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喜波
【摘要】CBI教學理念的突出特點是圍繞內容實施教學,以語言所攜帶的內容為教學核心。在美國文學教學中構建基于CBI教學理念指導,創設經典文學閱讀公眾號,打破了傳統的“文學史+選讀”一言堂講解的授課模式,充分發揮了教師的指導作用和學生的主動性,構建了有效的課堂教學,從而實現了教學從技術層面到教師層面,最終到學生層面的轉變和發展,培養了學生文學經典閱讀能力,提升了其文學素養。
【關鍵詞】CBI教學理念;美國文學;教學模式;改革;實踐
在傳統的英美文學教學中,“文學史+選讀”一言堂講解的授課模式很難激發學生對文學的學習興趣,而利用微信公眾號,推送閱讀書目,引導學生參與閱讀與討論,可以激發學生的參與熱情,讓學生設身處地去體驗文學,培養學生獨立閱讀和研究的能力,讓學生加深對教材的理解、對課程內容的預判,明確學習目標,學會從文學作品中認識社會,體驗人生。CBI教學理念指導下的文學課堂教學,通過教師有效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創設閱讀公眾號,定期推送閱讀內容,構成了學生深度參與和完成知識轉化所必須的基本要點,這一教學模式在英語專業美國文學教學中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和實踐意義。
一、CBI教學理念的發展
CBI教學理念起源于1965年,魁北克蒙特利爾的一些教師在幼兒園進行了沉浸式教學實驗,選取以英語為母語的兒童作為試驗對象,對其進行法語教學,實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被認為是CBI的早期萌芽。20世紀70年代,Widdowson(1978)首先提出可將語言教學和學科教學相結合,英語學習可以通過其他科目或主題的學習來達到習得的目的。這改變了傳統的語言學習的單一方法,開創了外語學習的新路徑。80年代后期,Mohan(1986)發表的著作《語言與內容》對許多國家廣泛采用CBI起到了推動作用,各國開始紛紛關注這種新興的外語學習方法。Brinton(1989)對CBI進行了明確的概念界定,即:CBI是一種將特定的學科內容與語言學習目標相結合的教學方法,從學習的內容出發,指導學生的學習。90年代后期,Stroller(1997)經過研究提出了“6T”法。21世紀初期,CBI開始在各國外語教學中顯示出優勢。國內對于CBI的研究最早出現在20世紀90年代,王士先的《CBI——專業英語閱讀教學的方向》一文,介紹了CBI的教學理念和模式,以及該方法在中國實施的可行性,開創了CBI在我國英語教學領域的先河。
二、基于CBI教學理念的美國文學教學模式改革的意義
(一)打破了傳統文學教學模式,激發學生參與文本意義的尋找、發現和創造
CBI教學理念指導下的文學課程教學區別于傳統的課程教學,不是單純的教師一言堂的授課模式,它是基于真實文本細讀的文學教學,學習者“通過閱讀英美文學作品,主動參與文本意義的尋找、發現、和創造的過程,完善CBI指導下文學課的學習體驗”。這種體驗循環整合了從感知到領悟再到行動的學習過程,涵蓋了多種語言能力訓練活動,將語言學習與人文教育合二為一,激發了學生文學學習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二)提供了有意義的語言學習環境,構建了依托文學經典進行人文體驗的平臺
目前美國文學教學還在經歷著不斷的改革創新,混合式教學法的運用在很大程度上增強了學生對文學閱讀的興趣,但從筆者多年的教學經驗來講,美國文學的閱讀與賞析缺少一個學生與學生、學生與老師之間共同溝通交流的平臺。所以,提供一個有意義的語言學習環境,利用互聯網,依托文學經典,創設一個可以閱讀、賞析、討論、反饋和評價的課堂平臺尤為關鍵。可由學生自主設計平臺,定期推送美國經典小說、詩歌和戲劇,充分發揮教師的指導作用和學生的主動性、創造性,進行深度閱讀與思考,構建依托網絡與文學經典相結合的美國文學有效課堂教學,為學生創建更為便捷的人文體驗交流平臺。
(三)遵循了CBI教學理念的“6T”法,實現了英語語言教學與文學教學的有機融合
1977年,Stoller和 Grabe為CBI理念設計了一種新的課堂教學方法,即“6T”方法。一是Themes主題。每課都按主題組織教學,該主題需考慮學生興趣,并且難易適度。二是Texts課程。即課文內容,包括閱讀材料及影音資料等,可運用多媒體手段查找背景資料。三是Topics話題。課后,學生需根據內容的某個切入點進行更深層次的探討,可以以小組形式討論。四是Threads線索。把各個內容有機地串聯起來,以顯示課程的連貫性。五是Tasks任務。在學習過程中所開展的與語言學習直接相關的活動。六是Transitions過渡。作用是把各個話題和任務進行自然地銜接。這六個步驟前后照應,成為一個連貫的整體,同時滿足學習者的語言學習需求和內容學習需求,為英語語言教學與文學教學的融合提供了科學的教學模式。6T教學法中,外語學習不以語法、詞匯等孤立的語言項目作為教學的重點,而是以語言所攜帶的內容作為教學重點的核心是本課題的研究基礎。
三、基于CBI教學理念的美國文學教學模式改革的實踐
本課題組成員在實施項目時遵循文學課的特點和教學規律,運用CBI教學理念中的主題模式,即將特定的學習內容與語言學習目標結合起來,從學習內容出發,指導學生進行文學經典閱讀。筆者分別以某大學英語師范專業17級的兩個班級共40名學生和非師范班級的31名學生為研究對象,通過訪談和開放問卷的形式對學生的美國文學學習情況和CBI教學理念的了解情況進行了調查。針對問卷和訪談中反映出來的問題,結合美國文學經典閱讀的特點,基于主題模式中的“6T”教學法,對美國文學課程教學進行了大膽的改革。
(一)鼓勵學生創設微信公眾號
通過問卷和訪談的調查方式,發現很多學生對文學有著濃厚的興趣,而且對公眾號的創建與運營也十分感興趣。因此,要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創建公眾號、制定運營規則、設計推送內容等一系列工作。
(二)教師精選文學作品
教師從美國文學作品中精選10部經典之作,所選的作品涵蓋面較廣,從描寫女性成長的《小婦人》到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托尼莫里森的《最藍的眼睛》,再到族裔文學作品《追風箏的人》和《紫色》等。要求學生閱讀英文原文,指導學生查閱相關的文獻資料,為推送內容做積極的準備。
(三)安排學生設計推送內容
班級同學4人一組,每組負責推送一部作品導讀,共推送四期,規定每周三推送一期。教師指導學生應遵循CBI教學理念,推送內容緊密結合“6T”教學法來設計。四期的推送內容大致分為:第一期,介紹作家及其作品。學生通過課堂所學的知識和網絡資源,設計推送內容,介紹作者的生平創作及重要性,并帶著讀者走進小說的故事情節,感知故事內容。第二期,梳理小說中的主要人物關系和特征。這是學生做得非常好的一部分,有圖有內容,學生通過閱讀原文,了解人物之間的關系,并用思維導圖的形式呈現出來,幫助讀者直觀了解人物,并對每一個人物進行了深入分析,讓讀者更多地感知人物的性格和命運的沉浮等。第三期,剖析小說的主題思想。一千個人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學生要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和批判思維的能力,教師要引導學生查找原文中的線索信息,對每一部作品可能隱含的主題做深入的解析,并發表自己的理解和觀點。第四期,推送小說獨特的寫作風格和創作手法。在推送的同時,學生們還根據故事情節、主題等方面設計了很多問題和話題,以供讀者與筆者一起討論和思考。
通過四期的推送,學生完全掌握了一部經典文學作品的作者和內容,還賦予了作品自己獨到的見解和思維,讀者在閱讀之時能輕松地感知故事中的人與事,而且公眾號的關注度也越來越高,得到的反饋也是對學生努力的一種回報,激勵學生一期比一期做得好,這也是本項目最主要的目的,即幫助學生閱讀文學經典,提高其文學賞析和批判思維能力,打破傳統的單純文學史講解的授課模式,充分發揮學生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構建新型的美國文學教學模式。
利用微信公眾號推送文學作品是將CBI與美國文學課程教學相結合的有效途徑,不但可以完善CBI在美國文學課程領域的研究,還可以提升學生的文學閱讀水平,提高其文學素養。但是,CBI教學理念的應用也有其局限性,比如深度分析文本的同時,會使教學課時增加,學生預習任務量加大,因此,教師要協調好每節課中的重點和非重點知識之間的關系,把握好分析的深度和廣度,這樣才能在有限的教學時間里給學生更好的指導,讓學生更好地感受文學的魅力。
參考文獻:
[1]Widdowson.H.G.Teaching language as Communication [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1978:156-172.
[2]Mohan,B.A.Language and Content[M].Reading:Addison-Wesley,1986:87-113.
[3]王士先.CBI——專業英語閱讀教學的方向[J].外語界,1994(02):27-31.
[4]戴慶寧,呂曄.CBI教學理念及其教學模式[J].國外外語教學,2004(04):18-22.
[5]顧飛榮,嵇勝美.近15年國內CBI外語教學研究述評[J].韶關學院學報,2009,30(11):133-137.
[6]袁平華,俞理明.以內容為依托的大學外語教學模式研究[J].外語教學與研究,2008(01):59-64.
[7]廖春紅,楊秀松.《高等教育中的CBI模式》述評[J].外語教學理論與實踐,2009(03):88-92.
[8]余敏.內容教學法及其在科技英語閱讀課中的應用[J].湖北大學成人教育學院學報,2012,30(03):58-60.
【本文系黑龍江省高等教育教學改革項目“CBI教學理念與英語專業美國文學教學模式的改革與實踐研究”(SJGY20190724)、齊齊哈爾大學教育科學研究項目“后方法視域下綜合英語混合式教學研究與實踐”(201812)的階段性成果】
(作者單位:齊齊哈爾大學外國語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