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彥
(小樓鎮人民政府,廣東 廣州 510000)
隨著城市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在豐足物質生活的前提下對于生活環境的要求日益嚴格,而風景園林建設與景觀構建成為社會關注的重點。通過合理配置與大面積種植植物,創建了優美的園林環境,也為人們提供了良好的休閑、娛樂的場所。人性化設計理念的融入,也提高了園林的實用性,因此需對相關理論與設計方法進行探究,下文對此進行詳細分析。
城市風景園林中的人性化設計是指綜合心理學、社會學等各類學科,對其作用和影像進行研究,而提出的設計規劃需在可實施的前提下,針對“人”的使用體驗進行協調,將人的行為需求、生活作息、個體差異性和自我防護等納入規劃范圍。在提升人的體驗感、獲取信任的同時,確保土地資源規劃科學合理,滿足群眾的生理心理行為等各層次的需求,使得設計的方向更加明確。對于城市居民來說,風景園林是一個用于游覽和放松的環境,可暫時忘卻生活的壓力,在自然景觀中緩解疲勞。對此,在設計之前,需廣泛調查群眾意見,將城市規劃與建筑設計相結合,創建與人的行為習慣相符的活動內容、活動路徑和空間,打造“人性空間”,以發揮其提升城市形象、提供社交活動場所、提供休閑服務等作用。
我國是地域遼闊、歷史悠久的國家,經過歲月熏陶各地均形成了區域特色鮮明的文化,如中原文化、吳越文化或嶺南文化等。設計時需緊密結合地區的人文特色,兼顧地方歷史內核與現代審美理念。為獲取游客對于風景園林藝術風格的認可,設計前需充分調查地方歷史,充分利用歷史文化元素,通過現代設計方法予以體現,做到現代與歷史的統一。設計時,以歷史文化為基礎,依托地方特色景觀滿足各人群的需求,在游玩時不僅可以感受到歷史沉淀的文化成果,也可觀賞周邊的優美景色,甚至觀看文化演出。
在風景園林設計初期,需明確園林的功能定位,吸收傳統文化的精髓,參考國外以及古代園林等優秀案例,對各素材進行劃分和配置,在體現出個性化特色的同時,也兼顧實用性與觀賞性,打造怡人景觀。例如,某地對不同年齡段的人群審美進行調查,結果如表1所示。因不同人群的審美具有差異性,在功能性設計時,需平衡利弊,依據園林規劃面積采用模塊化建設方案,打造適用于不同年齡層人群的景觀空間。對于內部空間劃分,將老人散步的林蔭小道、兒童嬉戲打鬧的游樂場所等分離,使其相互獨立。

表1 學生、青年、老人對園林主題的選擇
風景園林可體現地區的藝術發展水平,因此設計時園林整體應符合時代的發展潮流,體現出時尚性。但是作為公共活動場所,也需兼顧特殊人群的需要。例如,某公園設有裸體雕塑,有游客提出異議,雖然雕塑為藝術作品,但是也會給未成年人帶來不好的影響,不利于園林整體觀感。作為設計者,針對時尚性與舒適性間的沖突,應適當收斂對時尚性的追求,以游客的體驗為主,在體現現代園林的個性風格之外,構建安全、舒適的景觀空間。
風景園林綠化設計,需對綠植與鮮花進行合理搭配,而植物的選擇,也需根據其生長特性、顏色深淺與生物價值等進行設置,例如,園區的入口處,植物盡量深淺搭配、高低錯落,激發游客的游覽興趣;游戲區域,應鋪設大面積的草坪,周邊種植低矮灌木,營造開闊視野的空間;休息區域,種植高度喬木,選擇本土物種填充空間,打造一片綠蔭,也加強空間的私密性;廣場中央設置花圃,草地、灌木叢與花卉相互搭配,可根據地區特色或節日需求打造形態各異的圖案,給人帶來眼前一亮的視覺體驗。
風景園林中的道路設計,需對鋪設道路所用的材料、路徑的延展方向以及路面圖案等進行考量,在提升其實用性的同時注重道路功能的合理設置,根據各空間的功能設置劃分區域,再根據空間主題和使用特點設計道路。例如,休閑保健區域,其功能是游客休息、健身的區域,道路鋪設材料應選擇鵝卵石,并在綠地中間開辟保健路徑,道路長度設置為100m為最佳,寬度應以二人可并行為宜。游客踏上小路時,鵝卵石可按摩腳底穴位,其保健功能,游客也沉浸在一片綠色中,有益于眼睛健康。
風景園林中不同區域的道路設計側重點不同,入口處的道路鋪設材料應選擇寬闊、結實的石板;廣場位置應選擇有圖案的石板;游戲區域,路面鋪設材料需具有防滑、排水的作用。需注意的是:園區中的道路需相互連接,并設有盲道與輪椅專用道;道路兩側的燈光盡量選用黃色、柔性光源,也可使用太陽能路燈,達到綠色設計標準,設計思路如圖1所示。

圖1 景觀照明的綠色設計
水體景觀是風景園林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無論是池塘或噴泉,還是假山流水造景,均會給游客造成較大的視覺沖擊,使園林內部的自然景觀更加完整。在設計時,應以人的親水性為核心,注重水體景觀的可接觸性與美觀性。例如,在廣場中心設置圓形噴泉或假山流水造景,或在適宜配置配合山體設置流水區域。同時,園林中也可設置水上游樂項目,滿足兒童的游玩需求。但設計時應豐富游樂項目,在提升游玩樂趣的同時,加強安全設施建設。此外,可在水面搭建亭臺樓閣,為人們提供休憩與觀賞美景的場所;在水中養殖觀賞魚類,在棧橋或水中亭閣位置設置投喂區域,游客可自行投喂,這樣可拉近游客與水體景觀的距離,也實現了園林增收目的。但因水體景觀具有一定的危險性,需在水體周邊做好防滑設計,鋪設防滑路面并安裝安全圍欄。人與水池的交界位置,水體深度控制在20~30cm范圍內,人可接觸的水池過渡帶寬度控制在2~3m。
風景園林中的標識主要包括風險預警、安全通行與防災標識,其作用是為游客提供引導與提示,提醒游客注意自身安全防護的同時,注意園林環境的保護。風景園林設計過程中,需合理設置標識,提升園區內的安全水平,降低事故發生的可能性。例如,園林中的戲水區,若深度大于50cm,則需設置安全標識,警示游客水體深度,不宜游泳戲耍,避免溺水事件的發生;若風景園林中有空中游玩項目,也需設置安全提示;若有動物觀賞區域,則對喂養與觀賞等功能區域進行合理規劃,安裝指示牌,提醒游客不得超過警戒線。需注意的是,風景園林中的標識牌需注意其美觀性,在吸引游客注意的同時,其外觀也需與園林整體設計風格相符,如使用木質標牌,或者顏色選擇棕褐色或綠色,與景觀相協調。
綜上所述,風景園林規劃與建設必須以滿足人的需求為主要目的,設計時需深入貫徹“以人為本”的理念,兼顧實用性與情調性,做到歷史性與時代性的統一,基于正確觀念指導遠景園林建設。同時,還需做好細節設計,從綠化、道路、水體景觀與標識等環節入手,開展個性化設計,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在豐富園林內部景觀的同時,也能推動風景園林的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