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 雯
(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協和醫院 湖北 武漢 430023)
醫患矛盾頻發,臨床輸液過程中,由于患者的健康意識缺乏、部分醫護人員專業技能不強等原因,往往造成輸液不良事件的發生,給患者的健康帶來影響,也給醫患關系帶來壓力[1]。
靜脈輸液滲出是最常見的護理不良事件[2]。靜脈輸液作為一種創傷性給藥方法,滲出發生危害較大,可造成靜脈炎癥,嚴重的甚至需要外科清創、植皮和截肢。外周靜脈輸液過程的,任何時間都可能發生藥液滲出,其中兒童由于不配合扭動原因,老年人由于皮膚老化血管彈性減弱原因,較為容易出現靜脈輸液滲出[3]。
長期的臨床實踐中,分級管理模式被證實是臨床護理工作中較為高效的管理手段,根據患者不同的病情臨床表現進行劃分,給予患者不同的管理。在輸液過程中,對于較為嚴重棘手的病人,安排經驗豐富的護士進行操作和管理,合理分配醫護人力資源,并且加強對于護士的臨床技能和溝通技能培訓,大大減少護理不良事件的發生[4]。
本文以本院心血管內科病房為例,分級管理模式前后收治的患者作為研究對象,研究了輸液過程中患者靜脈輸液滲出的發生率和患者的滿意度,探究了分級管理模式對于預防靜脈輸液滲出發生的應用效果。
從2018年6月—2019年6月我院心血管內科病房實施護理分級管理模式前后收治的1000例患者中,各隨機選取500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護理分級管理前,選取男性患者其中男性患者252例,女性248例,作為此次研究的對照組,對照組平均年齡(58.7±7.68)歲。護理分級管理后,選取男性患者253例,女性247例,作為此次研究的觀察組,觀察組平均年齡(58.4±7.85)歲。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等差異不具有統計學意義,兩組樣本均衡(P>0.05),具有可比性。
1.2.1對患者等級進行評估 在患者收入心血管內科病房第一時間,護士對患者進行評估。護士及時掌握患者的臨床資料,主要包括年齡、意識清晰程度和配合程度[5]。
常規等級患者應當意識清晰,對自己的個人情況認知清晰,詢問姓名年齡應對正常,無需他人協助,可主動伸出手臂且身體放松,并且沒有抵抗動作;患者情緒平靜,不需要他人協助強制進行穿刺,加以詢問告知后即可穿刺;患者病情穩定,無特殊過敏史,注射藥物為常規藥物,此類患者為常規等級。常規等級患者病床床尾標注為綠色輸液牌[6]。
若未達到上述標準則為需特殊關注人群,納入嚴重棘手級別。除此之外,患者有特殊輸注部位的需求如頸部、下肢、頭額部輸注納入嚴重棘手級別;輸注高滲藥物、高敏藥物,需要嚴格控制滴速及重點觀察的患者納入嚴重棘手級別。年老體弱、心肺功能不全、無陪護的老年患者、有過敏史或第1次輸液者均納入嚴重棘手級別。嚴重棘手級別患者病床床尾標注為紅色輸液牌。
對于嚴重棘手級別患者,在病床安排方面,盡量集中安排,形成嚴重棘手級別患者區域,便于護理人員管理。區域內配備有監護儀等急救儀器,并安排工作年限較長、臨床經驗較為豐富的護理人員值班[7]。
1.2.2輸液流程 輸液流程采取責任護士管理制度,責任護士對患者的臨床資料、醫囑、病情、藥物等進行核對,評估確認患者的分級,發放對應的輸液號牌,及時向患者及其家屬講解分區的意義和重要性,取得家屬的理解接納。責任護士填寫輸液單及巡視卡,紅、綠色標注區分常規患者和嚴重棘手級別患者。責任護士核對患者的號住院號和姓名,確認患者的身份無誤,給予患者靜脈輸液。并負責巡視觀察、補液和拔針等操作,并且應告知患者及家屬輸液過程中注意事項,比如滴速調節到底有什么用、如何觀察穿刺點,留置針的注意事項等,拔針后如何進行正確的按壓以及需要按壓多長時間等。對嚴重棘手級別患者加強巡視,嚴格控制滴速,緊密觀察患者的狀態,確保患者的安全。此外,將患者的分級標準、輸液流程步驟、輸液注意事項制作成簡單明了的圖表張貼在心血管內科明確顯眼的地方,放置輸液健康教育資料,提高患者積極配合的態度。
1.2.3護理人員的培訓 采用新老護士搭配的方法安排,對于嚴重級手機級別患者,應安排經驗豐富的護士作為責任護士。為提高工作效率,根據不同時段不同的工作量,護士長應該合理調配各崗位人手。
定期對護士的基本操作和相關護理知識進行培訓,提升護士的靜脈輸液技術,具備相關理論知識,如穿刺部位維護、輸液滴速控制、并發癥的預防和干預等。提升護士與患者溝通的技巧,講話注意方式。培養護理人員的職業道德,對于新來的年輕的護理人員,應由經驗豐富的年長護理人員帶領,進行知識和經驗的分享。
1.2.4加強對患者家屬的宣教 除了醫護人員的技術不斷提升之外,減輕輸液不良狀況的發生,還需要來自患者和家屬的積極配合。在輸液的過程中,護理人員應該對患者和家屬開展健康教育,及時向患者講解輸液藥品的名稱作用、可能產生的不良反應及防范措施,告知家屬和患者分級管理的意義,爭取家屬的配合,告知患者及家屬拔針后正確的按壓方法,提升患者和家屬的配合度和信任感。
比較分析實施前后靜脈輸液滲出發生率、投訴率和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
采用SPSS 18.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處理,計量資料用(± 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表示,采取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分級管理實施后靜脈輸液滲出發生率比實施前有了顯著降低(P<0.05),見表1。

表1 兩組靜脈輸液滲出發生率比較
分級管理實施后患者投訴率比實施前有了顯著降低(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投訴率比較
分級管理后,患者對護士工作的認可度也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P<0.05),見表3。

表3 兩組護士工作認可度比較
心血管內科患者,有急診接收轉入,如突發心梗,病人情況較為嚴重,生命體征不平穩;也有慢性疾病復發,患者需要長期服藥治療。作為內科病房,輸液治療是非常普遍的治療手不安,大部分患者在住院期間接受輸液治療,因此,患者的輸液安全工作較為重要,分級管理模式的應用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將病情嚴重、神志不清楚、年齡較大、無人陪伴、有藥物過敏史等特殊患者納入為重點觀察對象,輸液和監管均選擇資歷較高、具有經驗的護士,既能夠加強對于患者的管理,減少輸液不良事件的發生,而且能夠合理運用護理人力資源。
輸液滲透早發現早處理,能夠減少患者很多不必要的痛苦,因此加強護士人員的巡視是非常重要[6]。分級管理后,責任護士巡視輸液時能紅綠號牌(是否為嚴重棘手病人)調整巡視頻率,加強巡視效率,以及時處理不良事件。觀察滲出不應該依賴陪護人員,加強家屬和護工的安全健康教育,患者、家屬等人員共同參與,才能實現對患者的保障。
在本文的研究中,對本病區心血管病房的患者采用分級管理模式后,有效地降低了輸液滲出的發生率,在輸液過程中,加強對患者的巡視力度,貫徹健康教育,提高對護士的技能培訓和溝通交流方式的培訓,患者對護理工作的認可度從90.8%提升到98.4%。因為輸液的不良事件的減少,患者的投訴率也大大降低,達到了較好的護理管理效果。
本病區心血管內科病房實行分級管理后,靜脈輸液滲出發生率明顯降低,患者投訴率明顯降低,患者對護士工作的認可度顯著升高。心血管內科病房實行分級管理,可有效預防靜脈輸液的發生,提高患者滿意度,減少醫患糾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