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誕生于1969年的美國。那時候,它的名字還不叫Internet,而是ARPANET,只是一張小規模的校際專用網絡。到了20世紀80年代,隨著TCP/IP技術的成熟,互聯網逐漸發展成了全球性的網絡,并有了Internet的稱謂。
20世紀末,互聯網迎來了爆炸式的增長,改變了無數人的生活方式,也造就了許多的互聯網巨頭企業,谷歌、雅虎、亞馬遜,還有中國的BAT。
那時候的互聯網,因為計算機軟硬件和通信技術的限制,功能并沒有現在這般強大。用戶使用互聯網,只能發發電郵,看看網頁,逛逛論壇,玩一些現在看起來極為粗糙的網絡游戲,看一些低分辨率的消遣視頻。
進入21世紀后,一些嗅覺敏銳的互聯網公司發現,互聯網的作用,并不應該僅限于生活和消費,它還應該可以用于生產和創造。換句話說,互聯網并不應該只用來“玩”,還可以用來“提高生產力”。
于是,“產業互聯網”出現了。
消費互聯網經歷了近10年高速增長后,流量紅利逐漸見頂,擁擠的互聯網需要新的空間。如果把視線轉向實體經濟,會發現這是一片廣闊的藍海。
中國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衣、食、住、行這樣的萬億元級的大產業不勝枚舉,細分的千億元級、百億元級的產業更多。如果能給十萬億元規模的產業經濟注入互聯網的基因,從互聯網的角度看,產業互聯網的廣闊天地,大有可為。
但不同的是,產業互聯網和消費互聯網有完全不同的實踐路徑與思維方式,消費互聯網講爆款、流量,追求爆發式增長。產業互聯網更多的是一種慢活兒,需要做難而正確的事,追求“長期價值”。
隨著用戶消費方式和習慣逐漸從線下轉移到線上,簡單地以流量獲取和去中間化的方式來提升行業運行效率,開始遭遇越來越多的挑戰。各大電商平臺購物節的持續疲軟、流量獲取難度的逐步加大、平臺模式的沒落,其實都是消費互聯網時代距離我們漸行漸遠的主要表現。當消費互聯網時代不再是市場和資本爭相擁抱的風口,新的改變正在發生。
首先是目光轉移,產業互聯網的重心不再是下游的C端用戶,更多是把眼光放在上游的B端行業上,并且通過改變B端行業的生產、供應等方式提升整個行業的運作效率,并且與行業發展達成共識。
也就是這個時候,阿里、騰訊、美團、京東為代表的頭部互聯網公司開始加入產業互聯網的變革中,甚至有些新生的玩家也把產業互聯網當成自身贏得行業地位和資本加持的工具。
在以往的消費互聯網中,B端行業和C端用戶長期處于脫節狀態,互聯網式的生活方式早已成為C端用戶的主流和首選。無論是工作還是生活,C端用戶都已經與互聯網產生了密不可分的聯系。
正因如此,C端用戶已不滿足于通過互聯網的方式購買自己想要的產品和服務,更多的是追求產品的品質和服務的質量,消費逐漸升級。
回頭看B端行業,雖然互聯網時代的來臨開始讓越來越多的行業將互聯網平臺看成是一個全新的渠道,但是,B端行業對于互聯網的擁抱和加持僅僅只是停留在渠道布局。B端行業的產品和服務的生產和供應方式還是按照傳統的方式來進行。
而互聯網只是B端行業的一種營銷和銷售渠道,因此,B端行業需要尋找新的改造方式和手段。改變并沒有被互聯網改變的生產方式和供應方式,才能破解失衡的現象。
這樣一來,B端行業可以通過給c端用戶提供已經發生改變的產品和服務來滿足他們的新需求,抓住消費升級時代的全新風口,既可以改善嚴重失衡的現象,也可以實現B端、C端的共贏,這也是產業互聯網出現的根源。
如果將產業互聯網更聚焦的話,切口就是B2B(企業對企業)交易平臺,通過互聯網平臺的方式,把更多的用戶聚集起來,就能形成規模效應和集采效應。
而產業互聯網最核心的價值就是降本增效,在相當的規模下,才能促進整體成本的下降,比如集約采購成本的下降、統倉統配導致的成本下降,以及很多運營不再重復建設的成本下降。閉環之后,最終實現行業效率的整體提升。
而B2B交易平臺,能讓更多的下游用戶非常清晰地看到所有廠家的產品,形成更好的產銷匹配,促進訂單效率。
舉個例子:普通的傳統貿易商會用打手機、發短信等方式下單,而在產業互聯網交易平臺上,卻可以24小時接到訂單,而且用戶數量、SKU數量無邊界。訂單效率的提升,聯動倉儲的配送效率,統倉統配是資源的最優配置。
中國互聯網已有20多年的發展,從原來的To B業務,也就是企業內部的信息化,企業的互聯網營銷,例如1688、阿里巴巴原來的誠信通,都是To B業務。
只是前幾年隨著科技的推進將其演變為消費互聯網,并誕生出多個巨頭,可如今紅利消失,只能將其又轉移到To B上,延伸到供給端打通數字化,到了產業互聯網。
這也是不斷迭代、不斷推進的過程。
此外,資本也對產業互聯網更加青睞,所有的投資方都喊出一個口號,未來的BAT會在產業互聯網中誕生。眾多著名投資機構,已在產業互聯網方向做了大布局,這也高效地推動了產業互聯網的爆發。
總而言之,產業互聯網正為各行各業帶來新的戰略機遇,而產業互聯網對整個產業鏈的交易成本的下降,流通效率的提升,行業價值的賦能,都有非常大的貢獻。
而細分賽道里的玩家們,能否抓住機會,實現產業各個復雜節點間的互聯互通,帶動行業的效率提升,或將決定產業互聯網領域未來十年的發展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