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小童,趙然尊(通訊作者)
(遵義醫科大學附屬醫院心內科 貴州 遵義 563000)
近年來根據流行病學調查結果顯示,冠心病的發病率呈逐年增加的趨勢,該病的高發人群為老年人,引起身體各項機能不斷的退化,使其成為心血管病的主要發病人群,對老年人的健康產生非常嚴重的威脅。該病主要由冠狀動脈血管粥樣硬化所致,隨著病情的發展患者的血管腔出現明顯的狹窄或阻塞,進而引起心肌缺血以及心律失常等癥狀[1]。心電圖是臨床對冠心病患者進行檢測的常規方法,主要是通過刺激心肌細胞,在興奮過程中表現的生物電變化,以此對患者的心臟情況進行觀察與記錄。但是,有一部分冠心病患者在患病最初是沒有明顯的臨床癥狀出現的,心律失常也經常是一過性發作,這就導致常規心電圖容易發生漏診和誤診的情況,但是對冠心病患者進行早期的臨床診斷是治療冠心病心律失常的關鍵所在,對控制疾病的發展和惡化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動態心電圖作為現階段臨床常用的診斷方法,與常規心電圖相比,動態心電圖具有可連續性診斷的優勢,能夠對患者的心律變化進行長時間的持續監測,進一步提高臨床確診率[2]。基于此,本文分析了動態心電圖與常規心電圖診斷冠心病心律失常的效果,現報告如下。
選取2018年1月—2020年6月在本院收治的130例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按照不同檢測方式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每組65例,其中實驗組男性35例,女性30例,平均年齡(65.24±8.97)歲,平均病程(5.47±2.44)年;對照組患者男性33例,女性32例,平均年齡(65.49±8.82)歲,平均病程(5.39±2.56)年。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1納入標準 (1)符合冠心病心律失常臨床診斷標準;(2)所有患者及家屬簽署知情同意書;(3)經院倫理委員會批準。
1.2.2排除標準 (1)精神疾病患者;(2)合并其他臟器嚴重疾病患者;(3)意識及溝通障礙患者;(4)傳染性疾病患者。
1.2.1對照組患者采用北京麥迪克斯心電信息系統采集常規十二通道心電圖檢測,指導患者采用平臥位進行檢查,露出患者雙手的腕部以及雙腳的踝關節,將電極粘貼到患者的胸前,夾到患者的四肢裸露部位,指導患者正常呼吸,檢查患者的靜息心率,并打印檢測結果。檢測機器選擇美國GE MAC800(蘇食藥監械(準)字2009第2220)十二道心電圖機。
1.2.2實驗組患者采用動態心電圖進行檢測,選擇型號為美林Mortaral12導聯動態心電圖檢查儀,檢測前,指導患者輔助運動,并對患者進行24 h的觀察,保持皮膚處于干燥狀態,告知患者動態心電圖的相關操作事宜與注意事項,盡量避免接近強電源和強磁場,盡量不要使用手機,或者將手機長期放置到儀器周圍。為患者涂抹電膏后安裝電機,固定患者的腰帶,打開機器進行運轉,24 h后幫助患者將相關儀器取下。
(1)對比心律失常診斷結果,包括短陣室上速、室性期前收縮成對、室性期前收縮早發、室性期前收縮二、三連律、房性期前收縮二、三連律、房性期前收縮早發、房性期前收縮成對、房室傳導阻滯;(2)對比兩組患者診斷結果的漏診、誤診、確診率。
采用SPSS 20.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的統計和整理,計量資料以(± s)表示,用t值檢驗;計數資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動態心電圖組大部分指標檢出率均高于常規心電圖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心律失常診斷結果對比[n(%)]
實驗組患者診斷確診率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診斷結果對比[n(%)]
冠心病好發于中老年患者,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的逐漸提高,導致冠心病的患病率也就隨著增加,已經成為了威脅老年人身體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冠心病有著治療周期長、并發癥多的特征,若未予以患者及時的診斷與治療,隨著病情的發展,會導致心肌缺血、心肌梗死等情況的發展,危及到患者的生命安全[3],每年大約有1750萬人死于冠心病,因此對于數以千萬計的冠心病患者,如何有效的診斷以及進行有效的治療,已經成為重大的公共衛生問題。但是隨著科技的高速發展,人們的生活作息越來越不規律,導致出現心臟病的患者越來越多,尤其是冠心病心律失常,幾乎已經成為一種常見的心血管疾病,而且該種疾病現在開始逐漸呈現出年輕化[4]。目前臨床診斷冠心病的方式主要為心電圖診斷,心電圖是臨床常用的常規檢測方法,常規心電圖診斷冠心病的原理在于心肌細胞電沖動能夠引發心肌收縮,電沖動可傳導至體表被心電圖記錄下來,但當患者病變程度嚴重時,常規心電圖會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導致正確率降低,且常規心電圖反應時間短,對于冠心病心律失常的篩查功能相比較差,因而易出現漏診與誤診的情況[5]。因此這個時候進行24 h動態心電圖監測具有非常重要的臨床意義,與常規心電圖相比,動態心電圖則有效改善了上述缺陷問題,動態心電利用攜帶記錄的方式,采用Holter技術對患者的心電變化進行連續性的觀察,不僅操作簡易、無創,且不會對患者的日常生活造成負面的影響,能夠幫助臨床醫師24 h無間斷的觀測到患者大量的動態心電圖信息,進而提高臨床確診率,為患者施以針對性的治療措施[6-7]。通過本文的論述可知,采用動態心電圖進行診斷的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其診斷確診率高于常規心電圖(P<0.05)。實驗組和對照組患者房性期前收縮二、三聯律,室性期前收縮二、三聯律,房性期前收縮成對,室性期前收縮成對,短陣室上速,房室傳導阻滯的檢出率進行對比,實驗組檢出率高于對照組(P<0.05),但是對室性期前收縮早發及房性期前收縮早發的檢出結果相近,無統計學意義(P>0.05)。由此可見,常規心電圖無法對患者的心律變化進行持續性的監測,只能記錄患者小時段的信號,可能會掩蓋病情,影響醫生對疾病進行分析。但是動態心電因為可以對患者的心律變化進行實時監測,可以對患者發病的時間、頻率、種類、持續時間等進行全面的監測,為醫生提供更加準確的診斷依據[8]。
綜上所述,與常規心電圖相比,動態心電圖可提高冠心病患者心律失常的臨床診斷率,能夠反映患者的病情發展情況,為醫生的診斷治療提供更加可靠的參考數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