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克玲,危 薇(通訊作者)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蘇州九龍醫院產科 江蘇 蘇州 215000)
分娩是女性正常的一個生理過程,在分娩過程中,由于胎兒對產道的擠壓,產婦普遍存在劇烈疼痛感,引起子宮收縮乏力,延長產程,增加剖宮產率[1]。自由體位分娩是指產婦在分娩過程中采取合適的分娩體位,盡可能減輕分娩時產婦的疼痛感。但單一自由體位分娩并不能有效緩解產婦疼痛感,改善妊娠結局,往往需要聯合其他促分娩方法。分娩減痛法是通過對產婦肌肉鍛煉、呼吸技巧等進行科學的幫助、指導,盡可能減輕產婦分娩疼痛感。將分娩球固定在帶有扶手的座椅上,因其柔軟、具有彈性,產婦騎上去可以協助其放松盆底肌肉,減輕會陰神經疼痛感。基于此,本研究選定本院2018年6月—2020年8月接收的106例初產婦,報道如下。
選定本院2018年6月—2020年8月接收的106例初產婦,已得到醫院倫理委員會審批,隨機分兩組(每組53例)。實驗組:年齡23~42歲,平均(32.52±1.17)歲;孕周38~41周,平均(39.26±0.14)周;體重52~85 kg,平均(68.25±3.11)kg。參照組:年齡24~41歲,平均(32.49±1.15)歲;孕周在39~41周,平均(39.31±0.11)周;體重54~86 kg,平均(68.29±3.08)kg。兩組相比無顯著差異(P>0.05),可比較。
納入標準:(1)均為自然受孕、單胎妊娠;(2)均為初產婦;(3)臨床資料齊全,可以正常溝通、交流;(4)產婦及家屬均已簽署與本項研究有關的知情同意書。
排除標準:(1)合并嚴重妊娠并發癥者;(2)中途從本研究退出者;(3)合并肺結核、哮喘等疾病者;(4)重大臟器功能障礙、衰竭者;(5)合并凝血功能障礙者;(6)需要使用催產素者;(7)存在認知、精神、心理障礙者。
參照組(采納自由體位分娩):(1)第一產程:產婦可采取仰臥、坐姿、跪姿、站立等舒適的體位,助產士給予針對性的指導及監護;(2)第二產程:產婦可根據自己舒適度、用力情況等采取側臥、半臥、仰臥等,觀察產婦分娩情況;(3)第三產程:采取常規臥位,直至娩出胎兒。
實驗組(采納分娩減痛法+自由體位+分娩球分娩):自由體位方法與參照組一致:(1)分娩減痛法:①產前教育:分娩前,通過助產士咨詢門診、孕婦學校等多元化宣教途徑和開展分娩體驗營等活動詳細向孕婦介紹分娩知識、醫生及助產士、分娩環境等,盡可能消除產婦對分娩環境的陌生感,綜合產婦理解能力、文化程度等加強心理疏導。②產前訓練:分娩前護士指導產婦進行腿部運動、腰部運動、骨盆運動,增強產婦盆底肌肉的強韌性、會陰部肌肉的伸展性,指導產婦進行有效的放松呼吸訓練,包括胸式呼吸、閉氣用力運動、淺呼吸、慢加速呼吸、吹蠟燭運動。③孕婦呼吸指導:第一產程以胸式呼吸為主,由慢變淺。第二產程以閉氣用力法呼吸,有節奏的用力,胎頭著冠時要改為哈氣運動,助產士協助娩出胎兒。(2)分娩球:孕晚期指導產婦進行分娩球運動訓練,產婦坐在分娩球上,展開兩腿,與肩同寬,上身直立,腳踩實地,保持身體平衡,將髖部緩慢移動,以分娩球進行左右旋轉、搖擺、上下浮動等練習。或將分娩球放置產婦前方,孕婦雙膝跪于瑜伽墊,分開兩腿,與肩同寬,雙手推球至最大程度,維持5~10 s,緩慢勾回球,雙臂環繞球體,身體匍匐在分娩球上,左右前后搖晃身體。宮口開大2 cm,宮縮規律,將產婦送至產房,根據自身情況采取舒適體位,直至宮口開全,期間密切監測產婦血壓、心率等生命體征及胎心的變化。
(1)產程;(2)產婦出血量;(3)VAS(視覺模擬自評量表)[2];(4)SAS(焦慮自評量表)[3];(5)妊娠結局。
以SPSS 26.0進行統計學進行數據分析,配對或獨立樣本t檢驗計量資料,以(± s)表示,χ2檢驗計數資料(妊娠結局),以[n(%)]表示,P<0.05表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實驗組第一、第二、第三以及總產程均顯著比參照組短(P<0.05),見表1。
表1 兩組產程結果對比( ± s,min)

表1 兩組產程結果對比( ± s,min)
組別 n 第一產程 第二產程 第三產程 總產程實驗組 53426.28±6.9259.62±3.62 8.06±0.16 493.96±10.70參照組 53539.62±10.0689.92±5.44 13.62±1.46643.16±16.96 t 67.5767 33.7580 27.5593 54.1655 P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實驗組產時、產后2 h、產后24 h出血量均顯著比參照組低(P<0.05),見表2。
表2 兩組產婦出血量結果對比( ± s,mL)

表2 兩組產婦出血量結果對比( ± s,mL)
組別 n 產時 產后2 h 產后24 h實驗組 53 120.06±6.28 50.06±2.62 170.02±8.90參照組 53 159.62±12.11 73.26±4.18 232.88±16.29 t 21.1121 34.2369 24.6531 P 0.0000 0.0000 0.0000
實驗組產時VAS評分、SAS評分、SDS評分均顯著比參照組低(P<0.05),見表3。
表3 兩組VAS評分、SAS評分、SDS評分結果對比( ± s,分)

表3 兩組VAS評分、SAS評分、SDS評分結果對比( ± s,分)
組別 n VAS評分 SAS評分 SDS評分實驗組 53 5.06±0.94 46.92±2.11 45.26±2.04參照組 53 7.16±1.47 62.28±3.62 62.34±3.59 t 8.7619 26.6876 30.1139 P 0.0000 0.0000 0.0000
實驗組經陰道分娩率(90.57%)顯著比參照組(66.04%)高,剖宮產率(9.43%)、會陰切開率(37.74%)均顯著比參照組(33.96%、71.70%)低(P<0.05),見表4。

表4 兩組妊娠結局結果對比[n(%)]
產婦分娩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部分產婦由于無法耐受分娩疼痛而采取剖宮產分娩,疼痛嚴重的產婦會由于子宮收縮乏力而導致難產[4]。初產婦由于缺乏分娩經驗、骨盆狹窄,分娩時的風險性極高,受到分娩疼痛的影響,子宮會出現收縮、牽拉,堵塞子宮壁血管,導致子宮缺氧、缺血,對新生兒生命安全構成一定威脅[5]。另外,初產婦由于缺乏分娩經驗,分娩過程中心理壓力較大,容易出現緊張、焦慮等不良情緒,而較重的不良情緒會增加交感神經興奮性,增加皮質醇、兒茶酚胺等應激物質釋放量,引發嚴重的生理、心理應激反應,導致產程延長。
近年來,隨著臨床對產婦分娩體位的不斷深入研究,自由體位被逐漸應用于產科分娩中,多應用于初產婦分娩。自由體位分娩可以幫助產婦獲得強大的肌肉收縮力、爆發力,增強產力,推進產程進展、促進宮縮,改善胎盤以及子宮供血。但單純自由體位分娩在初產婦分娩中并不能有效緩解、減輕產婦疼痛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分娩減痛法通過有效的肌肉放松訓練、呼吸機巧訓練等,促進產程進展,減輕產婦分娩疼痛感。分娩球訓練讓產婦身體進行有規律性的前后、左右搖擺,可帶動胎兒的重心前移,獲得最佳枕前位,可提高盆底肌群耐力、彈性等,誘導髂骨、盆骨間持續性變化,緩解會陰疼痛感及子宮對下腔靜脈的壓迫,促進全身心放松及血液循環,促進自然分娩。本研究表明分娩減痛法+自由體位+分娩球在初產婦分娩中應用效果顯著,可有效改善分娩結局。
綜上所述:初產婦產時采納分娩減痛法+自由體位+分娩球,可有效縮短產程,減少出血量,減輕疼痛感及不良情緒及降低剖宮產率,臨床應用價值較高,值得臨床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