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文濤, 操丹丹
(國網黃山供電公司,安徽 黃山 245000)
隨著經濟快速發展,高大的電網工程與機場運行凈空環境的矛盾日益凸顯,但是輸變電線路工程設計一般由相應的電力設計單位負責,往往忽視機場凈空保護區對線路工程設計的限制,一旦后期民航管理審批過程中發現不滿足凈空標準,則線路桿塔必須拆除,或者改線處理,導致工期和工程建設成本的增加[1]。因此如何規避電網建設發展和民航安全運行的矛盾,保證飛行安全,已成為當前在機場周邊的電網工程建設的重要考慮因素。
我國民航法規和技術標準禁止在民用機場凈空保護區域內修建影響機場凈空要求的建筑物或者設施[2,3]。民航華東地區管理局等監管主體也分別出臺相應的凈空管理規定[4],進一步明確凈空保護的范圍和審核辦法,明確要求凈空管理的主體職責在機場,機場管理機構負責按相關標準和經批復的機場遠期總體規劃,繪制民用機場遠期凈空障礙物限制圖和機場電磁環境保護區域。機場管理機構應當積極協調和配合當地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有關部門制定并發布機場凈空保護的具體管理規定,明確凈空管理的責任單位以及凈空審批、新增障礙物處置等管理工作流程。
各個省的民航安全監督管理局負責向地方規劃局出具凈空審核意見,其中機場處負責審核輸變電線路對凈空障礙物限制面的符合性、遮蔽原則的符合性,并綜合航務處、通導處的部門審核意見,經管理局或監管局審批后出具凈空保護行業意見;航務處負責審核是否滿足機場飛行程序要求;通導處負責審核是否影響通信導航雷達臺站的場地保護和電磁環境。
機場凈空保護區域是指為保證航空器在機場飛行運行安全,根據民航有關規章和標準所劃設的一定的空間范圍。具體是指機場跑道中心線兩側各10 km、跑道端外20 km的區域。針對該區域開展的航行研究項目包括障礙物限制面評估、飛行程序評估、空域環境評估、場地和電磁環境影響評估、飛機性能影響評估。
障礙物限制面評估是開展航行服務研究的首要工作。首先,依據機場的使用性質進行障礙物限制面評估,即民用機場須進行民航障礙物限制面評估,軍用機場段進行軍航障礙物限制面評估。其次,依據機場的跑道等級與儀表導航設備,對錐形面、內水平面、進近面、起飛爬升面等項目進行評估。
飛行程序評估包括當前機場運行的飛行程序、考慮機場近期及遠期規劃的進離場飛行方案。飛行過程中由于各種誤差的影響,飛機的實際飛行路徑與預定的飛行航跡存在偏差,這個偏差范圍就是保護區的范圍。因此需要設計單位依據民航規范標準,繪制飛行程序保護區,并計算保護區內的物體是否與飛機有足夠的安全垂直間隔。
空域環境評估主要是指對周邊航路最低安全高度、最低扇區高度、最低雷達引導高度保護區的評估。這些是緊急情況下規定扇區可以使用的最低高度,因為電力線路高度通常不超過100 m,所以基本上在此方面無影響。
機場電磁環境保護區域包括無線電臺電磁環境保護區和機場飛行區電磁環境保護區。這些是指按照國家有關規定標準或者技術規范劃定的地域和空間范圍,高壓線路依據電壓等級,對周圍一定范圍內的民航電子設備存在干擾,是線路選址時必須著重考慮的因素。
飛機性能評估主要是通過起飛航徑區來進行超障評估。若障礙物不在或不穿透起飛航徑區限制面,則可以認為障礙物對性能無影響;若障礙物穿透起飛航徑區限制面,則需結合飛機性能分析軟件進一步開展性能分析。
基于凈空管理的要求,輸變電線路工程建設單位在工程的預可研階段和可研階段,可以提前委托具有資質的航行服務研究評估單位開展輸變電線路設計方案的前期可行性分析。
輸變電線路設計單位首先應做好與委托評估單位的基礎數據校驗和對接工作,評估單位開展地圖作業、計算機輔助設計評估工作與實地勘探相結合,確定輸變電線路可能影響的基本范圍與影響要素。其次評估單位針對周邊機場運行模式與飛行程序方案開展具體的航行研究,及時和設計單位溝通,進行電塔的降高設計。若電塔無法降高,則進一步開展遷線與改線工作。
當工程項目進入初步設計和正式設計時,工程建設單位應就確定的輸變電線路設計方案按照地區凈空管理的要求,委托測繪單位進行測繪,向地區民航監管局進行項目情況的申報,委托航行服務研究評估單位出具航行服務研究,進一步征求民航行業內意見,取得民航業內的項目建設批復,審批流程如圖1所示。

圖1 設計方案審批流程圖
針對機場周邊輸變電線路設計與建設超高導致機場凈空環境受到破壞并且危及飛行安全的問題,通過分析民航行業有關凈空管理的要求,針對上述要求明確開展航行服務研究的方法。在輸變電線路工程項目預可研及可研階段,委托相關航行服務研究單位,將規劃設計與航行研究開展相結合,確保輸變電線路工程設計滿足民航凈空管理的要求,從而可以在確保機場運行安全的前提下降低工程建設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