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運寶
“創造了很多經典‘戰例,形成了很多合肥‘秘訣”,5月18日,合肥市委主要領導在調研國資平臺公司時,講了這樣一句評語。對于經典“戰例”,大都耳熟能詳,引進京東方、長鑫存儲、蔚來汽車等大項目,合肥的“芯屏汽合、集終生智”成為產業地標。但合肥的“秘訣”,絕不是外界流傳的一句“最牛風投城市”所能簡單概括的。
梳理2008年以來合肥一系列引人注目的投資,發現有五個方面構成了一套“組合拳”。
首先是“有沒有錢投”。資本招商已成為招商引資的重要手段,首先面對的是“有沒有錢拿的出手”。合肥資本招商肇始于2008年京東方6代線項目,但實際上,合肥早在2006年6月就組建了建投集團,截至2020年12月,合肥建投合并資產總額近5000億元,成立以來已累計融資1500多億元。2015年3月,合肥產投集團成立,六年來的資產總額增至612億元,構建起全周期產投系基金群和生態體系,總規模突破680億元,累計投資項目超600個。
其次是“會不會投”。放眼全國,比合肥資本雄厚的城市有很多,但合肥建立了獨特的項目發現機制,專門聘請100多位企業家作為招商顧問,精準把握產業競爭格局及發展趨勢,廣泛遴選項目并及時將諸多信息反饋給決策層,再由專業團隊判斷選定具體的投資項目。在這個過程中,又培養了一大批熟悉產業經營、資本運作、項目管理等知識的專業化人才隊伍。這是合肥的寶貴財富。
再次是“能不能投”。合肥在10多年實踐中探索出獨特的專業調查模式。這在引進蔚來汽車時體現得淋漓盡致,多支專業隊伍同步調查,整個調查決策過程專業而細致,有效破解了兩大問題,一是能不能投,二是如何投。蔚來汽車發展的事實證明,前期調查對項目引進和成功運作起到了重要作用。合肥汽車產業鏈形成產業集聚的“葡萄串效應”,打造新能源汽車之都迎來高光時刻。
四是“跟不跟投”。國資平臺僅僅是第一步,資金畢竟有限,撬動社會資本跟投,做到“錢能生錢”,才會有放大效應。以合肥產投旗下創投引導基金為例,與華登國際、華芯投資、國投招商等眾多投資機構合作設立了10多支參股基金,通過創投引導基金撬動社會資本6倍多。
最后,也是關鍵一步,合肥構建起了“錢花的安全”的循環鏈條。合肥在京東方6代線上適時退出實現收益10億元。8.5代線時,合肥出資210億元,退出部分股票實現收益210億元。8.5代線的收益正好用來投資10.5代線。合肥在京東方項目上的“投入—收益模式”,已成為中歐商學院MBA融資教學經典案例。這一良性循環較好解決了各地普遍存在的“錢怎樣花才能安全”的問題,還運用到長鑫等集成電路產業上,合肥開始發力“中國IC之都”。
在這個過程中,合肥始終遵循市場邏輯,讓國資平臺活躍于前臺,用市場配置資源,決定“錢怎么花”。通過國資平臺讓有為政府和有效市場結合起來,真正實現“政府到位但不越位”,并形成針對合肥城市定位、發展階段、科教優勢、產業理解、機會判斷的準確度,以及最終將這種判斷落地的組織效率和容錯機制。
透過成功引進的重大項目,可以看出合肥果敢決策但不盲目決策,“最牛風投”的背后,是一套環環相扣的決策鏈條。這才是合肥的秘訣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