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夢濤
(合肥大源建筑裝飾工程有限公司,安徽 合肥 230031)
建筑裝飾裝修工程施工現場管理是保證施工質量、控制施工成本、保障施工安全的重要手段,其中包括對施工材料、施工設備管理等,目前現有的管理方法管理理念比較落后,在實踐中經常出現施工材料及設備分配不均現象,最終導致工程工期延長,且延長時間較長,為此提出建筑裝飾裝修工程施工現場管理研究。
建筑裝飾裝修工程做好施工現場管理不僅僅是保證施工質量,更是提高工程施工效率的關鍵步驟,目前大部分工程所面臨的問題之一就是施工現場比較混亂[1]。這是因為工程施工現場管理人員管理意識比較淡薄,認為只要在技術層面上嚴格把控,就能夠使建筑裝飾裝修工程按期、按質完成施工任務,對于施工現場環境、材料以及人員的管理沒有制定合理的管理計劃,導致工程施工現場環境雜亂無章,施工人員工作情緒怠慢,對施工材料隨意堆放,施工材料浪費、施工工期延長現場已經成為普遍現象。除此之外,建筑裝飾裝修工程施工現場管理責任劃分不夠明確,一旦出現施工安全事故以及施工質量問題,做不到問題責任清楚劃分,有時還會出現施工現場無人管理現象,致使建筑裝飾裝修工程施工效率較低,嚴重延誤施工工期,使施工無法按照預先設定的工期完成,這樣給以后的工程項目維護帶來極大的麻煩,對于建筑裝飾裝修工程施工成本的控制也難以實現。
本文提出的管理方法主要針對建筑裝飾裝修工程施工現場的管理,為避免由于裝飾裝修導致安全隱患產生,管理第一步為對現場的整理與清掃。按照如圖1所示內容,完成對建筑裝飾裝修工程施工現場的整理與清掃。

圖1 裝飾裝修施工現場整理與清掃管理流程圖
本文在進行整理與清掃管理過程中,基于5S管理理念,將管理人員按照從大到小的職能劃分為:5S推行委員會、施工作業現場5S推行小組、施工區5S全體成員和施工區5S全體成員[2]。分別按照圖1中對應的職能,對施工作業現場進行管理。嚴格控制并區分裝飾現場“要”與“不要”的物品,例如廢料、余料、角料等均屬于“不要”的物品[3]。將余料進行入庫處理,并將已經沒有利用價值的物品進行變賣和丟棄處理。在整理和清掃的過程中應當避免“不要”的物品再生情況發生,做到按需領料、多余材料及零部件及時發送回材料存儲倉;對裝置現場產生的廢棄垃圾進行及時清理;控制裝飾施工過程中各材料的具體用量,減少或杜絕未達到合格標準的裝飾產品應用到實際施工作業當中。
針對裝飾裝修施工現場的清掃具體流程為:明確清掃對象-安排清掃人員-確定清掃方式-裝備清掃工具-開展清掃任務。其中清掃對象是指需要進行清掃的場所及物品[4],在安排人員時應當以清掃頻率作為依據,合理規劃不同清掃人員負責區域,針對不同的清掃對象采用不同的清掃方式,并根據相應的清掃方式準備所需的工具。在清掃的過程中,應當充分明確清掃的目的是通過清除的手段,消除裝飾裝修施工過程中遺留的潛在安全隱患,通過清掃為施工創造更加良好的作業環境,以此保障施工人員的人身安全,降低或避免出現安全事故。
在完成裝飾裝修施工現場的整理與清掃工作后,應加大對現場材料堆放的規范化管理。此過程中,可采用制定材料5S堆放標準的方式,提高區域內材料堆放的規范性[5]。標準內容包括:定期整理過期與損壞的材料;整理材料標識,保障標識牌的清晰度;清掃施工材料堆放區,實現材料堆放的整潔無臟污;定期檢測材料是否有效;正確使用施工材料,不可以損害或浪費材料。
在制定標準對方規則基礎上,劃分材料類別,制作材料標示卡,標示卡片上需明確的標注材料名稱、材料規格、材料質量、材料購進商、材料原產地、材料進貨渠道、材料簽收與質量審核人等信息。在此基礎上,對于木質施工材料,在進場時便應對其進行整齊堆放,控制材料的堆放高度,按照工程施工標準,通常情況下,材料的堆放高度應小于1.0 m。在堆放地垅與杉木檔材料時,應將地垅放置在杉木檔材料下端,并按照每三捆為一排的堆放標準,將其緊密堆放。此外,考慮到部分施工材料長期堆放后會呈現腐爛現象,因此可在完成施工現場材料堆放后,在材料上方距離地面約1.6 m的位置處,安裝三腳架,并將木線等材料放置于高處,避免過低受潮,影響材料的施工性能。應注意具有染色能力的材料不可與干砂混放,無論在堆放過程中,或裝箱過程中,均應對施工材料進行隔離處理。
為保證施工成本控制時具有更高的可行性,引入裝飾裝修功能指數,對其進行控制。利用功能指數的大小表示功能程度的大小,再將其數值與相應的成本指數進行對比,得到最終施工成本的價值指數,確定最優功能、最小成本下需要進行改進的施工項目,得到裝飾裝修施工成本改進期望值,這一過程可用如下公式表示:
(1)
式中:T為裝飾裝修施工成本改進期望值;Ki為第i項裝飾裝修項目的功能指數;Mi為第i項裝飾裝修項目的價值指數;σ為第i項裝飾裝修項目的成本指數。通過上述公式計算,并結合裝飾裝修施工現場管理的具體要求,將成本改進期望值按照不同數值劃分為三個區間。當T=1時,則說明該裝飾裝修施工項目的實際功能體現與成本大致相同,成本支出合理。當T<1時,則說明該裝飾裝修施工項目的實際功能體現無法達到支出成本所需要的功能要求,成本支出較多,不合理。當T>1時,則說明該裝飾裝修施工項目的實際功能體現超出了成本所需要的功能要求,存在過剩現象,可適當降低成本支出,以此完成對裝飾裝修施工現場施工成本控制,完成建筑裝飾裝修工程施工現場管理。
實驗以某建筑裝飾裝修工程為實驗對象,該工程施工面積為26 462.4 m2,共裝飾裝修住宅樓10棟,該項目配套設施較為齊全,預計施工成本為人民幣1.26億元,施工工期為135 d,如果因施工天氣、施工環境等因素影響到正常施工,導致施工延期,則最多不得超過預計工期20 d,否則將視為建筑裝飾裝修工程施工現場管理不當。實驗利用此次設計管理方法與傳統管理方法對該建筑裝飾裝修工程施工現場進行管理。施工中需要管理的施工材料包括鋼筋、砌塊、商品混凝土、門窗、防水材料、保溫材料、涂料面磚以及管線,表1為建筑裝飾裝修工程施工材料管理清單。

表1 建筑裝飾裝修工程施工材料管理清單
此次實驗將該工程分為5個子項目,每個項目施工工期為27天,在管理過程中沒有出現施工事故,且施工質量符合最終的驗收標準,實驗記錄兩種管理方法應用后每個子項目施工時間,將其作為實驗結果,對兩種管理方法進行對比,實驗結果見表2。

表2 兩種方法應用下工程施工工期對比
從表2可以看出,此次設計管理方法與傳統管理方法在施工質量和施工安全相一致的情況下,應用設計管理方法工程施工工期提前完成,且提前了25 d。而傳統管理方法延期32.5 d,已經超過預選規定天數,因此實驗證明了此次設計方法相對于傳統方法更適用于建筑裝飾裝修工程施工現場管理。
本文在傳統方法的基礎上,針對建筑裝飾裝修工程施工現場管理需求,設計了一套新的管理方法,該方法有效減少了建筑裝飾裝修工程施工工期,控制施工成本,合理安排施工工序協調作業。此次研究不僅對建筑裝飾裝修工程施工現場管理具有重要意義,也為提高我國建筑裝飾裝修工程施工現場管理水平做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