宓樂壯 劉晉軍 王紫崴 吳琦鳴
摘要:隨著近年來工業化及城市化的迅猛發展,人口分布越來越密集,火災的形式變得越來越復雜和危險,各類消防安全事故頻發,并具有復雜性、突發性、不可預見性等特點,因此對滅火救援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國家綜合性消防救援隊伍不僅要提升消防實戰能力,還要進一步提升消防隊伍裝備上的能力,在此基礎上,本文對“消防手環在實戰中的應用解析”進行研究討論。
關鍵詞:消防手環;實戰;A應用解析
未來消防救援隊伍發展的總體趨勢是面向消防指戰員的防護裝備逐步展開,因此智能化消防救援手環在實戰中的應用能力得以脫穎而出。本項目對智能化手環進行優化,能夠持久續航,遇險報警,紅外線熱感,抗干擾對講,實時檢測周邊環境溫濕度,運用高精度定位模式,配合無人機觀察現場具體狀況,實現海陸聯動保障,新一代消防救援手環可極大地提高救援效率,更好地為消防指揮與戰斗服務,有效地提高消防救援人員的生命安全保障,具有極其重要的研究價值。
一、研究的意義
2018年11月,習近平總書記向國家綜合性消防救援隊伍授旗并致訓詞,國家綜合性消防救援隊伍正式組建。標志著一支全新的人民隊伍舉旗定向、踏向新征程,消防救援隊伍時刻保持執勤備戰狀態,聞警即動,沖鋒在搶險救援一線,以實際行動踐行訓詞精神,為了應對全災種大應急的任務需求,消防隊伍要適應新形勢新要求,圍繞全災種、大應急需要進行消防救援隊伍的建設,消防手環在實戰中能夠提高國家綜合性消防救援隊伍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風險、應對處置各類災害事故的能力,能夠更好的服務于廣大消防指戰員,消防救援手環在實戰中的應用能力也會逐漸廣泛。
二、調研策略
(一)調研的目的
調研分為定性和定量研究,主要調研內容為奮戰在消防救援一線的消防員在滅火救援中對智能裝備的需求情況,因此重點研究的問題有以下幾點:
1.在各類救援行動中,消防指戰員的核心訴求有哪些?
2.消防指戰員的救援場景有哪些?分別有什么特點?
3.智能穿戴設備對其救援活動產生了怎樣的影響?
通過定性、定量研究,深入研討消防救援人員對智能可穿戴設備的需求,同時全面認知其行為特征,為設備的設計提供依據。
(二)調研方法
通過觀察法、用戶訪談等與一線指戰員直接接觸,通過溝通交流了解其功能訴求;通過問卷調查法獲得第一手數據資料。要注意的是,由于研究對象的特性各不相同,多種調研手法要配合使用才能得到最佳效果。例如訪談手段可以直接獲取信息與資料,但對于研究人員的溝通能力有較強的要求。而定量研究可以直觀地反映用戶需求,但分析結果通常以大數據的形式呈現,不易于發現用戶的潛在需求,不利于產品的進一步完善。
三、消防手環在實戰中應用的意義
(一)與消防救援隊伍的建設與發展相適應
隨著科學技術的進一步發展,建筑進程當中應用的新技術與新材料逐漸增加,這樣就會造成火災出現概率提高,導致后果趨于嚴重化。復雜的火災問題對于整個消防隊伍而言是一項綜合化的考驗,消防救援人員應當具有較強的身體素質以及專業知識與技能,而且消防救援人員需學習如何有效與新時期應急救援相契合,保證自身實戰能力的穩步提升。因此要想有效提高消防救援人員作戰水平就必須強化實戰訓練,實戰訓練當中學會對現有設備訓練措施與有效應用開展科學探索。
(二)有利于優化信息技術的實戰化應用
科技的進步提升了行業的工作水平與質量,因此在消防救援隊伍中亦要強化對信息化技術的使用,即有效利用消防救援手環的綜合性優勢,進一步提高實戰化水平。所以對消防救援手環實戰化應用的強化主要集中在兩個方面:第一,需要對網絡信息平臺進行規范化建設,網絡信息平臺融入了網絡技術,無論是在信息傳播方面還是在資源共享方面,都具備明顯的價值與優勢。結合實戰化情況對共享機制進行創建,通過網絡平臺提升對信息的利用率,這樣就能夠確保消防救援手環數據的準確性。第二,在應急通信設備與消防救援手環的建設方面,需要持續的不間斷提升,努力增強消防救援手環對現場災情進行實時反饋的能力。
四、消防救援手環的功能介紹
(一)持久續航
案例:1980年6月3日,湖北省陽昌區石克河礦發生山體滑坡,造成284人死亡。當消防救援人員進入現場時,要進行長時間的作業,利用消防救援手環的優勢,使手環的持續供應成為可能,避免了電池的更換,要求在災難發生時執行救援任務救援設備。這對手環的導航能力提出了嚴格的要求。
(二)遇險警報
案例:2010年11月15日14時15分,上海市靜安區膠州路728號一教師公寓發生火災。火災造成58人死亡,71人受傷,直接經濟損失1.58億元。一樓的消防控制室、沿街的辦公室和商店被燒毀。消防救援人員帶著設備投入到消防救援活動中,能夠在危險環境中減少傷亡。新一代消防救援處理將把消防指揮員的心跳數據發送到通信指揮臺的后臺。需要注意的是,如果跳躍頻率在一定范圍內增加,手環就會發出警報。消防員佩戴的手環通過互聯網技術反饋到后臺通信指揮部。通信指揮后臺通過智能手機終端確定遇險消防指揮的位置信息,在此基礎上為消防救援人員提供技術支持。
(三)紅外線熱感
案例:2010年11月17日,吉林商業大廈一樓發生火災,造成19人死亡,24人受傷。火災燒毀了百貨商場內的一部分日用百貨,火災面積15830平方米,造成財產損失15.6億元。利用紅外熱感,救援手環帶能準確地實時反饋溫度。新一代消防救援處理系統的自動化設計,利用紅外測溫原理和人體的溫度自動調節,提高了紅外熱感測的精度。有效提高消防指戰員快速處置的能力,可廣泛應用于高層、水域等領域,在應急救援與搜索中 起著不可或缺的作用。
(四)抗干擾對講
案例:2009年1月31日晚,在長原拉丁酒吧,23:55開始燃放煙花,煙花結束。火災造成15人死亡,22人受傷。現場環境嘈雜,保證消防救援人員通信穩定尤為重要,此手環能夠在雜亂的環境下,迅速 辨別后方指揮的指令信息,提高消防救援人員在參與搶險救援過程中對講的抗干擾性。
(五)實時檢測周邊環境溫濕度。
案例:2010年10月5日早上,青島食品工廠發生火災。火災面積約900平方米。與炭火室相鄰的預冷室、冷凍室、設備間內設備受到嚴重損害。員工5人死亡,4人受傷。消防救援手環有效檢測周邊環境的溫濕度,實現對環境溫濕度的實時檢測與顯示,在一定范圍的溫濕度條件下開展滅火救援行動,能夠及時提醒救援人員在遇險時快速撤離。
(六)遠程定位及無人機勘測
案例:2010年7月15日,大連石油國際運輸有限公司借油區的一個汽油罐。有限公司發生火災,大量原油泄漏,部分原油、管道、設備損壞,1名工人在事故中喪生,1人受輕傷。利用無人機勘測配合消防救援手環遠程定位,保證救援人員的動態位置信息,不間斷傳輸至通信指揮后臺。通過無人機遠距離控制可較早預知火場情況,為在災害現場確定最優路徑、提高救援效率、提升消防指戰員滅火救援的安全系數保駕護航。
五、結語
現階段,國內救援設備的智能化水平相對較低,很難在救援過程中配合消防隊員完成各種災害事故。現有的單臂定位裝置和熱像儀存在功能單一、不方便同時使用等問題。本項目所研究的方向和功能彌補了上述不足。新一代消防救援的實際應用功能比較充分,持續航行,保障了電力充足。當救援人員遇到危險時,可以立即發出求救警報。紅外熱感可以檢測生命秩序等信息。干擾預防提供高質量的噪音救濟場所。實時測量環境溫濕度,為泄壓提供具體依據。遙測和無人機顯示人員撤離的方向。因此,智能化的救援助手非常重要,可以有效減少火災現場救援人員的傷亡,提高隊伍的整體作戰水平。
參考文獻:
[1]中國消防協會.2018年版消防安全案例分析[M].中國人事出版社,2018.
[2]趙正宏.應急救援典型案例精析[M].中國石化出版社,2019.
[3]《中國安全生產志》編纂委員會.事故志[M].應急管理出版社,2019.
[4]李運廣.實戰化訓練環境對消防隊伍滅火救援能力的提升探究[J].消防界(電子版),2020,6(16):66-67.
[5]翟華北.如何提高消防救援應急通信保障能力探析[J].今日消防,2019,4(12):9+11.
[6]孫懿.新時代綜合性消防救援人員體能訓練實戰化研究[D].吉林大學,2020.
[7]郭鑫志.消防救援應急聯動能力提升研究[D].云南財經大學,2020.
[8]周洪波.基于消防救援人才培訓需求分析[J].今日消防,2020,5(01):83+85.
[9]姚翔,Brian Freeman.美國消防救援培訓體系與特點[J].中國應急管理,2020(07):70-73.
[10]冷強,汪雁.國家消防救援隊伍綜合應急救援力量建設的思考[J].消防界(電子版),2019,5(22):37-38.
作者簡介:宓樂壯(1995-),男,漢族,湖北孝感人,原上海市消防救援總隊特勤支隊金橋站消防員,現中國消防救援學院學員三隊學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