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瑞霞 邰秀軍
摘要:充分發揮優秀文化的社會治理作用是成功建設特色小鎮的“靈魂”。文章以國家特色小鎮——山西賈家莊為案例,分析了優秀文化在特色小鎮建設中的功能發揮和賈家莊使用優秀文化進行社會治理的實踐探索。通過分析發現賈家莊充分發揮了優秀文化的經濟功能、娛樂功能、教化功能、自治功能、凝聚功能,形成了獨具特色的治理模式,為成功建設為特色小鎮奠定了基礎。
關鍵詞:特色小鎮;優秀文化;基層治理
一、引言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了鄉村振興戰略,對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提出了更高要求,推動城鄉一體化發展在政府工作中的地位進一步提升,縮小城鄉收入差距已經勢在必行。在十八大召開之后,我國在城鄉一體化建設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就和突破,但是鄉村建設已經存在諸多問題,例如人才缺乏、產業體系不完善、發展動力不足等。在這種情況下,推動特色小鎮發展成為實現城鄉一體化目標的重要路徑。特色小鎮兼具城市和鄉村的優勢,對于提升農村文明水平,改善農村環境,推動城鄉經濟發展均具有重要意義。因此,建設和發展特色小鎮是推動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載體和主要途徑,特色小鎮需要通過因地制宜、優先規劃、挖掘文化等途徑推進鄉村振興。由此可見,加強特色小鎮建設,不但有利于實現鄉村振興戰略目標,對于我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也具有積極意義。
近年來,在國家政策大力支持下,特色小鎮發展很快,大多數學者和政策制定者都認為:特色小鎮主要應突出“特”與“色”兩個字,依托小鎮內部自身的產業優勢,吸引游客,從而帶動小鎮的經濟效益。特色小鎮的特色產業應依托于地方的資源稟賦進行定位,在文化建設和傳承過程中,突出其示范效應。整體而言,在發展特色小鎮過程中必須高度注重文化內涵,選擇和自身特征相匹配的管理定位,激發小鎮活力,提升制度機制以及管理模式的創新水平,不斷挖掘發展潛力。
但是就現階段而言,特色小鎮的建設仍存在著文化特色不突出、文化基礎設施差、政策之間難協調等普遍問題。即使有些特色小鎮有較為完善的文化產業基礎設施,但在管理機制方面仍有欠缺,如文化特色挖掘不足、文化投融資進度緩慢、高素質人才缺乏等突出問題。加之國內文化事業的行政管理結構復雜,政府在文化管理中難以發揮積極效應,而這些問題在很大程度上對當地文化建設產生負面影響。
綜上所述,無論特色小鎮在文化傳承中的實踐建設還是學術研究,都取得一系列研究成果,有效推動了鄉村文化建設和發展,對于實現鄉村振興目標意義重大。但是,對于特色小鎮如何進行傳承優秀文化功能的研究較少。現有的研究成果有一定的參照價值,可以對相關研究提供指導,但是由于研究思路不明確,研究結論的系統化水平較低,尤其是缺乏地域性的研究,在基礎理論研究以及應用研究方面均有所不足,沒有形成完整的成果。
本文選取山西代表性特色小鎮“賈家莊”研究其特色文化傳承功能、機制、障礙與解決辦法,并分析農民、政府、文藝能人、新鄉賢、第三方機構、高校等機構在傳承文化中起到的作用,提出適合當地優秀鄉土文化發展的系統科學的特色小鎮開發方案,讓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融入到特色小鎮的建設中,為鄉村產業轉型與升級提供示范和啟示。
二、優秀文化在特色小鎮建設中的功能發揮
特色小鎮是一種綜合性工程,產業定位是必要的組成部分,文化則是其核心內容。特色文化在特色小鎮建設研究中起著支撐作用,不同的特色小鎮擁有不同的文化屬性,其資源優勢也存在顯著差異,而文化建設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特色小鎮的發展水平。特色小鎮基于文化資源而富于特色,可見文化是提升自身核心競爭力的基礎,也是其吸引力的關鍵所在,為其持續發展提供持續動力。因此,隨著特色小鎮建設的不斷深化,必然進一步認識到特色文化的重要性。
特色小鎮發展離不開資金的支持,更離不開文化軟實力提供的持續動力。通過文化建設,不但有利于旅游產業的發展,對于區域經濟發展也至關重要,可以形成區域經濟的連鎖效應。每個地方都有自己獨特的鄉土文化(技術內涵和文化屬性),只有充分挖掘開發具有特殊性的優秀鄉土文化,著力將其打造成富有濃郁地方特色的區域形象和品牌,從其中獲得利潤,極大促進了農民增收致富,助推鄉村振興戰略。但是在用鄉土文化促進農村經濟發展,需要注入現代元素,將此轉化為農民喜聞樂見的文化,使得鄉土文化得到有效的保護與挖掘,同時也能追求文化建設的經濟利潤。在文化與產業整合發展方面應從三方面來著手:以文化作為本體產業,以文化作為內核基礎,以文化作為要素資源。
鄉村傳統文化資源具有顯著的地域特征,凝聚了人民群眾的精神共識,因此,其群眾基礎十分深厚,是產生精神共鳴的重要路徑,對于形成區域性的認同感,提升區域吸引力具有重要意義。鄉村文化的教育價值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是生態教育價值。中國鄉村經過數千年的發展具有其特殊性,并基于系統結構而形成特色鄉村文化。另一方面是道德教育價值,文化的本質就是文化人,優秀的鄉土文化在符合國家法律規定的同時,和傳統道德文化高度契合,有利于形成區域化的社會準則以及鄉規民約,并從社會逐漸向家庭以及個體滲透,對人的道德品質產生正向作用,有利于杜絕鄉村的 “黃賭毒”現象發生和封建迷信思想的泛濫。優秀的鄉村文化是推動管理民主建設的有力保證。鄉村優秀文化繼承發展中國傳統民族文化和優秀的歷史文化,有利于鄉村的精神文化建設,形成良性的農村氛圍,對于營造民主政治文明具有積極影響。
共同的精神紐帶是某個共同體形成的基礎,而文化則是形成凝聚力的有效方式。特色小鎮發展過程中,必須加大文化凝聚力的培育力度,凸顯出文化的輻射、凝聚以及滲透作用。在特色小鎮的建設過程中,必須充分發揮文化特色,通過強調文化魅力,而提升特色小鎮的吸引力,打造更具競爭力的文化品牌。同時,將創業創新和文化建設深度融合,形成獨特的創新文化,為特色小鎮的發展不斷注入新的活力,營造積極的創新創業氛圍,提升對優秀人才的吸引力。優秀的鄉土文化具有認知功能,而保留下來的優秀鄉土文化往往是歷史文化發展的見證,具有極強的文化認同感和精神凝聚力,以此組成了獨具特色的村莊共同體,形成了豐富多彩的村落整合模式。
三、賈家莊對優秀文化的傳承與應用
2017年7月,住建部公布的第二批特色小鎮共276個,賈家莊便是其中的一個。全村總面積是4.2平方公里,居民800多戶,近3000口人。賈家莊的文化伴隨著農村社會主義建設和改革開放實踐而產生并形成,具有鮮明的時代特色和先進理念,是一種被全村村民所共同接受和認可的價值取向、道德觀念和行為準則。具有先進理念和時代特色的賈家莊文化同樣也經歷了一個由不自覺到自覺的過程,由零亂無序到初步規范的過程。
紅色集體主義文化一直以來都是賈家莊文化的主基調。1949年解放以后,在村黨支部的領導下賈家莊在全縣第一個辦起了互助組、辦起了初級合作社,率先走上了農業合作化的道路。在合作化的實踐中孕育了具有強烈集體主義思想光輝的“一百把镢頭鬧革命”精神。20世紀60年代后期,由于“左”的思想開始蔓延,特別是在“文化大革命”開始后,賈家莊的“一百把镢頭鬧革命”和“經營管理一百條”被列入“封、資、修”的范疇,盡管如此賈家莊的文化建設也沒有完全停下來,他們自力更生、艱苦奮斗,抓革命、促生產,全村集體經濟保持了良好的發展勢頭。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后,農村推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村里出現了一些貧富差距和思想建設方面的矛盾和問題,村黨支部提出了重塑賈家莊“一百把镢頭鬧革命”精神的號召,并針對性地在黨員干部中開展了奉獻活動,黨員干部帶頭幫群眾致富,帶頭發展集體經濟,賈家莊的集體經濟實力又有了新的提高,集體主義思想觀念和意識在全村人心目中被再次喚醒,凝聚力也增強了。1991年村黨支部認真總結歷史經驗,把賈家莊三個時期的精神整理合并、完善提高,形成了具有時代特色的“賈家莊精神”。
賈家莊通過組織村民舉辦各類活動來傳承賈家莊獨有的文化。“新型農家競賽活動”的考核結果以積分辦法計入家庭檔案與福利供給掛鉤,“新型農家”稱號成了勤勞文明的代名詞。該項活動全面提升農民的政治思想素質、文化知識素質和科學技術素質,調動了村民自我教育、自我約束、共同進步的積極性。村黨總支還在全村黨員干部中開展“樹形象、舉紅旗、創大業”活動。這項活動的目的就是要繼續發揚和光大賈家莊精神,使賈家莊精神更加深入人心。賈家莊在引領民俗文化和群眾文化活動中也采取了多種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講政治、講形勢、憶村史、開展征文競賽活動、唱紅歌、辦展覽、從讀報紙到讀好書。
四、賈家莊在基層治理中對優秀文化的運用
中國共產黨從成立之日起,就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忠實傳承者和弘揚者, 注重在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時教化人、培育人、構建和諧社會、凝心聚力中發揮特殊作用。文化對于旅游產業的發展至關重要,賈家莊在發展過程中將中華優秀文化作為重要抓手,大力弘揚其具有區域特色的紅色文化、工業文化、民俗文化等等,構建出政風廉潔、民主公平、樂于奉獻、精神文明、積極向上的和諧美麗的特色小鎮, 為推進當地基層治理發揮了積極作用。
優秀文化在賈家莊的建設中發揮了經濟功能,使賈家莊已成為全國農業戰線的先進典型,多次受到國務院嘉獎。1986年賈家莊開始發展集體經濟,興辦塑料廠、木器廠、焦化一廠、水泥廠等項目。半個多世紀以來走出了一條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鄉村振興之路,集體固定資產達到了6億多元,人均收入2萬余元,第三產業成為其主要產業,勞動力的創收渠道不斷增加,目前賈家莊積極探索借助獨特的旅游資源,已建設成為國家4A級旅游景區。
優秀文化在賈家莊的建設中發揮了娛樂功能,汾陽具有深厚的王府文化,尤其是酒文化、食文化。依托這個優勢,2016年賈家莊新建三晉民俗體驗地“賈街”,賈家街目前修建了四條主要商業街,北面的傳統作坊街、南部的文化創意街、中間兩條匯聚晉陜川特色的小吃街。在賈街建成之后,產生了良好的經濟效應,同時也帶動了其他產業的發展,相關的基礎設施和配套設施快速發展,旅游項目的建設日益成熟,就業崗位不斷增加,為提升當地人民群眾的生活水平作出了重要貢獻。
在紅色文化產業建設方面,以村史展覽館為核心的紅色基地建設在三晉地區非常知名,結合鄉村地區特有的農耕文化而形成立體化、多層次的文化旅游體系,尤其是以傳統民俗表演為代表的民俗文化旅游產品,對游客的吸引力更大。與此同時,賈家莊大力發展鄉村工業文化,通過和創意文化相結合,形成具有生命力的文化產業。現階段,隨著文化景觀區基礎設施完善度的不斷提升,該地區逐漸形成了一條龍式的服務體系。
優秀文化在賈家莊的建設中發揮了教化功能,賈家莊精神就是最佳體現。生態教育是一個人一生中順應自然的人性的教育,是全社會自覺形成一種人生態度,它是今天的終身教育觀。賈家莊的傳統文化、紅色文化、群眾文化和家庭文化皆是生態教育價值的充分體現,都在引導和幫助人們樹立正確生態價值觀和塑造美好的生態情感。另一方面是道德教育價值,文化的本質就是化人,優秀的鄉土文化在符合國家法律規定的同時,和傳統道德文化高度契合,有利于形成區域化的社會準則以及鄉規民約,并從社會逐漸向家庭以及個體滲透,對人的道德品質產生正向作用,有利于杜絕鄉村的 “黃賭毒”現象發生和封建迷信思想的泛濫。
優秀文化在賈家莊的建設中發揮了自治功能,“賈家莊精神”凝聚了賈家莊幾代人的心血,是賈家莊人的思想結晶和精神縮影?!凹w主義的思想,先公后私的品德”是賈家莊精神的核心價值,是賈家莊幾十年發展的經驗總結,是賈家莊發展的精神支柱?!捌D苦奮斗的作風,改革創新的意識”是賈家莊精神的優秀品格和永恒主題,深刻反映了賈家莊自力更生、艱苦奮斗、埋頭創業和開拓創新的精神風貌。“科學發展的理念,共同富裕的目標”是賈家莊精神的指導方針,是賈家莊精神的根本歸宿和落腳點,高度凝練了賈家莊實事求是,科學發展的思想意識和為村民謀利益的奮斗目標。
優秀文化在賈家莊的建設中發揮了凝聚功能,憑賈樟柯打造名人效應。中國第六代電影導演領軍人物賈樟柯對故鄉的表白,是對賈家莊最大的宣傳,他與家鄉汾陽賈家莊聯合發起建造賈樟柯藝術中心和種子影院,吸引著游客前來參觀。2019年賈樟柯主辦的第一屆呂梁文學季在賈家莊舉辦,集合了余華、阿來、格非、蘇童、歐陽江河等現當代文學史中最重要的作家,在賈家莊共計舉辦三十五場作家分享和電影放映活動。
五、討論與建議
賈家莊精神的樹立和培育,從根本上激發了全體村民的社會主義信念和集體主義精神,產生了強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形成了強烈的政治“小氣候”和濃厚的文化“新氛圍”,有力地促進了賈家莊各項工作的全面發展。具有時代特色的賈家莊精神,既是賈家莊歷史經驗的總結,又是賈家莊改革發展的創新,是伴隨著時代的發展而發展、時代的創新而創新的精神財富。因而具有較強的實踐性和適應性,能夠在任何情況下都能激勵全村黨員干部團結一致,開拓創新。
優秀文化的傳承與發展是特色小鎮經濟發展的動力,我們應結合新時代、新形勢,把優秀文化中的精華創造性地運用到特色小鎮的建設中去。
(一)強化優秀文化在特色小鎮建設中的重要性
首先,必須突出優秀傳統文化在特色小鎮中的地位和作用,深化挖掘本地區的文化象征符號,融入優秀文化象征符號,加強文化融合和傳承,通過和創新創業的結合重構,實現其廣度和深度的有效擴展,實現優質文化產業的持續發展。
特色小鎮的規劃設計要從做好對優秀文化的保護與傳承開始。在特色小鎮規劃環節,必須高度重視保護和配置優秀文化要素,提升文化產業布局的合理性,尤其是提升特色小鎮和周邊環境的協調性,在切實保護傳統文化特色的同時,最大限度的滿足人民群眾的現代化生活需求,凸顯出特色小鎮的人文價值。
(二)大力整合優秀文化資源,做好文化力量的轉化,不斷創新拓展厚植優秀傳統文化的載體
整合優質文化資源是打造特色小鎮的重要步驟,具體內容包括:整合特色文化內容,全面統計、歸檔現有的文化資源,并進行分類管理;整合傳統文化和現代社會,賦予傳統文化現代氣息。通過動態設計和靜態設計相結合的方式規劃特色小鎮,將人性化體驗作為重要設計理念,以動靜結合的方式呈現特色小鎮的核心價值。要根據時代進步的要求、群眾不斷提高的精神需求,積極創新,讓優秀傳統文化烙印上時代精神,成為現代基層治理強大的動力。
(三)運用好優秀文化在特色小鎮建設中發揮的各項功能
特色小鎮是集產業、文化、旅游和社區為一體的集合體,四部分有機融合,不可分割。要充分發揮其經濟功能,依據自身獨特的優秀文化資源發展適合的集聚類產業;充分發揮其娛樂功能,利用優秀文化精心打造小鎮旅游吸引物和旅游支撐系統;充分發揮其教化功能,重視優秀文化給人們帶來的內生力量,把弘揚優秀傳統文化成為風尚,形成良好氛圍;充分發揮其自治功能,促進基層治理的平臺建設運行;充分發揮其凝聚功能,通過打造鄉賢和文化人才的作用,助推基層治理和特色小鎮的建設。
(四)強化文化形象的傳播
在特色小鎮品牌宣傳方面,同時發揮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的優勢,通過多樣性的傳播渠道,實現品牌的廣泛傳播,在“互聯網+”時代,要讓優秀傳統文化活起來,結合抖音、快手等短視頻軟件此類群眾喜聞樂見的網紅形式,強化優秀文化的傳承,為特色小鎮的發展提供更多動力。同時,小鎮居民本身是特色小鎮建設的重要參與者,通過突出小鎮居民的主體作用,有利于打造更富有魅力的特色小鎮。
參考文獻:
[1]鄧燕萍.鄉村振興戰略視域下江西特色小鎮建設研究[J].中國商論,2018(25):150-151.
[2]韓金博,賈鳳伶.天津發展特色小鎮初探[J].天津農業科學,2017,23(11):27-31+39.
[3]余靜.當前特色小鎮建設中應注意的幾個問題[J].新西部,2017(30):17-18.
[4]張吉福.特色小鎮建設路徑與模式——以山西省大同市為例[J].中國農業資源與區劃,2017,38(01):145-151.
[5]李若云,葉曉青.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特色小鎮發展研究[J].鄉村科技,2019(01):8-10+13.
[6]齊勇鋒.文化體制改革難點探析[J].中國經貿導刊,2007(05):13-15.
[7]于皓彤,王鑫博,宋亞萍,劉曉倩.特色文化支撐特色小鎮建設研究[J].智庫時代,2019(28):292-293.
[8]王國燦.特色小鎮建設的文化支撐問題研究[J].赤子(上中旬),2016(21):172.
[9]成岳沖.發掘優秀文化資源 創建現代特色小鎮[J].行政管理改革,2017(12): 44-47.
[10]艾蓮.鄉土文化:內涵與價值——傳統文化在鄉村論略[J].中華文化論壇,2010(03):160-165.
[11]陳立旭.論特色小鎮建設的文化支撐[J].中共浙江省委黨校學報,2016,32 (05):14-20.
*基金項目:農業農村部橫向課題“特色小鎮建設中鄉村傳承優秀文化功能研究”(09190064)。
(作者單位:山西師范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