著3D打印技術愈發成熟,校園3D打印咖啡作為3D打印技術與咖啡的完美結合體有望在未來帶動咖啡行業的發展新趨勢。校園3D打印咖啡廳憑借其多樣化的消費結構,以及3D打印產品的優越性能夠吸引更多顧客。在體驗經濟盛行的時代,當3D打印機走進唯咖啡,你可以很“任性”地喝到限量款定制咖啡,這樣一種全新的體驗勢必會為咖啡店帶來一個新的盈利拉動點。
參考文獻:
[1]江婷.新零售背景下咖啡行業商業模式探討——星巴克、連咖啡的對比分析[J].商業經濟研究,2019,764(01):58-60.
[2]周業安.體驗經濟緣何盛行[J].人民論壇,2019,630(13):88-89.
[3]王雪冬,董大海.商業模式創新概念研究述評與展望[J].外國經濟與管理,2013(11):29-36.
[4]董大海,金玉芳.消費者行為傾向前因研究[J].南開管理評論,2003(06):46-51.
[5]李宇.從咖啡館到社交媒體:傳統媒體的社交思維[J].傳媒,2016,226(05):65-67.
(作者單位:大連東軟信息學院信息與商務管理學院。姚曉林為通訊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