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盛云
(東營市河口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查體科 山東 東營 257200)
肺結核又稱為肺癆,是一種由結核分歧桿菌感染引起的呼吸系統傳染病,肺組織、氣管、支氣管和胸膜為主要病灶發生位置[1]。在我國傳染病中,肺結核的發病及死亡數均居第二位,其傳播性強,結核病影響著全世界所有年齡段的人[2]。總的來說,新發病例具有90%的結核病為年齡大于或者等于15歲的人,有9%為艾滋病感染者[3]。低熱、咳嗽、盜汗等為此病的主要表現癥狀,發生嚴重癥狀患者會發生呼吸功能障礙,若沒有及時對患者進行有效治療,可能會引起其出現呼吸衰竭[4]。在臨床上治療肺結核常用的抗結核藥物為異煙肼、鹽酸乙胺丁醇、利福平、吡嗪酰胺等,這些常見的抗結核藥物雖然對結核桿菌可以有效殺滅[5],但容易嚴重損傷到大多數患者的肝功能,許多患者由于肝功能損害,引起治療依從性以及預后均差[6],因此在治療過程中使用對應的藥物,來防止肝損害就顯得非常重要[7]。在臨床上很常用的保肝藥品為水飛薊賓,副作用較小,在治療過程中能夠降低肝損傷,并能夠防止各種類藥品導致的肝損害,也能夠治療各類型的肝病[8]。本目的在于分析肺結核患者應用水飛薊賓膠囊抗結核藥物肝損害的預防效果。具體報道如下。
納入2018年11月—2020年9月在東營市河口區轄區醫院接受治療的90肺結核患者,上報至東營市河口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根據隨機數字法分成研究組和對照組,各45例。其中研究組有男26例,女19例;年齡在(31~65)歲,年齡平均(48.53±4.53)歲。對照組男28例,女17例;年齡在(36~67)歲,年齡平均(51.34±4.37)歲。對比兩組的一般資料,差異沒有統計學意義(P>0.05),有可比性。
納入標準:患者對本內容完全知曉且同意參加;沒有進行抗結核藥物的治療;心、肝、腎等重要器質沒有病變。排除標準:伴隨惡性腫瘤者;意識模糊和溝通困難者;不耐受本藥物者;拒絕參加或不配合醫護人員者。
1.2.1對照組接受常規方法進行抗結核治療。異煙肼片(國藥準字:H62020237)口服,一次/d,一次3片;利福平膠囊(國藥準字:H33020378)進行口服,一周2次。一次3粒;吡嗪酰胺膠囊(國藥準字:H21022352)進行口服,3次/d,一次2粒;鹽酸乙胺丁醇(國藥準號:H21022349)口服,一次/d,一次3片。治療時間為30 d。
1.2.2研究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聯合使用水飛薊賓膠囊(國藥準字:H20040299)進行口服,3次/d,一次70 mg,治療時間為30 d。
(1)肝功能指標:治療前以及治療30天后,對兩組患者均在空腹時采集4 mL的靜脈血,離心后將血清收集,儲存在-20℃的冰箱中進行檢測。利用Szasz法測定谷氨酰轉肽酶(GGT)、谷草轉氨酶(AST)、谷丙轉氨酶(ALT)的水平值,利用膽紅素氧化酶法試劑盒測定血清總膽紅素(TBiL)水平。(2)不良反應出現狀況:治療過程中,兩組出現頭痛、心跳加快、面色潮紅、惡心嘔吐等不良反應。
數據采取SPSS 23.0統計學軟件進行分析,計數資料采取(%)表示,以χ2檢驗;計量資料采取(± s)表示,組間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組內采取配對樣本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對比兩組治療前ALT、AST、GGT、TBiL水平,無顯著差異(P>0.05);治療30 d后,研究組ALT、AST、GGT、TBiL水平與治療前相比下降,對照組ALT、AST、GGT、TBiL水平與治療前相比均上升,研究組ALT、AST、GGT、TBiL水平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對比兩組治療前后肝功能指標水平( ± s,U/L)

表1 對比兩組治療前后肝功能指標水平( ± s,U/L)
注:和同組治療前相對比,@P<0.05。
時間 組別 n ALT AST研究組 治療前 45 37.55±6.71 40.43±9.53治療后 45 33.34±6.37@ 36.34±8.41@對照組 治療前 45 37.37±6.74 40.61±9.38治療后 45 43.65±7.48@ 45.76±9.27@時間 組別 n GGT/(U·L-1) TBiL/(μmol·L-1)研究組 治療前 45 10.44±2.32 18.53±5.67治療后 45 6.33±1.43@ 14.72±4.96@對照組 治療前 45 10.41±2.40 18.65±5.62治療后 45 11.61±2.70@ 21.64±6.23@
對照組不良反應總發生率為15.56%,研究組為11.11%,對比組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對比兩組不良反應出現狀況[n(%)]
肺結核是由于結核分歧桿菌感染導致的呼吸系統疾病,經呼吸道傳播,肺、氣管等為主要病灶發生位置[9],主要常見表現癥狀為咳嗽、盜汗,此病有潛伏期,病情在早期癥狀比較隱藏,不夠明顯,但隨病情發展,會引發呼吸困難以及多種并發癥[10]。在臨床上治療肺結核常用的抗結核藥物為異煙肼、乙酰丁醇、利福平、吡嗪酰胺等,抗菌效果較佳[11]。利福平是一種廣譜抗生素,能夠將細菌合成RNA抑制住,將其轉錄阻斷并發揮殺菌效果[12];各種類型和不同階段的肺結核可應用異煙肼進行治療,對結核分歧桿菌具有非常高的選擇性,是結核病控制的首選[13];吡乙酰丁醇、嗪酰胺都是抗結核常用藥物,能夠將結核菌增殖抑制住[14]。
然而,抗結核藥物聯合應用,雖然能夠明顯提高抗結核作用,但具有潛在的肝毒性[15]。其導致肝毒性原因尚不清楚,當前猜測也許和毒性或過敏反應有關,由于肝功能損害引起多數患者的治療依從性下降,對治療效果造成重大影響[16]。因此,對肝臟應該進行科學用藥保護,防止出現藥物肝損傷[17]。
結果表明,對比兩組治療前ALT、AST、GGT、TBiL水平,無顯著差異(P>0.05);治療30天后,研究組ALT、AST、GGT、TBiL水平與治療前相比下降,對照組ALT、AST、GGT、TBiL水平與治療前相比均上升,研究組ALT、AST、GGT、TBiL水平比對照組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對照組不良反應總發生率為15.56%,研究組為11.11%,對比組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對肺結核患者采取抗結核藥物治療過程中聯合使用水飛薊賓膠囊進行治療能夠防止抗結核藥物引起的肝損害。其原因是水飛薊賓膠囊有著提高細胞膜穩定性、抗脂質過氧化、促進肝細胞再生、清除自由基等效果[18-19]。與此同時此藥還能夠將急性炎癥進行抑制的作用,能夠有好的治療效果于肝硬化、肝炎等肝病,在當前保肝效果理想[20-21]。
綜上所述,對肺結核患者應用抗結核藥物治療過程中聯合使用水飛薊賓膠囊進行治療,能夠有效預防抗結核藥物對肝造成的損害,且不良反應較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