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廣玉,符鴻香(通訊作者)
(海南省萬寧市人民醫院 海南 萬寧 571500)
慢阻肺屬于呼吸系統常見疾病,病程長、難以治愈、高死亡率及致殘率是該疾病的主要特征,多發于老年人群[1]。老年患者的機體功能呈逐步衰退趨勢,加之疾病的困擾,直接降低其生活質量[2]。有研究資料顯示,老年綜合評估可控制患者慢阻肺疾病急性期機體的惡化程度,縮減住院率,同時還可對患者的生理、認知等水平有一個較大的改善作用[3]。它涵蓋基礎護理評估、壓瘡、墜床及跌倒風險評估及日常生活能評估等多個方面內容,旨在探究更具綜合性、協調性的多維度護理方案[4-5]。本文選取海南省萬寧市人民醫院近1年半以來收治的老年慢阻肺患者分組進行常規護理及其配合老年綜合評估干預,觀察分析其臨床應用以及對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現具體匯報如下。
選取海南省萬寧市人民醫院2019年3月—2020年10月收治的116例老年慢阻肺患者作為研究對象,經隨機數字表法進行分組,參照組58例患者接受常規護理干預,研討組58例患者配合老年綜合評估。納入標準:符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診療規范》中相關疾病診斷標準,結合患者的臨床癥狀已確診為慢阻肺。對于研究需配合事項、內容、意義等已詳細了解,患者及其家屬均已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合并心肌梗死疾病患者,合并肺栓塞疾病患者,合并腎功能嚴重缺陷或衰竭患者。
參照組:年齡64~91歲,均齡(78.67±11.78)歲,男女比例32:26,病程0.4~13年,平均(10.73±1.54)年。研討組:年齡63~92歲,均齡(79.02±11.26)歲,男女比例33:25。病程0.5~14年,平均(10.22±1.39)年。從兩組患者的年紀、性別、病程等方面信息可以看出,組間未呈現統計學差異(P>0.05),與研究對比的均衡性原則相符。
參照組58例患者實施常規護理辦法,在患者入院后進行簡易入院評估流程,同時開展肺康復護理、正確用藥以及健康指導等常規性護理模式。研討組58例患者在參照組常規護理基礎上配合老年綜合評估干預,具體工作開展如下:
1.2.1進行綜合評估 在老年慢阻肺患者入院1周時間內,完成綜合評估,運用老年綜合評估量表,內容涵蓋日常生活活動能力、老年抑郁量表、簡易智能精神狀態檢查量表、國際尿失禁問卷簡表、骨質疏松風險一分鐘測試、老年簡易營養評估量表、跌倒危險因素評估量表等。在完成患者測評后應當進行整理,結合測評結果制定出個性化專科護理方案,同時在患者的健康管理檔案中進行具體標注。直到患者出院后,仍應保持每半個月與患者電話溝通1次,每月實施1次家庭探訪,以便對患者的康復進展詳細了解,同時還可為患者提供咨詢服務。
1.2.2具體護理方案的實施 一是基礎性護理措施,對于患者的病情提前進行了解,并指導其完成相關檢查項目,有效的配合主治醫師進行合理的操作,叮囑患者嚴格遵醫囑用藥,讓患者安全度過疾病的急性變化階段。二是進行健康教育,在患者的病情穩定后,開始有針對性、有計劃性的為其開展健康宣教工作,如慢阻肺疾病的病理機制、誘發因素等知識為患者及其親屬詳細說明,發現患者存在疾病認知誤區時及時予以糾正,同時告知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可促進療效的發揮,從而轉變患者被動接受治療的意識。三、用藥規范化,護理人員嚴格遵醫囑,結合疾病治療與保健指南確立的治療原則為患者正確指導用藥,不同藥物的作用機制不同,可詳細為患者講解,過程中強調藥物合理配伍的作用,防止其隨意更改、增減藥物種類、數量等。對于每一種藥物的用量、使用時間等逐一進行標注,防止患者遺忘。在患者的床頭設置用藥提示卡,溫馨提示等。四、正確的營養指導,可根據患者的喜好、飲食習慣,結合其評估結果,護理人員與營養師一同為患者制訂飲食方案,同時叮囑患者出院后仍需保持科學、良好的飲食習慣,確保均衡的營養搭配。五、適當的運動康復措施,可通過呼吸操訓練、腹式呼吸法、練習吹氣球等一些適當的運動來促進肺部功能的恢復。
對于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的康復效果指標進行評價,康復效果指標包括活動評價、6 min步行、第1秒用力呼氣容積、生活質量等,各指標評價分值越高,說明康復效果越良好。
采用SPSS 27.0統計學軟件對于研究指標數據進行有效處理,計量資料(康復效果指標)經標準差(± s)表達,并以t值驗證組間對比,P<0.05為組間比較差異具統計學意義。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的康復效果指標
經護理干預前,兩組患者的活動評價、6 min步行、第1秒用力呼氣容積、生活質量等康復效果指標值接近近(P>0.05);經護理干預后,研討組的活動評價、6 min步行、第1秒用力呼氣容積、生活質量等康復效果指標值均高于參照組,組間比較差異具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n=58)護理前后的康復效果指標( ± s)

表1 兩組患者(n=58)護理前后的康復效果指標( ± s)
分組 階段 活動評價/分 6 min步行/步第1秒用力呼氣容積/升生活質量/分研討組 護理前 62.84±4.67 405.61±86.58 0.78±0.29 57.63±6.38護理后 74.22±8.28 467.58±105.44 1.93±0.45 89.12±8.41參照組 護理前 63.12±4.42 411.23±87.02 0.87±0.23 57.92±6.33護理后 69.56±5.74 430.39±96.13 1.43±0.38 76.06±8.27 t 護理前 0.3316 0.3487 1.8518 0.2457護理后 3.5225 1.9850 6.4652 8.4326 P 護理前 0.7408 0.7280 0.0666 0.8063護理后 0.0006 0.0495 0.0000 0.0000
老年慢阻肺患者因自身肺功能指標、活動能力等均有所降低,使得正常生活受到嚴重的影響,而且發病期間伴隨劇烈的疼痛,不良心理狀態表現極為明顯[6]。老年綜合評估可對患者的各項功能水平進行有效評估,涵蓋生活能力、情感、生活質量、認知功能、環境等多個方面,作為一種新型的康復性護理干預,它從健康教育入手,對于患者的心肺功能及各有關指標有針對性地進行改善,并緩解疾病表現[7-8]。通過加強鍛煉而增強日常生活能力、耐力等,經正確的營養指導,提升患者機體免疫力,身體素質也得到明顯改善,進一步減輕病情發作程度、頻率,最終提升整體治療效果[9-10]。
經護理干預后,研討組的活動評價、6 min步行、第1秒用力呼氣容積、生活質量等康復效果指標值均高于參照組,組間比較差異具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老年綜合評估在慢阻肺護理中的臨床應用效果極佳,不僅提升患者的生活質量,而且對于改善其肺功能指標也有明顯幫助,值得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