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賞賜 陳彬 林志剛
(福建省三明市第二醫院感染科 三明366000)
肝硬化是由多種因素反復或長期作用下引起的肝臟纖維性、彌漫性病變。目前臨床治療肝硬化暫無特效方案,主要以控制病因及保肝、抗感染、糾正電解質等綜合治療為主并取得一定療效,但因肝硬化復發率較高,導致疾病治療通常無法達到預期[1]。中醫學認為,肝硬化屬于“鼓脹”范疇,因肝脾受損致體內氣血交阻、疏運失常,久則及腎,氣化無權,陽氣衰微,水濕內停,導致脾腎陽虛證[2~3]。溫陽消飲湯擅治水濕內停、腎陽不足之證,結合肝硬化脾腎陽虛證型特點,可有效改善患者臨床癥狀,提高治療效果,預防并發癥發生。基于此,本研究旨在探討溫陽消飲湯在脾腎陽虛證肝硬化患者臨床輔助治療中的應用。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8年12月~2020年1月收治的131例肝硬化患者,根據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65例與觀察組66例。對照組男21例,女44例;年齡43~79歲,平均年齡(61.03±5.27)歲;肝硬化類型:乙肝肝硬化39例,酒精肝肝硬化26例;病程1個月~2年,平均病程(1.03±0.21)年。觀察組男22例,女44例;年齡43~79歲,平均年齡(61.12±5.31)歲;肝硬化類型:乙肝肝硬化39例,酒精肝肝硬化27例;病程1個月~2年,平均病程(1.01±0.29)年。兩組一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有可比性。本研究已通過我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
1.2 診斷標準(1)西醫標準:符合《肝硬化診治指南》[4]診斷標準。(2)中醫標準:參考《肝硬化中西醫結合診療共識》[5]中脾腎陽虛證診斷標準,主癥為形寒肢冷、腹脹早輕暮重、腹脹滿,次癥為腰膝酸軟、面色 白、小便短少不利、腹中冷痛,舌質淡紫,苔薄白潤,脈沉弦,具備主癥1項+次癥≥2項即可確診。
1.3 入選標準(1)納入標準:符合上述診斷標準;家屬及本人知情且簽署知情同意書。(2)排除標準:存在研究藥物禁忌證者;伴肝功能衰竭、肝腎綜合征等嚴重并發癥者;近3個月參加類似研究者。
1.4 治療方法
1.4.1 對照組 接受常規西醫治療。由乙肝病毒因素所致者,予一線抗乙肝病毒藥物治療,酒精因素所致者,嚴格戒酒,并給予抗感染、利尿、熱量攝入、保肝等治療,同時予以前列地爾注射液(國藥準字H20100179)10~20μg混合5%葡萄糖溶液50 ml靜脈滴注,1次/d,持續治療15 d。
1.4.2 觀察組 于對照組基礎上加用溫陽消飲湯聯合治療。處方:熟地黃15 g、山茱萸9 g、山藥15 g、附子6 g、桂枝6 g、澤瀉15 g、牡丹皮9 g、牛膝15 g、澤蘭15 g、車前子15 g;黃疸者加茵陳15 g;納少者加焦神曲、雞內金各9 g;脹痛者加沒藥、姜黃各6 g。以300 ml水煎煮取汁200 ml,1劑/d,分早晚溫服,持續治療15 d。
1.5 觀察指標 (1)臨床療效。顯效:療效指數>80%,臨床癥狀消失,每日尿量≥1 200 ml,無肢體水腫、腹水癥狀;好轉:療效指數30%~80%,臨床癥狀改善明顯,每日尿量≥1 000 ml,但不足1 200 ml,肢體水腫、腹水消退明顯;無效:療效指數<30%,癥狀、體征無改善或加重。療效指數=治療前后積分差值/治療前積分×100%。總有效率=(顯效例數+好轉例數)/總例數×100%。(2)肝功能。取患者治療前、治療15 d后空腹靜脈血4 ml,3 000 r/min離心10 min取血清,采用全自動生化分析儀(貝克曼IAMMGE)測定門冬氨酸氨基轉移酶(AST)、總膽紅素(TBil)、丙氨酸氨基轉移酶(ALT)、白蛋白(ALB)水平。(3)不良反應:統計患者治療期間腹痛、惡心嘔吐、頭痛發生情況。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4.0軟件進行數據處理,以(±s)表示計量資料,組間用獨立樣本t檢驗,組內用配對樣本t檢驗,計數資料用%表示,采用χ2檢驗,等級資料采取秩和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臨床療效對比 觀察組總有效率為90.91%,較對照組的75.38%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療效對比[例(%)]
2.2 兩組肝功能指標對比 治療后,兩組AST、TBil、ALT均降低,ALB均升高,但觀察組AST、TBil、ALT低于對照組,ALB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肝功能指標對比(±s)

表2 兩組肝功能指標對比(±s)
注:與本組治療前對比,*P<0.05。
?
2.3 兩組不良反應比較 觀察組發生惡心嘔吐1例、腹痛2例、頭痛1例,共發生4例(6.06%),對照組發生惡心嘔吐1例、腹痛1例、頭痛1例,共發生3例(4.62%)。兩組不良反應發生情況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χ2=0.135,P=0.713)。
肝硬化是一種慢性、進行性、彌漫性肝臟疾病,由多種因素導致肝組織內細胞外基質異常增多,進而對肝功能產生影響,使肝臟結構發生改變,并逐漸發展為肝纖維化,若不加以干預則可進展為肝硬化。現代醫學認為,肝硬化與門脈高壓、內臟血管擴張有一定關系,進而引起機體循環血容量降低,損害肝功能[6]。前列地爾是臨床西醫治療肝硬化的常用藥物,可改善腎血流量,有利于體內水、鈉排出,降低門靜脈壓力,緩解臨床癥狀[7]。
文獻報道,中醫藥治療在改善肝硬化方面有顯著療效,能夠改善臨床癥狀,促進疾病恢復[8]。中醫學認為,肝硬化屬于“鼓脹”范疇,機體正氣不足,引發肝、脾、腎出現虧虛,久之則瘀阻水停,多見脾腎陽虛證,故治療應以扶正補虛、利水化瘀、溫腎健脾為原則。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后,觀察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AST、TBil、ALT低于對照組,ALB高于對照組,提示溫陽消飲湯用于脾腎陽虛證肝硬化患者中,能夠有效提升治療療效,改善肝功能,促進疾病恢復。溫陽消飲湯以濟生腎氣丸為基本方加減而成,方中熟地黃為君,滋補腎陰,益精填髓;臣以山茱萸、山藥補肝益脾,增強地黃補腎填精之功,以附子、桂枝溫腎助陽,鼓舞腎氣,取其“陰中求陽”之義;佐澤瀉、牡丹皮降相火而制虛陽浮動,并防止地黃過于滋膩,且澤瀉有滲濕化濁、通調水道之功;佐牛膝、澤蘭、車前子等加強利水消腫之功,且有補肝腎、化瘀濁、通經絡之效。全方共奏扶正補虛、利水消腫、溫腎化氣之功效[9]。現代藥理學證實,澤瀉中不飽和脂肪酸可抑制自由基介導,同時能夠降低肝硬化門脈壓,緩解組織損傷進程,保護肝細胞,改善肝功能[10];澤蘭、牛膝具有活血化瘀功效,可促進機體血液循環,開放毛細血管,提升血液灌注,降低門脈壓[11]。本研究結果顯示,兩組不良反應比較未見顯著差異,提示溫陽消飲湯不良反應較少,具有一定安全性。綜上所述,溫陽消飲湯用于脾腎陽虛證肝硬化患者中,能夠有效改善肝功能,提升治療療效,應用價值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