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志波
(河南省濮陽市南樂縣人民醫院 南樂457400)
因乙肝病毒感染引起的肝炎為乙肝,由于患者未得到及時、有效的治療,其肝臟長期受到乙肝病毒的感染,造成持續性損傷,導致肝細胞壞死、變性,并且在促使纖維組織增生以及瘢痕收縮的情況下,患者肝臟質地變硬,即發展為了肝硬化[1]。腹水是肝硬化患者在臨床上常見的嚴重并發癥之一,腹水可突然發生,也可為逐漸發生,該類患者常常伴有腹壁靜脈曲張、低血糖、營養不良等癥狀,嚴重時可出現呼吸困難[2]。乙肝肝硬化患者一旦出現腹水,1年的病死率可達15%,5年的病死率最高可達85%,具有極高的致死率[3]。因此,乙肝肝硬化腹水患者的治療受到了臨床醫護人員的高度關注。本研究將對前列地爾聯合恩替卡韋治療乙肝肝硬化腹水的臨床效果展開研究。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8年12月~2019年12月我院收治的乙肝肝硬化腹水患者90例作為研究對象,根據治療方式分為單一組和聯合組,各45例。單一組男26例,女19例;年齡38~65歲,平均年齡(51.65±11.18)歲;病程2~10年,平均病程(6.16±2.35)年。聯合組男24例,女21例;年齡39~64歲,平均年齡(52.13±10.85)歲;病程2~9年,平均病程(5.88±2.26)年。對比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單一組采用恩替卡韋(國藥準字H20052237)治療,每次0.5 mg,口服,每天1次。聯合組在單一組的基礎上聯合前列地爾(國藥準字H23023075)治療,前列地爾200μg與5%葡萄糖注射液100 ml混合后,靜脈注射,每天1次。兩組均連續治療5周。
1.3 觀察指標 腹水改善效果:治療后,腹水消退或者存在極少量腹水,評定為效果顯著;經檢測膀胱直腸陷凹,液性暗區厚度減半,評定為好轉;經檢測發現腹水量無明顯的減少變化,或者腹水增多,評定為無效[4]。改善有效率=效果顯著率+好轉率。統計兩組治療前、治療后2個月肝功能指標:膽紅素(TBil)、白蛋白(Alb)、天冬氨酸氨基轉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轉移酶(ALT)。
1.4 統計學方法 用SPSS21.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經t檢驗,計數資料以%表示,經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腹水改善效果對比 聯合組腹水改善有效率高于單一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腹水改善效果對比[例(%)]
2.2 兩組肝功能指標變化情況對比 兩組治療前肝功能指標TBil、Alb、AST、ALT水平比較,均無明顯差異(P>0.05);治療后,聯合組TBil、Alb、AST、ALT水平均優于單一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肝功能指標變化情況對比(±s)

表2 兩組肝功能指標變化情況對比(±s)
?
乙型病毒肝炎患者如果長時間未得到有效治療,可轉變為肝硬化,而肝硬化階段患者若依然未得到及時治療,就會引發更多嚴重的并發癥,其中肝腹水是乙肝肝硬化患者嚴重并發癥中比較常見的一種,嚴重威脅到了患者的生命安全[5]。因為肝細胞壞死,造成患者肝膽的血流出現障礙,形成肝臟綜合征[6]。因此,臨床上對該類疾病患者的治療常常以抗病毒和改善血流障礙治療為主。
在本研究中,與接受單一的恩替卡韋治療治療的患者相比,聯合前列地爾治療的患者,其腹水改善有效率更高,肝功能指標TBil、Alb、AST、ALT的改善幅度更大。表明采用前列地爾聯合恩替卡韋治療乙肝肝硬化腹水,能明顯減少或消除患者的腹水,并促進患者肝功能的恢復、提升。恩替卡韋屬于鳥嘌呤核苷類似物,能夠抑制乙肝病毒多聚酶,利用磷酸轉換為具有活性的三磷酸鹽,該物質在細胞內的半衰期達到了15 h,與三磷酸脫氧鳥嘌呤核苷競爭,抑制乙肝病毒多聚酶的啟動、逆轉錄負鏈的形成以及DNA正鏈的合成,最終發揮消除乙肝病毒的效果[7]。患者服用恩替卡韋的時間越早效果越明顯[8]。前列地爾屬于一種生物活性物質,對血小板的活性以及血小板的聚集具有很強的抑制效果,能夠加速血小板逆轉,促進脂蛋白酶的激活以及三酰甘油的水解[9]。前列地爾能夠促進血液循環,改善患者肝膽的血流出現障礙;能夠對內皮素的釋放產生抑制作用,能很好地對腎血管痙攣產生緩解;對血管緊張素和腎素以及醛固醇系統的活性具有明顯的抑制作用,能夠促進患者動靜脈的舒張,進一步緩解腎血管阻力,促進腎小球濾過率的提升;并且能夠對血清腫瘤壞死因子的活性產生抑制作用,發揮保護患肝功能的效果,促進腹水的消退[10]。前列地爾與恩替卡韋在治療乙肝肝硬化腹水上,通過了不同的機制發揮各自的作用、功效,將兩種治療方式聯合,能夠同時發揮雙重優勢,進一步提升單一恩替卡韋使用時的效果。
綜上所述,采用前列地爾聯合恩替卡韋治療乙肝肝硬化腹水,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腹水癥狀,促進患者肝功能的提升,值得在臨床上進一步推廣和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