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石連
摘要:現有的教育制度雖然提高了文化的普及程度,但是卻導致了學生生活自理能力的下降。為改變此局面,就必須加強學生的勞動教育。本文從家校聯動的角度出發,針對高中生進行勞動教育的相關探索,提出了相關策略。
關鍵詞:教育制度;文化普及;自理能力;勞動教育;家校聯動
勞動對于高中生的身心成長和學習都有促進作用,但現有的高中教育內容中,勞動教育較為缺乏,導致高中生勞動意識薄弱,物質生活水平的進步,也導致高中生勞動機會非常少。想要加強高中生的勞動教育,還需要學校和家長的共同努力。
一、舉行親子閱讀活動,統一教師、家長、學生對待勞動的觀念
高中生“惰于勞動”的根本原因在于家長和教師,乃至整個社會的“重智輕勞”觀念。所以,高中生勞動教育的首要前提,就是先改變家長和教師的勞動觀念。通過觀念的改變,讓高中生能夠將勞動與幸福,勞動與夢想,勞動與光榮,勞動與收獲緊密關聯起來,從而形成積極勞動的意識。想實現觀念的改變,需要家長與學校教師做好表率作用,可以由學校來組織開展親子閱讀活動,讓教師、家長、學生一起閱讀,在閱讀中加入與勞動相關的內容,通過閱讀來統一家長、教師、學生對勞動的觀念。需要注意的是,在親子閱讀活動中,教師所起的是引導作用,因此,在活動之前,教師就需要先行學習,教師的勞動觀念學習是走在家長和學生前面的。
比如通過在閱讀中加入人類進化的相關內容,內容中突出勞動對于人類發展的作用,突出勞動促進人肢體與智力發育的具體效果。教師再提出問題,讓學生和家長針對“勞動對自身的肢體與智力發育的影響”進行討論,在教師引導下,通過討論可以讓家長與學生認識到疏于勞動導致身體退化,從而重視勞動教育。還可以在閱讀中加入才子神童被退學的相關素材。在閱讀后,由家長與學生交流閱讀感受,對素材進行分析,再由教師引導師生尋找身邊的例子,講述自己身邊真實“過度溺愛”的案例,進一步深化勞動主題。通過新聞真實素材閱讀和對身邊的生活實例進行反思,讓家長和學生了解學習的本質,通曉學習與勞動是不可分割的,改變教師、家長、學生的“成績唯一論”,強化教師與家長與教師對學生勞動能力的培養。
二、以家務勞動為內容布置作業,由家長和學生共同完成勞動任務
家長、教師、學生的勞動觀念改變了,還必須去踐行,這又需要教師和家長起到表率作用。教育大家陶行知先生曾這樣勉勵教師們:“四體不勤,五谷不分,熟為夫子?”可見師生共同勞動的重要性。想當年,為了給教師做榜樣,給孩子做示范,陶行知先生完全不顧自己“洋博士”的身份,脫掉長袍,拿起鋤頭在荒地揮汗如雨,挑水挑糞,開墾種地。陶先生的言行堪稱勞動教育的典范。所以,在進行校園勞動時,教師要把自己當成勞動中的一份子,通過親自參與對學生起到勞動模范作用。比如教師在校園中看到垃圾時隨手撿起,當教師再教育學生愛護校園時,學生也能心甘情愿去踐行與教師同樣的行為。
同時,“言傳身教”又要求家長和學生共同勞動。教師可以布置家務勞動為作業,讓家長與學生共同完成,通過讓家長記錄勞動后學生的改變,由學生抒發勞動感慨來強化學生和家長對勞動實踐的認識。家長與學生共同勞動對于改善親子關系效果明顯,能夠促進高中生心理健康,緩解高中生的學習壓力。家長和教師與學生共同勞動,是為學生構建良好勞動環境的重要內容。高中生因為學習任務繁重,幾乎都是在家與校之間兩點一線,通過家長與教師的在勞動中積極表現,能夠讓學生耳濡目染,養成勤勞的習慣。當然,也有部分學生因為家長和教師把事情做了,反而認為不需要自己去做了,對于此種情況也需要家長和教師多進行監督引導,可適當增加此類學生的勞動內容,做到具體情況具體對待,切實促進學生進行勞動實踐。
三、合理評價總結,提高學生勞動的內在動力
在組織家長與學生共同勞動后,教師要對學生的勞動情況進行及時點評,對勞動表現良好的學生進行肯定,對積極配合教師,與學生共同勞動的家長進行肯定,促進家長帶動學生進行勞動的熱情,促進學生自身的勞動熱情。除了直接進行點評外,教師還可以將學生的勞動素質培養納入監控與評價體系中,從根本上杜絕高中生的勞動價值趨同于功利化,或可以設立“勤勞獎”等方式來引導高中學生崇尚勞動、尊重勞動。
把勞動納入到評價體系中去,也是對原有教育評價體系的完善,合理的勞動評價體系是從長遠和根本上改變高中生勞動現狀的舉措。通過合理的勞動評價體系,可以讓學生在學校勞動、家務勞動之外,積極參與公益勞動和社會勞動,對構建和諧社會起到積極作用。比如在勞動評價體系中實行加分制,每件家務勞動為一分,每件校園勞動為一分,其他種類的勞動根據勞動意義進行動態加分,再把勞動綜合評分加入年末成績中。比如學生馬路上對他人隨手扔的垃圾進行清理,可以加兩分;學生主動充當志愿者,指揮行人過馬路,可以加三分。合理的勞動評價機制,可以推進高中生主動參與多樣化的社會勞動,推動社會和諧發展,傳遞文明觀念。多樣化的勞動體驗,也能夠提高學生的勞動能力,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發展,讓學生成為身心健全的社會主義好青年。合理的勞動評價機制,可以讓家庭、校園、社會形成有效鏈接,為學生形成完整的環境結構認知體系,對于學生將來步入社會,應對成長中的挫折和困難也有好處。
結束語:
勞動是推動社會發展的動力,勞動也是高中生德育教育的重要內容,勞動作為一個人一生中必須要上的一節課,無論是高中生還是初中生、小學生,都不能怠慢。在進行勞動教育探索方面,我們也需要繼續從多個角度對勞動教育進行全面探索。
參考文獻:
[1]陳燕娜,徐嘉玲,張連晶.高職院校家校聯動式勞動教育實踐模式探索[J].中國培訓,2020(08):9-11.
[2]朱沖.家校社聯動,構建勞動教育課程體系[J].今日教育,2020(02):48-49.
[3]易彩云. 家校合力 多管齊下 推動新時代高中勞動教育的實踐探索[A]. 廣東教育學會.廣東教育學會2019-2020年度學術成果集[C].廣東教育學會:廣東教育學會,2020:4.
[本文系廣西梧州市藤縣中學校本課題《高中生勞動意識培養的研究——以廣西壯族自治區藤縣中學為例》(2020tz012)研究成果]
廣西梧州市藤縣中學 廣西 梧州 543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