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彬 陳建國 周志新
【摘要】抗疫精神對推進大學文化建設具有重要意義,大學文化建設對疫情防控工作順利開展也具有助推作用。在常態化疫情防控背景下,應明確大學文化建設的重點以及路徑,融入更多抗疫精神元素,豐富大學文化內涵,進而更好地發揮大學文化的功能和作用,更有效地推進常態化疫情防控工作。
【關鍵詞】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抗疫精神;大學文化建設
大學文化是在特定的歷史條件下,經過大學師生群體不斷積累、傳承與創新所形成的精神財富和物質成果的總和,是社會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疫情防控工作中所折射出的抗疫精神對大學文化建設起著重要的促進作用,同時大學文化對疫情防控工作的順利開展也起著積極推動作用。在常態化疫情防控背景下,把握大學文化建設的重點,深刻探究文化建設的路徑,對于大學文化建設意義深遠。
一、抗疫精神與大學文化的關系
第一,抗疫精神對推進大學文化建設具有重要意義。其可以促進大學道德體系的構建,有助于大學理念模式的升華和大學精神內容的充實。第二,大學文化建設對疫情防控工作順利開展的助推作用。一是導向作用。疫情當前,大學作為人類知識、智慧的匯集地,其文化精神能夠為大學生作出正確指引。二是約束作用。面對疫情,大學最有效的疫情防控措施是嚴格規范大學生的日常行為,加強對大學生日常學習生活的管理。三是凝聚作用。大學文化建設能夠以大學生共同認可的發展目標和價值追求作為引領,引導大學生團結一致、共同努力,以達到理想狀態。
二、常態化疫情防控背景下大學文化建設的重點內容
(一)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追溯抗疫精神
我國疫情防控取得階段性勝利的背后,既是抗疫精神所蘊含動力和力量的發揮,更是抗疫精神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內涵與魅力的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抗疫精神最根本的來源,對抗疫精神內涵的豐富、體系的完善和作用機理的發揮具有突出的作用。疫情防控背景下加強大學文化建設,應該通過課堂教學和課外實踐活動等途徑,向大學生積極傳播、傳輸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歷史文化,大力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并結合疫情防控工作,追溯抗疫精神文化源頭,深刻挖掘傳統文化中與抗疫有關的內涵。
(二)發揚社會主義先進文化,融合抗疫精神
大學文化建設應以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為引領、科學抗疫方法為指導,運用科學先進的理念和思路,加強對校園疫情防控工作的布局指揮,開展更為有效的常態化疫情防控,從而更充分地發揚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提升大學文化的建設水平。
(三)凝練校本文化,借鑒抗疫精神
常態化疫情防控背景下,大學應通過凝練校本文化,融入抗疫精神,積極促進大學文化建設。通過學校官網、微信公眾號、抖音、微博、海報、宣傳欄和宣講會等各類宣傳途徑,大力宣揚一線抗疫英雄的感人事跡,積極報道身邊默默無聞、以實際行動支持疫情防控工作的先進事跡,通過這些事跡中體現出的無私奉獻、勇往無前的精神來激勵在校大學生,激發他們參與抗疫工作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促使他們認真學習科學的疫情防控知識,主動配合疫情防控措施,營造校園濃厚的抗疫氛圍,從而進一步推動大學校本文化與抗疫精神的融合,進一步推進大學文化建設水平的提升。
三、常態化疫情防控背景下大學文化建設的路徑
(一)強化核心價值引領,加強特色大學文化建設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社會主義文化繁榮發展的根本,對大學文化及其建設具有重要的引領、促進作用。常態化疫情防控背景下,加強大學文化建設,應發揮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引領作用,根據疫情防控工作要求,明確大學文化建設定位;砥礪抗疫,構建大學抗疫精神宣傳陣地;依托大學文化傳承,結合疫情防控工作,打造特色大學文化。
(二)深入挖掘抗疫精神,加強大學精神文化建設
常態化疫情防控背景下,應將抗疫精神融入大學精神文化建設中,在大學的辦學方向、辦學精神、辦學理念以及價值追求中增添體現和反映抗疫精神的內容,促使大學生對抗疫精神產生強烈的文化認同,并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去踐行相關精神。因此,應加強課程思政與思政課程建設,從思想政治教育入手,結合疫情中涌現的英雄事跡和大無畏精神去感染大學生,使其產生共鳴,深入內心;應開展與抗疫精神相關的實踐教育活動,再現抗疫精神中的核心要素和經典元素,讓抗疫精神在不斷實踐感受體悟中加以傳承與弘揚。
(三)豐富防控宣傳載體,促進大學環境文化建設
大學物質文化主要表現在具象的、物化的、客觀存在的實體文化符號中,它展現的是大學文化建設的物質載體。常態化疫情防控背景下,大學應豐富宣傳載體,利用官網、微信公眾號、微博等網絡宣傳媒體,以及宣傳欄、海報、橫幅等物質媒介,大力宣傳疫情防控知識以及抗疫英雄事跡,組織疫情防控宣講會,開展大學生社團活動,積極推進普及疫情防控知識,在校園里形成“人人重視,從自己做起”的疫情防控環境氛圍,潛移默化地引導更多的大學生自覺參與疫情防控工作。
(四)完善疫情管理制度,推進大學制度文化建設
制度具有強制和約束作用,大學制度文化建設是通過建立健全大學管理體制和規章制度去引導、規范大學生的思想與行為,保障常態化疫情防控工作有序開展。在常態化疫情防控背景下,大學應完善、補充校園疫情防控相關制度,用完善的制度體系來推進常態化疫情防控,規范管理大學生的行為,提高防控意識,保障校園安全有序。
(五)提升行為規范意識,推進大學行為文化建設
大學行為文化是大學生在學習、生活以及文化活動中表現出的文化品位、行為操守等,是大學精神文化的具體體現。常態化疫情防控背景下,應積極促使在校大學生形成積極向上的精神,用科學合理的方法去面對疫情,學習科學文化知識,掌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加強對疫情防控行為的重視,提升行為規范意識,嚴格落實疫情防控要求,以自己的實際行動參與到抗疫工作中去,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四、結語
疫情防控工作中折射出的抗疫精神,為大學文化建設提供了更多的精神資源,助推了大學文化建設不斷發展;大學文化作為社會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以獨特的方式為疫情防控提供精神力量與支持。在常態化疫情防控背景下,應深入學習、傳承和發揚抗疫精神,在大學文化建設中融入更多抗疫精神元素,豐富大學文化的內涵,進而更好地發揮大學文化的功能和作用,推動“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落到實處。
參考文獻:
[1]徐平,劉春曉.大學文化建設的研究[J].高等農業教育,2018(3):27-29.
[2]胡雪艷,黑曉卉,郭立宏.增強文化自信推進大學文化建設[J].中國高等教育,2018(8):41-43.
[3]李梟鷹.大學理念的特質探論[J].高等教育研究,2014,35(8):17-21.
[4]沈瑞林,張彥會.新時代中國大學文化建設的內涵和進路[J].南京醫科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9,19(3):231-234.
[5]劉新躍.論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領大學文化建設[J].江淮論壇,2013(03):61-64.
[6]蔡亮,張策華.論新時代大學文化的創建途徑[J].江蘇高教,2019,12:138-141.
(作者單位:新鄉醫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