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科
(鄭州大學附屬鄭州中心醫院 河南鄭州450007)
門脈高壓癥作為肝膽外科常見病,多由于門靜脈畸形、門靜脈血栓及肝硬化等所致,其中肝硬化為導致門脈高壓癥的重要因素[1]。肝硬化并發門脈高壓癥(Cirrhosisand Portal Hypertension,CPH)患者多伴有脾臟巨大,脾門變形,血管擴張、扭曲,出血風險較高。斷流術、分流術為處理CPH的常用手段,斷流術操作簡便,止血效果良好,而分流術會減少肝門脈灌注量,導致分流性腦病,損傷肝功能[2~3]。近年來微創外科技術發展快速,腹腔鏡下門奇靜脈斷流術聯合脾切除術逐漸應用于CPH合并巨脾治療中,具有手術損傷小、患者術后恢復快的優勢[4]。鑒于此,本研究將進一步觀察腹腔鏡下門奇靜脈斷流術聯合脾切除術治療CPH合并巨脾的臨床效果。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7年5月~2020年5月于我院治療的82例肝硬化并發門脈高壓癥合并巨脾患者,按手術方案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41例。觀察組女14例,男27例;年齡21~68歲,平均年齡(46.82±5.10)歲;Child-Pugh分級:A級11例,B級22例,C級8例。對照組女17例,男24例;年齡21~66歲,平均年齡(46.76±5.13)歲;Child-Pugh分級:A級11例,B級21例,C級9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無明顯差異(P>0.05)。
1.2 入組標準(1)納入標準:經核磁共振、CT或B超等檢查確診為CPH合并巨脾;簽署知情同意書;能夠耐受開腹及腹腔鏡下門奇靜脈斷流術聯合脾切除術治療;精神狀態良好。(2)排除標準:并發門靜脈血栓;存在腹部手術史;患有惡性腫瘤;凝血功能障礙;肝移植、門靜脈畸形或伴有肝性腦病。
1.3 手術方法 術前兩組給予營養支持治療,保障白蛋白(Albumin,ALB)>32 g/L,糾正低蛋白血癥,術前禁食6 h。對照組采用開腹門奇靜脈斷流術聯合脾切除術治療,患者取仰臥位,氣管內插管全麻,取長約150~200 mm“L”形切口于左上腹肋緣下,進腹后探查腹腔,將脾結腸韌帶切斷、結扎,游離脾下極,分開胰尾、脾蒂,將脾蒂在脾門近端切斷、結扎,實施賁門周圍血管離斷術,置引流管于脾窩部位,關腹。觀察組采用腹腔鏡下門奇靜脈斷流術聯合脾切除術治療,患者取平臥位,于臍上緣10 mm處作切口,置入氣腹針,維持氣腹壓10~12 mm Hg,將腹腔鏡、套管針分別置入左上腹及中腹部兩側,完成操作平臺的建立,探查腹腔并明確解剖位置,切斷大網膜,離斷脾、胃結腸韌帶,暴露脾蒂后切斷,離斷胃冠狀靜脈、胃左動脈沿胃小彎,距賁門60 mm部位全層縫合胃壁,未見出血后,停止氣腹,取出脾臟,放置引流管,縫合切口。
1.4 觀察指標 (1)手術指標:手術時間、出血量。(2)ALB水平:術前、術后7 d時采集兩組外周靜脈血,采用貝克曼AU2700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測定。(3)門靜脈血流速度:術前、術后7 d時采用GEVIVID-7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儀測定。(4)并發癥:門脈血栓、肺部感染、切口感染、胰漏。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2.0統計學軟件分析數據,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手術指標比較 觀察組術中出血量少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手術時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手術指標比較(±s)

表1 兩組手術指標比較(±s)
?
2.2 兩組ALB、門靜脈血流速度比較 兩組術前ALB、門靜脈血流速度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術后ALB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但門靜脈血流速度組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ALB、門靜脈血流速度比較(±s)

表2 兩組ALB、門靜脈血流速度比較(±s)
注:與同組術前相比,*P<0.05。
?
2.3 兩組并發癥發生情況比較 觀察組并發癥總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并發癥發生情況比較[例(%)]
目前肝移植為肝硬化唯一治愈手段,但由于治療費用較高且肝臟供體緊缺,臨床上肝移植治療難以廣泛推廣[5~6]。目前斷流術仍為治療CPH的常用方法,但受到較高的門靜脈壓力影響,可能造成門靜脈系血液淤滯,脾臟淤血性腫大,易導致脾功能亢進[7~8],為此臨床多通過脾切除術治療CPH合并巨脾,以改善門靜脈壓力及血流量,緩解脾功能亢進。
門奇靜脈斷流術聯合脾切除術為治療CPH合并巨脾的主要術式,能夠減少肝內門脈灌注,降低門靜脈壓,減緩門靜脈血流速度。CPH合并巨脾患者多伴有凝血功能障礙及肝功能異常,采取開腹手術治療的風險較大、損傷大,不利于患者術后恢復。腹腔鏡下門奇靜脈斷流術聯合脾切除術視野清晰,能夠精確、快速止血,手術損傷小,有利于減輕對患者生理功能的影響,促使患者術后早期恢復[9~10]。本研究結果顯示,兩組手術時間及手術前后門靜脈血流速度相近。這提示開腹或腹腔鏡下門奇靜脈斷流術聯合脾切除術對門靜脈血流動力學影響相當,且于腹腔鏡下手術并未延長手術耗時。本研究觀察組術中出血量少于對照組,并發癥總發生率低于對照組,術后ALB高于對照組,提示與開腹手術相比,腹腔鏡手術出血量少,能夠減輕對肝功能的影響,減少相關并發癥,為患者術后快速康復創造條件。但經臨床實踐發現,腹腔鏡下門奇靜脈斷流術聯合脾切除術難度大,對腹腔手術器械要求高,手術存在一定風險,需要經驗豐富的醫師操作完成手術,以保障手術的成功。本研究納入樣本量少且術后觀察時間短,可能對研究結果準確性造成一定影響,仍需后續擴大樣本量、延長觀察時間研究以得出確切的數據結果,為腹腔鏡下門奇靜脈斷流術聯合脾切除術的臨床應用提供確切參考。綜上所述,腹腔鏡下門奇靜脈斷流術聯合脾切除術治療CPH合并巨脾損傷小、并發癥少且對肝功能影響輕微,患者術后恢復快,可作為治療CPH合并巨脾有效術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