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振
(河南省開封市中心醫院 開封475099)
基底節區是指大腦深部的結構,基底節區腦出血也是高血壓性腦出血最好發的部位,患者主要表現為偏側肢體無力、麻木等癥狀,如治療不及時會影響患者肢體運動,留下后遺癥[1]。目前常采用經外側裂-島葉入路及顳葉皮質入路兩種小骨窗開顱血腫清除術的入路方式,能清除血腫,減輕占位效應,均具有手術視野清晰等優點,但目前對于兩種入路方式對基底節腦出血的治療效果尚存在爭議[2]。本研究對高血壓性腦出血患者分別給予外側裂-島葉入路及顳葉皮質入路小骨窗開顱血腫清除術治療,旨在探究兩種術式對患者生活質量及預后的影響,為手術入路方式的選擇提供依據。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8年4月~2019年3月收治的98例高血壓性基底節腦出血患者,根據手術方式的不同將其分為顳葉皮質組46例和裂島葉組52例。顳葉皮質組男27例,女19例;年齡41~68歲,平均(53.61±5.37)歲;腦出血類型:前部型9例,后部型10例,外側型15例,混合型12例。裂島葉組男30例,女22例;年齡42~70歲,平均(54.39±5.86)歲;腦出血類型:前部型11例,后部型13例,外側型15例,混合型13例。兩組一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入組標準 納入標準:符合《中國腦出血診治指南(2014)》[3]關于高血壓性基底節腦出血的診斷標準;患者知情本研究,且已簽署知情同意書;經CT檢查確診為基底節腦出血;行小骨窗開顱血腫清除術治療。排除標準:合并嚴重肝腎功能異常者;合并其他類型心腦血管疾病患者;存在手術禁忌證者;合并凝血功能異常者;合并惡性腫瘤患者。
1.3 治療方法 顳葉皮質組患者取仰臥位,全麻,經顳葉皮層作約8 cm縱形切口,應用銑刀游離骨膜,在顱內壓下降后打開硬腦膜,對血腫腔進行穿刺,切開皮質造瘺,分離血腫周圍組織后清除血腫,手術完成后根據術中情況決定是否去除顱骨。裂島葉組患者取仰臥位,全麻,在左側顳葉處作約8 cm縱形切口,應用銑刀游離骨膜,在顱內壓下降后打開硬腦膜,分離外側裂,以側裂額側入路,分離蛛網膜,在顯微鏡下觀察出血點,于島葉皮層處作約1 cm切口,清除血腫后,仔細檢查有無出血,然后用止血紗布覆蓋創面,在硬腦膜下留置引流管,手術完成后根據手術情況決定是否去除顱骨。
1.4 觀察指標 (1)比較兩組手術療效,根據術后24 h顱腦CT結果及臨床癥狀改善情況評價手術療效[4],顯效:血腫清除率≥90%;有效:血腫清除率70%~89%;無效:血腫清除率<70%。總有效=顯效+有效。(2)比較兩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術后首次睜眼時間。(3)比較兩組生活質量,采用生活質量綜合評定量表(GQOLI-74)評價患者術后48 h、2個月的生活質量,主要包括肢體功能、社交功能、心理功能及物質生活功能4個維度,評分越高表示生活質量越好。(4)比較兩組預后,于術后2個月采用電話回訪的方式對患者預后進行隨訪,并應用格拉斯哥預后評分(GOS)評價患者預后。(5)比較兩組術后顱內再出血等并發癥發生情況,包括顱內再出血、語言功能障礙。
1.5 統計學處理 數據采用SPSS17.0統計學軟件分析處理,計數資料以%表示,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手術療效比較 裂島葉組手術總有效率高于顳葉皮質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手術療效比較
2.2 兩組手術指標比較 裂島葉組手術時間、術后首次睜眼時間短于顳葉皮質組,術中出血量少于顳葉皮質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手術指標比較(±s)

表2 兩組手術指標比較(±s)
注:與顳葉皮質組比較,*P<0.05。
?
2.3 兩組術后GQOLI-74評分比較 兩組術后48 h GQOLI-74評分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術后2個月裂島葉組評分高于顳葉皮質組(P<0.05)。見表3。
表3 兩組術后GQOLI-74評分比較(分,±s)
注:與術后48 h比較,*P<0.05;與顳葉皮質組比較,#P<0.05。
?
2.4 兩組GOS評分比較 裂島葉組GOS評分為(4.04±0.32)分,高于顳葉皮質組的(3.86±0.34)分(t=2.699,P=0.008)。
2.5 兩組術后并發癥發生情況比較 裂島葉組出現語言功能障礙1例,并發癥發生率為1.92%;顳葉皮質組出現顱內再出血1例、語言功能障礙1例,并發癥發生率為4.35%。兩組并發癥發生率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χ2=0.344,P=0.557)。
經顳葉皮質入路行清除術雖能清除血腫,減輕占位效應,但視野較小,可能會導致血腫清除不徹底,影響手術效果。經外側裂-島葉入路治療時能夠獲得較好的手術視角,充分暴露血腫,清除血腫較為徹底,且不需要牽開皮質即可完成手術,可降低對周圍腦組織的損傷,從而降低術中出血量,提高治療效果[5~7]。本研究結果顯示,裂島葉組手術總有效率高于顳葉皮質組,手術時間、術后首次睜眼時間短于顳葉皮質組,術中出血量少于顳葉皮質組(P<0.05),說明經外側裂-島葉入路行小骨窗開顱血腫清除術治療高血壓性基底節腦出血有效率更高,且能減少術中出血量,縮短手術時間。
腦出血患者血腫會壓迫腦組織,影響腦組織血液循環,并且在手術治療后部分患者會遺留有嚴重的丘腦疼痛,影響患者生活質量[8]。蔣銘等[9]研究指出,應用經外側裂-島葉入路行小骨窗開顱血腫清除術治療,可改善患者生活質量。本研究結果顯示,兩組術后48 h GQOLI-74評分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術后2個月裂島葉組評分高于顳葉皮質組,裂島葉組GOS評分高于顳葉皮質組(P<0.05)。進一步證實了對高血壓性基底節腦出血患者給予經外側裂-島葉入路血腫清除術治療,可提高生活質量、改善預后,這主要是因為經外側裂-島葉入路血腫清除術治療可恢復腦部血液灌注,減輕血腫對腦組織的壓迫作用,進而可改善臨床癥狀,提高患者生活質量。另外,本研究結果顯示,兩組并發癥發生率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表明經外側裂-島葉入路行小骨窗開顱血腫清除術治療高血壓性基底節腦出血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較低,這可能與經外側裂-島葉入路對周圍腦組織及神經功能的損傷較少有關。
綜上所述,經外側裂-島葉入路行小骨窗開顱血腫清除術治療高血壓性基底節腦出血有效率高,可降低術中出血量,縮短手術時間,提高患者生活質量,改善預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