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粵調“南音”“龍舟歌”文體辨*

2021-06-10 11:38:36
文化遺產 2021年3期

楊 驥

南音與龍舟歌,是廣東俗曲及粵調說唱文學的兩種重要文體。然而,歷來有關這兩種文體的界定、各有何文體特征、應以何種標準對它們加以區分,以及彼此間關系如何等問題,至今尚未見到令人信服的論證,而已有的一些說法反令人困惑莫衷一是。

現存于世的南音、龍舟歌作品大體已收入近年出版的兩種大型叢書中:一為臺灣地區出版的《俗文學叢刊》第五輯(1)《俗文學叢刊》第五輯,新文豐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7年出版。其中第414冊至419冊收龍舟歌,第420冊至479冊收南音,總計66冊,各冊500余頁至600余頁不等。,收錄南音、龍舟歌作品347種;另一為大陸地區最新出版的《廣州大典·曲類·說唱》(2)《廣州大典·曲類·說唱》,廣州出版社2019年出版。共19冊,各冊700余頁至800余頁不等。由于此叢書是將原文獻4頁合并為1頁影印,所以冊數雖少,但容量卻大于《俗文學叢刊》。,收錄南音、龍舟歌等作品634種。總計近千種(兩叢書所收作品有部分重復)。以之作為文獻依據進行考察,應具有代表性與說服力。

然而,兩種叢書所收的近千種作品,大部分本身并未標明文體。《廣州大典·曲類·說唱》對所收作品并不分類。《俗文學叢刊》雖分為南音、龍舟歌兩大類,但各具體作品歸于何類,主要是靠編者自己判斷。至于判斷標準為何,編者則未予以說明。這就使得無論編者的歸類是否完全正確,都會造成先入為主的強加劃分,也給人以缺乏客觀依據的印象。從是書所劃分的具體情況觀察,顯然還存在一些值得商榷的疑點。(所收作品文體是否僅限于南音、龍舟歌兩類,亦可討論)而就筆者目前所讀到的幾種有關南音、龍舟歌這兩種俗曲文學文體的主流論述,并不能解答這些疑問。

有鑒于此,在檢覽兩種叢書大量相關作品之后,筆者對各方面的數據進行了統計,同時研讀參考了一些論著、辭書的相關內容后,對這些問題形成自己的看法。立足于計量分析結果和結合相關文獻數據,略抒己見。

需要說明的是,筆者在本文中的統計對象,只限于文獻本身標示文體屬性的作品,而不計入僅由編者歸類者。經檢索兩種叢書,共計標明文體的作品152種,但其中尚有不具備代表性文體特征的31種作品不宜納入考察。這主要分兩種情況:

一、11種作品文體標示自相矛盾。一是封題同時標示兩種不同的文體,如《南音龍舟歌小王和琴》《新出龍舟歌十思起解心》等;二是封題標示文體與正文不同,如《新出龍舟歌五弄琵琶》正文標“新本五弄琵琶解心”、《夜吊秋喜龍舟歌》正文標“摘錦解心吊秋喜”等。僅從所標篇名看,此類文體標識就是混亂而沒有意義的。

二、20種作品封題標示南音,但正文反倒與龍舟歌特征相同。因而筆者懷疑這些作品本是被坊間亂標的龍舟歌。此看法應非筆者獨有,比如《廣州大典》所收《十送英臺奪錦南音》《英臺戲友辦酒奪錦南音》《新出鳳珍守節南音》《呆佬拜壽南音》《南音杏元投崖》《杏元憶釵南音》等標注南音文體的作品,在《俗文學叢刊》中亦有,卻被歸入龍舟歌。

這些被排除的作品,僅占標明文體屬性作品的五分之一,無論采用與否,實際上都并不影響其他121種作品推論得出的結論的整體準確性。

當然,可能有人認為,南音、龍舟歌原文獻所標文體不能一律視為準確;以之為據得出的結論不一定完全正確。對此,筆者的看法是:南音、龍舟歌原文獻所標文體,誠然無法排除少數不準確的現象,因為舊時的曲藝唱本,是存在書坊亂標文體之可能性的。但就整體而言,并不能因為有少數不當之例而完全否認這些標示文體屬性的作品的文體代表性。因為,大部分南音和龍舟歌作品本就沒有標明文體,如果又將那些標明文體的原始文獻之文體屬性一概否定,那么,今天我們就很難找到可信的樣板來衡量、判別這兩類作品了。同時,書坊亂標文體不太可能成為普遍現象,因為這些粵調俗曲在當時的粵、港地區屬于“流行歌曲”,觀者聽眾甚多,他們理應具備起碼的文體觀念,不至于書坊主隨意亂標文體而一概認可。例如,本文所統計到的龍舟歌例證,就具有高度一致的文體特征,極少例外。

此外,南音和龍舟歌均屬曲藝,當然也涉及音樂藝術領域的問題。不過,本文所論的對象,大都屬于清代文獻(少數作品屬民國),有關這些作品在音樂領域的特點如唱腔唱法等,缺乏相應的文獻依據能夠證明;當今藝人的表演以及相關著述的表述,也不一定能完全契合當時的具體情況。因此,本文不擬討論南音、龍舟歌的音樂藝術問題。

本文將以文獻文本為依據,主要從篇幅、句式、篇章結構、題材內容等四個角度切入,探討兩種文體的特征并作相關辨析。主要論述方式為:統計《俗文學叢刊》與《廣州大典·曲類·說唱》所收南音、龍舟歌標明文體作品的相關數據,分析其規律特點,并與已有主要觀點對照,加以論證,以見出何者為可信、何者可商榷。

一、作品篇幅之統計分析

(一)已有主要觀點

《龍舟歌》(廣東人民出版社2005)及《南音》(廣東人民出版社2009),兩種普及讀物均由嶺南學人陳勇新所著。陳先生無疑是在粵調說唱文學推廣和研究方面有突出貢獻的學者,他認為南音和龍舟歌都有短篇和長篇,不可能從篇幅差異方面區分,不能認為南音為長篇、龍舟歌為短篇。在其著述中陳先生曾多次表達這些觀點:“以長篇、短篇為標準來劃分南音、龍舟,也是不科學的。”“龍舟說唱……演唱的就多是中長篇故事。”“長篇南音故事是不多的,多數還是像《客途秋恨》《嘆五更》那樣的短篇。”“‘長篇木魚叫南音,短篇木魚叫龍舟’,那就與事實不符了。”(3)陳勇新:《南音》,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69、27、16、63頁。

《廣東省志·文化藝術志》“龍舟”條,認為龍舟歌的篇幅是短、中、長篇兼具,這與陳勇新看法近似:“龍舟的曲目,部分來自藝人自編自唱;部分直接把木魚歌書改用龍舟歌演唱,這類曲目以中、長篇為多。”(4)廣東省地方志編纂委員會:《廣東省志·文化藝術志》,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2001年,第504頁。

另一位致力于粵調說唱研究的梁培熾先生的意見則有差異。他認為南音和龍舟歌篇幅都比較短,而相比之下,龍舟歌又比南音更短一些:“南音……在篇幅上也是比較短的,只不過不像龍舟那么的短小,而是一闋中型的歌曲罷了。”(5)梁培熾:《南音與粵謳之研究》,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2012年,第9頁。

《中國曲藝志·廣東卷》則認為:“南音的曲目,絕大多數是中、短篇,短的只有百把字,長的也多在二千字以內。”(6)編輯委員會:《中國曲藝志·廣東卷》,北京:中國ISBN中心2008年,第50-51頁。

以上論者均未提出支持其觀點的文本依據。而筆者對《廣州大典》《俗文學叢刊》第五輯所收作品的統計數據,顯然與這些已有觀點不能相符。

(二)《廣州大典》《俗文學叢刊》所收南音、龍舟歌相關數據統計

(說明:1.作品重復出現于兩叢書者只列一種出處。2.說白句數不統計。3.統計作品僅包含篇名標明文體性質者。)

1.南音各篇句數、七字句占比數(依全篇句數由多至少排序)

序號南音作品全篇句數七字句數七字句數占比1清唱南音經師校訂玉龍太子走國陰陽扇全本913558281590.7%2新刻清唱大南音全本劉秀走國269792484892.1%3接續再生緣新選再造天南音全本267542480892.7%4新刻南音全本三合明珠寶劍231091927183.4%5新刻清唱大南音全本五虎平西208962038797.6%6新刻大宋群英杰記奸權害主王文英遇救仲淹訪察楊家女將破陣全本南音195441307466.9%7背解紅羅全本(含初集蘇金定走難南音、后集太子回朝復位南音)175641483884.5%8新刻琥珀鳳釵柳希云全本南音156901414090.1%9新刻呼家后代全本南音9546831687.1%10新金盆(盤)玉樹南音9001684176%11新刻正字拗碎靈芝南音6750632793.7%12新刻正字紫霞杯南音6404615196%13新選神針寶扇全本南音5502508992.5%14新刻南音全本反唐女媧鏡5360476788.9%15新刻南音全本碧桃仙帕5184482793.1%16新出南音二下南唐4954446890.2%17新出南音陳世美4384371484.7%18新刻雁翎扇墜南音3972315479.4%19新刻后續呼家后代全本南音3670320387.3%20新編關公出世南音360151014.2%21新刻全本鐘景期錦香亭記南音3528341696.8%22正字南音紅樓夢3489186553.5%23二酉齋輯訂原本清唱南音錦香亭全集3231312196.6%24重訂梁山伯牡丹記南音3096299896.8%25新撰南音火燒阿旁宮(殘)265674227.9%26新出揸死仔依獻橋全本清唱南音老糠記2462212586.3%27新刻崔文瑞張四姐南音全本1920174686.3%28新輯趣致南音妲己戀紂王全集1881164787.6%29新刻全套黃飛虎反五關南音1791161790.3%30新出南音合竹洲鐮刀記1152102789.1%31哪咤收妲己南音109685978.4%32新本南音蛛絲琴初集75855072.6%33清唱南音沉香寶扇65858889.4%

2.龍舟歌各篇句數、七字句占比數(依全篇句數由多至少排序)

序號龍舟歌作品全篇句數七字句數七字句數占比1重訂錦秀食齋新出龍舟63227042.7%2玉簫琴新出龍舟60251986.2%3殺子有報新出龍舟4716113%4新出龍舟歌新五諫妻43112829.7%5新出龍舟歌徐庶歸家41720549.2%6百里奚會妻龍舟歌39814636.7%7杜十娘沉八寶箱新出龍舟39711128%8新出龍舟歌呆佬拜壽38520653.7%9新出龍舟歌碧容祭監3547721.8%10重訂五諫刁妻新出龍舟3229429.2%11新出龍舟歌私探營房3188627%12三氣宣王新出龍舟3169128.8%13金蘭結拜龍舟歌3087323.7%14正字龍舟四季蓮花30026387.7%15蒙正窮極賣老婆新出龍舟29110435.7%16新刻龍舟丁山射雁28321576%17趙匡胤算命漁樵耕讀四景新出龍舟2827426.2%18新出龍舟歌玉婢問米息冤魂27311742.9%19新本龍舟歌馬迪嘆五更26212146.2%20新出龍舟歌五更苦怨25621884.5%21山歌拆蔗寮新出龍舟24811345.6%22醒世龍舟歌風情雅趣2475923.9%23新出夢蘭憶友龍舟歌24310643.6%24觀音化銀新出龍舟23315667%25改良夜送寒衣新出龍舟2256930.7%26新出龍舟歌金蘭寄書2238263.2%27三別徐庶新出龍舟2228236.9%28新出龍舟歌平貴別窯20714771%29新出龍舟歌斬王天化20514872.2%30龍舟包公訪友2008542.5%31重訂三春投水龍舟歌1996532.7%32正字龍舟考世系1988643.4%33驚醒夢新出龍舟19710558.7%34龍舟灑金橋問卦1963115.8%35新出龍舟歌怨夫立妾1963718.9%36新出龍舟歌琳英嘆五更19511358%37李龍鬧酒新出龍舟1863116.7%38新出時事三大害龍舟歌1842312.5%39新出龍舟歌火燒塘魚欄1832915.9%40龍舟朱洪武游太廟18211764.3%41賢婦諫煙夫新出龍舟1813720.4%42西蓬擊掌新出龍舟1775128.8%43新出龍舟歌新偷詩稿1778145.8%44新出龍舟歌鬼戶自嘆1713017.5%

(三)比對分析與結論

上列33種南音作品,總計337937句,平均每種10240句。其中句數最多者為《清唱南音經師校訂玉龍太子走國陰陽扇全本》,計91355句;句數最少者為《清唱南音沉香寶扇》,計658句。88種龍舟歌作品,總計17543句,平均每種199句。其中句數最多者為《重訂錦秀食齋新出龍舟》,計632句;句數最少者為《新出贊樂意龍舟歌》,計40句。

計算可知:南音的平均篇幅是龍舟歌平均篇幅的51.46倍。兩者差異巨大,幾無可比性。而且,即使是最長的龍舟歌《重訂錦秀食齋新出龍舟》,其篇幅也未能超過最短的南音《清唱南音沉香寶扇》。

此外,還有“同名異文”現象的數據可視為一個旁證。比如在《俗文學叢刊》第五輯相關作品中,存在數種同一題名作品,它們既有南音,也有龍舟歌,其篇幅容量同樣差異甚大。試舉幾例以作對比:

從上列數據統計看,就篇幅比例而言,《閨諫瑞蘭》(7)叢刊編輯小組:《俗文學叢刊》第五輯,第468冊、第415冊。、《關倫賣妹》(8)叢刊編輯小組:《俗文學叢刊》第五輯,第469冊、第416冊。、《陳姑追舟》(9)叢刊編輯小組:《俗文學叢刊》第五輯,第464冊、第415冊。、《奕朋種花》(10)叢刊編輯小組:《俗文學叢刊》第五輯,第465冊、第416冊。這四種作品的南音文體句數對比龍舟歌文體句數約為52倍、31倍、35倍、14倍。這有力地證明了:即使是寫同一故事、用同一題目,以南音文體創作的作品篇幅容量,也普遍比以龍舟歌文體創作的作品篇幅容量大出十幾倍至數十倍。

據此,筆者認為完全有理由可以得出第一個結論:篇幅長短,是區分南音與龍舟歌的首要標準。一般來說,南音的篇幅不會少于1000句(上列33種南音作品平均超過萬句,其中只有兩種低于1000句),而龍舟歌的篇幅不會多于1000句(上列88種龍舟歌作品無一例外,最多者為632句)。

因此,前引陳勇新所謂“以長篇、短篇為標準來劃分南音、龍舟,也是不科學的”,以及“由此而引出‘長篇木魚叫南音,短篇木魚叫龍舟’,那就與事實不符了”,這一觀點顯然是不能成立的。而且事實恰恰相反,“以長篇、短篇為標準來劃分南音、龍舟”,才是最符合事實、最具科學性和操作性的標準。

又據上引梁培熾所云:“南音……在篇幅上也是比較短的,只不過不像龍舟那么的短小,而是一闋中型的歌曲罷了。”這同樣是想當然之詞,且并未提出證據支撐,更與事實相悖。上引33種南音作品,篇幅平均超過萬句,多者接近十萬句,對韻文文學作品而言,這是少有的長篇巨制。如果這還稱為“比較短的”,那么請問長的在哪?

至于上引《中國曲藝志·廣東卷》所謂“南音的曲目,絕大多數是中、短篇,短的只有百把字,長的也多在二千字以內”的論斷,和《廣東省志·文化藝術志》“龍舟的曲目……以中、長篇為多”的說法,顯然亦與數據分析得出的事實不符。

二、句式、篇章結構之統計分析

(一)已有主要觀點與句式分析

《中國戲曲曲藝詞典》“南音”條,對南音文體特征,重點標出的是唱詞句式:“曲藝曲種。流行于珠江三角洲。是在曲藝木魚、龍舟基礎上,吸收揚州彈詞等曲種的音樂發展而成……唱詞基本為七字句。”(11)上海藝術研究所、中國戲劇家協會上海分會:《中國戲曲曲藝詞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1年,第715頁。同書“龍舟”條,也有類似表述:“也叫‘龍洲歌’。曲藝曲種。流行于珠江三角洲……唱詞基本為七字句。”(12)上海藝術研究所、中國戲劇家協會上海分會:《中國戲曲曲藝詞典》,第715頁。其定義未見例證,但據此可以認為,該辭書認可南音與龍舟歌在句式方面有著一致的重要特征,即基本均由七字句組成,少有例外。

《廣東省志·文化藝術志》的說法與此相近:“龍舟唱詞以七言韻文為基本句式,四句為一組。”(13)廣東省地方志編纂委員會:《廣東省志·文化藝術志》,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2001年,第504頁。同書又稱:“南音唱詞為七字句韻文體,可加減襯字。”(14)廣東省地方志編纂委員會:《廣東省志·文化藝術志》,第505頁。此著的看法與《中國戲曲曲藝詞典》意見基本相同。

如果這種觀點能夠成立,那就應該可以推導出這樣的結論:從句式差異的角度去區分南音與龍舟歌,是不可行的。然而,分析上文表格所列統計數據,得出的結論并不支持這種觀點。

七言句是古代詩歌的基本句式。作為唱詞的詩詞曲作品,為適應音律節奏、內容表述等需要,又常常對這一基本句式進行調整,而最為常見的方式就是加長句子,這更是曲藝唱本中的一種規律。如京劇作品,絕大部分句式都是二、二、三式的七言句和三、三、四式的十言句。南音和龍舟歌亦屬曲藝領域的唱詞,七言句也是其基本句式。但是,由于這兩種文體屬于方言俗文學,與京劇等戲曲作品尚有差異。即便是兩種文體彼此之間,亦因主要題材內容與“俗”的程度、方言的比重等有所不同,所以各自的七言句所占比重也大相徑庭。

以上面所列33種南音和88種龍舟歌的七言句式作統計,可見出明顯區別:

1.南音33種,總計337937句,其中七字句為293849句,平均每種七字句占比為87%。

2.龍舟歌88種,總計17543句,其中七字句為7172句,平均每種七字句占比為41%。

兩者比較一目了然,七言句占比相差一倍有余。龍舟歌的文本呈現形態雖屬相對靈活,但仍不能貿然斷定它是以之為“基本句式”。因此,可以得出南音與龍舟歌的第二個區分標準:南音作品的七字句占比遠高于龍舟歌。同時,這也證明了上述兩種辭書關于龍舟歌句式特點的表述并不準確。

(二)篇章結構之分析

上列統計數據已證明在平均篇幅上南音要比龍舟歌高出50倍以上,因此,兩種文體作品在篇章結構方面也呈現出極大差異。

先看南音。南音作品的平均句數超過萬句,而作為韻文文學作品,特別是作為實際演唱的歌詞,這樣的篇幅容量很難做到不分章節段落。同樣依據上列33種南音作品統計,其篇章結構基本情況為:

《廣州大典》《俗文學叢刊》所收南音作品篇章構成

從該表可以歸納南音篇章結構特征有:

1.全部分卷,卷數自2卷至80卷不等。2.卷下一般均分節;各節均有標題,標題大部分為四字。3.部分作品在卷之上還分集。

再看龍舟歌。龍舟歌由于篇幅相對簡短,篇章結構與南音有明顯差異。同樣依上列88種龍舟歌歸納其篇章結構特征(不再贅列作品表):

1.無分集現象。2.大部分作品不分卷。不分卷(或1卷)作品66種,占比75%;分為2卷者15種,占比8%。而所謂2卷、3卷,實際上本也可以不分卷,因為即使是3卷者,全篇亦僅數百句。3.無分節現象。

因此,可以得出南音與龍舟歌的第三個區分標準:南音一般分卷、分節,節有標題;還有部分作品分集。龍舟歌一般不分集,不分節,僅有少部分作品分卷。

三、題材、內容之統計分析

(一)已有主要觀點

陳勇新先生將龍舟歌的題材內容分為六類,包括:由現成的長篇木魚書改編;由小說、話本改編;由戲劇(傳奇)改編;由民間傳說改編或描寫民間風俗;勸世文性質的唱本;以現實社會生活、國家大事為題材的 “社會龍舟”。(15)陳勇新:《南音》,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27-35頁。

而南音的題材內容,陳勇新認為主要有:一與青樓生活有關;二為文人筆下的小說故事改編(16)陳勇新:《南音》,第11、13、14頁。;三為“藝人南音”;四為“報人南音”。“所謂‘藝人南音’,就是民間藝人為了謀生的需要,給某些唱本加上貼近生活、通俗易懂的段落,或另起爐灶編成的南音曲本”;“‘報人南音’主要是指近代的記者、編輯,利用報紙作為陣地發表的反映社會現實生活、指陳時政的南音曲目。”陳先生的分類,乃將題材來源與作品內容籠統歸類,實則頗顯雜亂。

梁培熾先生認為南音沒有完整的故事內容,“只不過是一個故事的其中的個別情節,或是以敘述個人內心的情感的抒情之作”;又或者只是“風花雪月之類的有閑情緒”。(17)梁培熾:《南音與粵謳之研究》,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2012年,第9、29頁。

《中國曲藝志·廣東卷》和《廣東省志·文化藝術志》對南音相關特征歸納都較簡單,前者稱“多是描寫風花雪月或離愁別恨之類的內容。另有大量作品則是以反映煙花女子的不幸身世和遭遇為題材的”(18)編輯委員會:《中國曲藝志·廣東卷》,北京:中國ISBN中心2008年,第50頁。;后者則說是“南音唱詞……大多以反映煙花女子的不幸身世和遭遇為題材”(19)廣東省地方志編纂委員會:《廣東省志·文化藝術志》,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2001年,第505頁。。而對龍舟歌的題材內容,《廣東省志·文化藝術志》表述為“多種多樣”,包括“神話、傳說、寓言類”“歷史故事類”“描寫社會人生的”以及革命題材的“‘社會龍舟’和‘政治龍舟’”。(20)廣東省地方志編纂委員會:《廣東省志·文化藝術志》,第504頁。

可見,對于南音、龍舟歌的題材內容問題,已有的意見觀點也并不統一。

(二)《廣州大典》《俗文學叢刊》所收南音、龍舟歌相關數據統計

1.南音各篇題材來源與內容性質(依上列各表篇目次序)

2.龍舟歌各篇題材來源與內容性質(依上列各表篇目次序)

歸納上表數據可知:

1.題材來源方面:

南音33種作品中,源自民間傳聞者13種,占比39.4%;改編其他文學作品者20種,占比60.6%。龍舟歌88種作品中,源自民間傳聞者47種,占比53.4%;改編其他文學作品者26種,占比29.6%;作者自擬者15種,占比17%。

2.內容性質方面:

南音33種作品中,歷史、傳說故事19種,占比57.6%;婚戀故事7種,占比21.2%;社會生活故事7種,占比21.2%。龍舟歌88種作品中,歷史、傳說故事18種,占比20.5%;婚戀故事8種,占比9%;民間社會生活故事49種,占比55.7%;勸世之文、游戲之文等13種,占比14.8%。據此分析,可以得出一些結論:

其一,南音與龍舟歌的題材存在差異。表現在:南音題材來源較為單純,以改編其他文學作品為主流;龍舟歌題材來源較為復雜,以源自民間傳聞者為主流,更有約六分之一的作品沒有題材來源,屬作者自擬,而且其內容并無故事性,乃是勸世之文、游戲之文甚至廣告文等,而南音中沒有此類作品。

其二,南音與龍舟歌的內容性質亦有不同。表現在:南音以歷史、傳說故事為主流,龍舟歌則以社會生活故事為主流。

其三,除個別作品外,上引南音作品幾乎全屬故事完整、情節復雜、內容豐富、人物形象完滿的敘事文學作品,這是南音文體的一種顯著特征。也是區分南音與龍舟歌的另一個標準,因為絕大多數龍舟歌作品不具備這些特征。即便不讀原作,只看作品題名,都可基本斷定上列三十余種南音作品不應是什么偏于個人情感敘述的題材內容狹隘之作,而梁培熾先生居然斷言它們“只不過是一個故事的其中的個別情節,或是以敘述個人內心的情感的抒情之作而已”,這是不能令人信服的。

其四,上引所有南音作品,沒有任何一種內容“與青樓生活有關”,沒有任何一種內容與“煙花女子”有關,也基本上看不到“描寫風花雪月或離愁別恨之類的內容”。陳勇新及《中國曲藝志·廣東卷》關于南音題材內容的說法均可商榷。

四、總結與思考

筆者認為,對任何一種文學作品的文體樣式進行甄別,其特征應來自于作品本身;或者說由作品本身歸納而得,而并非由某人先行主觀認定,這應是科學評判的客觀標準和公認常識。倘若欲辨明南音和龍舟歌兩類文體的異同并提出甄別標準,前輩學者的意見當然可作為重要參考;但是專家意見并不完全一致,且尚未成為公認定論,僅憑某些主觀意見為標準,甚至僅憑感覺做判斷,顯然是不適宜的。而目前所看到為數不多的幾種有關南音、龍舟歌文體的主流論斷,大多就屬此種只有“斷”而缺乏“論”,尤其是缺乏論據的情況。因此,以《廣州大典·曲類·說唱》《俗文學叢刊》所收作品為案例,并從篇幅、句式、篇章結構、題材內容幾個角度切入進行統計分析,是足以窺見二者在文體特征方面的鮮明差異與區分度的。筆者于此再次將本文的總體結論歸納如下:

(一)作品篇幅方面,南音長而龍舟歌短。一般來說,南音的篇幅不少于1000句,而龍舟歌的篇幅不多于1000句。

(二)七字句比重方面,南音遠高于龍舟歌,多出一倍有余。

(三)章節架構方面,南音完整而龍舟歌簡省。前者一般分集、分卷、分節,節有標題;后者一般不分集、不分節,分卷也很少。

(四)題材來源方面,南音較為單純,以改編其他文學作品為主流;龍舟歌較為復雜,以源自民間傳聞者為主流。

(五)內容形式方面,南音的故事完整、情節復雜、內容豐富、人物形象完滿;而龍舟歌則反之,更有不少作品屬作者自擬的勸世文、游戲文甚至廣告文等,這是南音所沒有的。

最后,筆者就本文可能引發的一些疑慮試作問答思考:

其一,本文所論的南音、龍舟歌與粵曲范疇的另一種文體“木魚歌”是何關系?本文所論的南音是否為木魚歌之誤?

筆者認為,就文學層面看,木魚歌是一種內涵有歧義的粵調說唱文體。在多數情況下,“木魚歌”是一個“屬概念”,泛指粵調說唱的各種唱本;而“南音”與“龍舟歌”是隸屬于“木魚歌”的“種概念”。如清末嶺南著名文人吳趼人說“彈詞、曲本之類,粵人謂之木魚歌”(21)(清)吳趼人:《小說叢話四則》,《我佛山人文集》(第八卷),廣州:花城出版社1989年,第67頁。原載《新小說》第二年第七號(1905年8月)。,即此意;上文引陳勇新所云“長篇木魚叫南音,短篇木魚叫龍舟”之語,亦間接證明了這一觀點。若將它視為與南音、龍舟歌并列的種概念,恐將遇到一些難以解釋之處。所以,筆者不認為本文所論南音等同于木魚歌。這個問題本可再作深入討論,但行文篇幅已長,姑俟之異日再論。

根據本文提出的辨別標準,《俗文學叢刊》第五輯所分南音、龍舟歌作品,顯然有不少歸類失當現象(包括涉及解心等文體的現象),實有誤導讀者之嫌。這一問題亦同樣有待嗣后另考。

其二,南音、龍舟歌文體,有何意義與作用?

首先,南音和龍舟歌的文體之別,本身是尚無可信結論的學術問題,探討這一問題,應自有其學術意義與價值。筆者雖未敢遽斷本文觀點盡皆正確,但至少這一討論可以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

其次,辨析南音、龍舟歌文體,得出最為接近正確的結論,對相關研究工作具有實際指導作用。以《廣州大典》《俗文學叢刊》所載相關作品為例,全部近千種作品中,標明文體者不足六分之一。剩下超過六分之五的作品,雖有部分在《俗文學叢刊》中被編者依照自己的判斷將它們歸入南音或龍舟歌,但毫無疑問,其中有相當多的部分是不準確的。然而,假如我們打算重新予以鑒別(不限于南音、龍舟歌兩種文體),我們又以何種標準去開展呢?正如開篇所論,現有幾種論述提出的標準是難以解決問題的,需要對此作出新的探討和判斷。本文就是這樣一種嘗試。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在线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激情六月丁香婷婷四房播| 色欲综合久久中文字幕网| 91高清在线视频| 欧美精品成人| 亚洲福利视频一区二区| 99福利视频导航| 国产SUV精品一区二区6| 久久性视频| 浮力影院国产第一页| 国产精品深爱在线| 乱人伦中文视频在线观看免费| 欧美激情福利| 日韩欧美网址| 免费女人18毛片a级毛片视频| 制服无码网站| 超碰免费91| 热思思久久免费视频| 亚洲嫩模喷白浆| 在线免费不卡视频| 亚洲制服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久久一级电影| 亚洲欧洲美色一区二区三区| 中文字幕首页系列人妻| 久久99久久无码毛片一区二区| 日韩久草视频| 国产成人亚洲无码淙合青草| 国产精品亚洲一区二区三区z| 亚洲精选无码久久久| 国产呦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下载 | 91亚洲免费|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伊一| 久热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黄色一及毛片| 露脸真实国语乱在线观看| 欧美激情,国产精品| 国产精品美女自慰喷水| 91网址在线播放| 色婷婷国产精品视频| 久久99热这里只有精品免费看| 日韩午夜片| 久久国产精品麻豆系列| 99久久人妻精品免费二区| 福利在线不卡| 久久人妻系列无码一区| 丝袜美女被出水视频一区| 国产91高清视频| 日韩小视频在线观看| 伊人色婷婷| 欧美国产在线精品17p| 亚洲男人的天堂在线观看| 日本免费一区视频| 久久美女精品国产精品亚洲| 久久成人国产精品免费软件| 欧美色99| 尤物精品国产福利网站| 人妻丰满熟妇αv无码| 992Tv视频国产精品| www.精品视频| 免费高清自慰一区二区三区| 91亚洲视频下载| 中文字幕第1页在线播| 香蕉在线视频网站| 欧美一区福利| 丰满人妻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青草视频免费在线观看| 午夜日b视频| 538国产在线| 欧美区日韩区| 毛片免费在线| 国产精品嫩草影院av| 亚洲无码熟妇人妻AV在线| a级毛片在线免费观看| 国产永久在线视频| 免费无码网站| a级毛片在线免费| 久久99国产乱子伦精品免| 露脸真实国语乱在线观看| 99视频精品全国免费品| 国产欧美自拍视频|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香蕉| 五月六月伊人狠狠丁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