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鐵健
(河南省洛陽市第六人民醫院普外科 洛陽471003)
補片植入術是目前臨床治療腹股溝疝的常用方式,通過修補薄弱腹壁有助于預防術后復發。開放式無張力疝修補術是腹股溝疝標準手術方案,手術難度低,可采用局麻進行手術,有助于降低手術風險。腹腔鏡下完全腹膜外補片植入術(TEP)隨著腹腔鏡技術的發展逐漸在臨床中廣泛應用,可進一步提高手術安全性。同時,腹股溝疝中精索處理方式會對男性生殖功能造成一定影響,確保精索安全對保護男性生殖功能有重要意義,但目前臨床研究相對較少。基于此,本研究選取我院腹股溝疝患者,從安全性方面分析TEP的臨床價值。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8年6月~2020年6月治療的腹股溝疝男性患者91例,根據手術方式不同分為對照組45例和觀察組46例。對照組年齡37~55歲,平均(45.92±4.23)歲;直疝14例,斜疝31例。觀察組年齡36~57歲,平均(46.21±4.23)歲;直疝16例,斜疝30例。兩組基線資料均衡可比(P>0.05)。納入標準:均經查體、B超檢查確診為腹股溝疝;單側發病;均為男性;ASA分級1~2級;年齡>18歲;患者知情本研究并簽署同意書。排除標準:復發疝或嵌頓疝;麻醉、手術不耐受;凝血功能異常;嚴重肝腎功能障礙。
1.2 手術方法 兩組術前常規禁飲禁食。(1)對照組采用常規開放無張力疝修補術,具體如下:硬膜外麻醉或局部浸潤麻醉,常規消毒鋪巾,取平臥位,墊高下肢,于恥骨結節至腹外斜肌腱膜作5~6 cm切口,逐層切開皮膚、皮下組織至腹外斜肌腱膜,顯露下方腹內斜肌、腹股溝韌帶、聯合腱,暴露恥骨結節及外環;疝囊較小者完整剝離,疝囊較大者游離后橫斷,近端高位結扎,遠端曠置,疝囊頂部縫合固定網塞,填入內環口,周圍在腹橫筋膜縫合固定,精索后腹股溝管后壁平鋪補片,縫合固定,術后加壓6 h。(2)觀察組行TEP,具體如下:全麻,常規消毒鋪巾,取仰臥位,頭高足低位,臍下緣2 cm處作橫切口,約1 cm,側方分離腹直肌,游離腹膜前間隙,在腹直肌外側臍下水平方向放置5 mm套管針2個,切口處置入10 mm套管針1個,建立CO2氣腹,維持氣壓12 mm Hg,以超聲刀分離腹膜間隙到恥骨聯合處,內下方到恥骨疏韌帶下約3 cm,外側到髂前上棘內側;疝囊較小者完整剝離,疝囊較大者游離后橫斷,近端高位結扎,遠端曠置,腹膜前間隙平鋪解剖補片,覆蓋恥骨肌孔,若疝囊較大則以疝釘固定補片,關閉氣腹。
1.3 觀察指標 (1)統計兩組術中出血量、手術時間、下床活動時間、住院時間。(2)比較兩組術后2 h、8 h、12 h、24 h疼痛程度。以數字模擬評分法(NRS)進行評估,分值0~10分,分值越高表明疼痛越嚴重。(3)比較兩組術前及術后1個月精索血管狀況,以精索動脈及靜脈血流速度、管徑進行評估。(4)統計兩組術后陰囊膿腫、切口感染、補片感染等并發癥發生情況。
1.4 統計學分析 通過SPSS22.0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s)表示,行t檢驗,計數資料以%表示,行χ2檢驗,檢驗標準α=0.05,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手術相關指標比較 觀察組手術時間較對照組長,術中出血量較對照組少,下床活動時間、住院時間較對照組短(P<0.05)。見表1。
表1 兩組手術相關指標比較(±s)

表1 兩組手術相關指標比較(±s)
?
2.2 兩組疼痛評分比較 術后2 h、8 h、12 h、24 h觀察組NRS評分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疼痛評分比較(分,±s)

表2 兩組疼痛評分比較(分,±s)
?
2.3 兩組精索血管狀況比較 兩組術后精索動脈情況比較無顯著差異(P>0.05);觀察組術后精索靜脈血流速度較對照組快,靜脈管徑較對照組窄(P<0.05)。見表3。
表3 兩組精索血管狀況比較(±s)

表3 兩組精索血管狀況比較(±s)
注:與同組術前比較,*P<0.05。
?
2.4 兩組術后并發癥發生情況比較 觀察組術后出現陰囊膿腫1例;對照組術后出現陰囊膿腫3例,切口感染3例,補片感染2例。兩組比較,觀察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2.17%(1/46)低于對照組17.78%(8/45)(χ2=4.587,P=0.032)。
腹股溝疝是男性常見普外科疾病,多由于腹壁缺損或肌肉強度降低、腹內壓力增高所致,嚴重影響患者生活質量[1]。對突出腹壁表面的腹股溝疝需采用手術干預,通過補片修補薄弱腹壁是目前治療的主流方案。補片是植入的假體,與人體組織相容性已得到臨床證實,植入后通過局部纖維化反應促使與組織粘連及瘢痕攣縮,可加強補片與腹壁組織的緊密結合,有助于提高腹壁強度,降低腹股溝疝復發風險[2~3]。常規開放式無張力疝修補術是既往臨床常用術式,具有復發率低、操作難度低、手術風險低等優勢,且價格較低,基層醫院應用廣泛[4]。但開放式無張力疝修補術局限性為術后感染風險較高,且是否對男性精索產生影響,臨床相關研究較少。
腹腔鏡技術的發展使TEP逐漸代替常規開放式無張力疝修補術成為臨床治療腹股溝疝主流術式,與開放式手術相比,TEP創傷更小、術后恢復快,有助于縮短術后康復進程[5~6]。本研究觀察組手術時間較對照組長,術中出血量較對照組少,下床活動時間、住院時間較對照組短(P<0.05),提示TEP雖然在手術時間方面不具有優勢,但在術中出血量控制及術后恢復方面優勢較大。TEP手術關鍵在于建立良好腹膜外間隙,分離時應注意識別暴露重要解剖標志,通過分析疝囊及腹膜下解剖關系而辨別疝氣類型,植入合適補片修補重要組織。常規開放式無張力疝修補術由于術中皮下及肌肉組織分離時易損傷重要組織,術后造成持續性疼痛,且提高感染風險,而TEP創傷較小,安全性更高。在本研究中表現為觀察組術后NRS評分及術后并發癥發生率均低于對照組。
補片植入手術對精索的影響是本研究創新性研究方向。常規開放式無張力疝修補術植入補片后,由于手術創傷及補片植入所致的炎癥反應會影響周圍精索功能及結構,一定程度上損傷男性生殖功能。TEP可在超高位置游離疝囊,避免誤傷精索,促使精索更加貼合腹壁,既能降低腹股溝疝復發風險,又可避免補片對精索動靜脈的影響[7]。本研究發現,術后觀察組靜脈血流速度較對照組快,靜脈管徑較對照組窄,提示常規開放式無張力疝修補術對精索靜脈存在一定損傷,而采用TEP可降低其損傷程度。綜上所述,TEP具有創傷小、術中出血量少、術后恢復快等優勢,治療腹股溝疝可縮短術后康復進程,緩解術后疼痛,降低對精索的損傷,安全可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