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桂梅
摘要:勞動是人類維持自我生存和自我發展的唯一手段,為提高高中生的勞動意識,筆者進行了團日活動方面的探索,提出了明確團日活動目的,清晰劃分勞動責任,客觀評價勞動結果的策略,希望可以通過此策略讓高中生樹立正確的勞動觀念,增強勞動體驗,并在勞動中收獲尊重與肯定。
關鍵詞:自我生存;勞動意識;團日活動;勞動觀念
團日活動屬于專項主題活動,在團日活動中提高學生勞動意識,必須堅持以“勞動”為活動主題和活動內容,以勞動結果為評價核心。在活動過程中,要充分體現團日活動特點和勞動的價值,促成學生勞動意識的提高。
一、明確團日活動目的
團日活動的特點就是團體性和民主性,活動的主要執行者為共青團干部,教師則從旁協助,承擔監督指導任務。團日活動的團體性,體現在進行團日勞動時,是有很多同學一起進行協作的,而不是單獨進行勞動。團日活動的民主性,體現在進行團日勞動時,團干部在勞動中起到榜樣帶頭作用,在活動策略與執行方面都有團干部的參與,充分體現民主、和諧、敬業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有利于激發高中學生的勞動熱情,引導他們形成正確的勞動觀念。團干部的素質和能力都是經過考核的,由團干部來執行活動,教師進行監督指導,又能夠保證活動的順利開展,讓勞動意識得以順利傳遞。
綜上所述,團日活動就是為了傳遞勞動意識、樹立正確的勞動觀念、激發學生的勞動熱情,以及培養學生的團隊協作能力。明確目的以后,就需要在活動中去貫穿執行。比如某學生獨自站在高處擦玻璃,而另一位學生在角落偷懶,教師可以引導偷懶的學生協助擦玻璃的學生進行勞動,幫助他更換或清潔抹布。通過合作,可以有效減少勞動中的偷懶現象,讓學生在與他人合作中互相交流,改善學生對于勞動的抵觸心理,營造積極的勞動氛圍。比如某學生對勞動分配不滿意,認為擦桌子比倒垃圾和掃地輕松,面對這種不正確的勞動觀念,教師也要加以糾正,讓學生換位勞動,傳遞“平等”的勞動觀,學會尊重不同崗位的勞動者。教師也要監督團干部的工作,對于活動中出現的問題要及時進行干預和指導,引導團干部讓以勞動為主題的團日活動能夠順利開展,提高團干部對勞動主題活動的策劃能力,進一步樹立團干部在勞動中的榜樣作用。
二、清晰劃分勞動責任
團日活動中包含的勞動項目多而雜,而且涵蓋整個校園范圍,參與團日活動的人數也較多,面對勞動任務與勞動人數都比較多的情況,需要教師運用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內容去指導勞動任務進行清晰劃分,抓住主要矛盾,同時兼顧次要矛盾。責任到人的原則,可以充分保證勞動的秩序,保證在任務分派完以后學生可以馬上投入到勞動中,讓每個學生有都有事可做,也為后期進行勞動結果評價起到了積極作用。在進行責任劃分的時候,通常先由教師對勞動區域和每個區域勞動的人員進行大致劃分,任務重的區域分派的勞動者更多,再由各小組干部根據所負責區域的勞動性質再進行具體劃分。有些勞動需要多人配合,有些勞動可單獨實施。清晰的責任劃分,也是為了讓學生對自己負責的勞動內容與勞動結果形成更為直觀的印象,從而提高學生的勞動意識,讓學生在勞動實踐中進行自我評價與反思。
比如我們班進行團日活動,主要勞動內容為校園草坪和花壇,另外就是本班室內外。在進行實際勞動任務分派時,我會先根據團干部人數把人分為5個小組,然后給一組負責清理校園大花壇垃圾和給花澆水,二組負責草坪垃圾清理,三組負責班級室外清潔,四組五組負責室內墻面、地面清潔,玻璃清潔,以及桌椅的清潔與擺放。因為澆花工具較少,因此為了提高效率,一組內部可以分為兩撥,一波澆水,一波人處理垃圾。在實際勞動時,為增強學生的體驗感,教師可以提倡在小組內輪換崗位。通過不同崗位的體驗,讓學生獲得更為豐富的勞動體驗,也能在輪換中與同學形成良好互動,讓勞動氛圍更和諧,增強學生參與團日勞動的積極性。
三、客觀評價勞動結果
團日活動進行完以后,教師要對勞動成果進行檢查評分,然后做出評價。對勞動結果的評價要回歸到最開始的勞動目標。在進行評價時,主要包含三個方面的內容,一是勞動態度,二是勞動成果,三是勞動表現。勞動態度,指的是學生在勞動過程中是否積極認真負責。比如負責澆花的學生發現花上長了蟲,主動為花草除蟲,負責擦玻璃的學生,發現部分玻璃安裝不夠穩,會形成安全隱患,于是告知團干部情況并進行對應處理,他們的做法就是認真負責。勞動成果,指的是每位學生以及每個小組負責的任務是否圓滿完成,對按時按質按量完成的行為應該予以褒獎。勞動表現,指的是勞動協作性方面。比如在勞動過程中,有些學生主動與其他學生配合,就應該給予肯定,有些學生被安排共同完成一項勞動,但該生非要自己一個人做,就不應該提倡。
在評價中應當以肯定和鼓勵為主,著重表揚勞動積極的行為。對在勞動中表現消極的學生,教師也應當以提醒和引導為主,避免嚴厲批評,導致學生對勞動的參與度進一步降低。比如某學生遇到勞動總是偷懶,教師可以與該生進行溝通,搞清楚該生不愿意參與勞動的原因,及時糾正該生對勞動的錯誤認知。在評價完成以后,教師也要對此次勞動進行總結,在總結中需要再次強調活動主題,活動目的,活動結果,并讓學生交流勞動心得,在班級中進行分享。通過學生分享,教師對此次團日勞動的效果進行復查,促成團日勞動活動的圓滿落幕。
結束語:
勞動創造一切,除了團日活動等主題專項活動中可以進行勞動意識宣傳,勞動意識培養還可以融入學生的生活,融入我們的教學內容中。在高中生勞動意識培養的問題上,我們可以通過團日勞動走出第一步,但往后九十九步,還需要不斷探索才是。
參考文獻:
[1]楊哲.新時代大學生思想引領的創新路徑探究——以團日活動為例[J].青年與社會,2019(06):148-149.
[2]房豐森.淺析高中生勞動意識淡薄的原因及對策[J].信陽農林學院學報,2014,24(04):159-160.
[3]沈軍.優化勞動教育,提高勞動能力[J].清風,2021(02):35-36.
[本文系廣西梧州市藤縣中學校本課題《高中生勞動意識培養的研究——以廣西壯族自治區藤縣中學為例》(2020tz012)研究成果]
廣西梧州市藤縣中學 廣西 梧州 543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