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敏
16家入駐企業,5家新注冊成立異地孵化企業,4個孵化成型的項目,一道跨越400公里、連接科技、人才、項目的“飛虹”,悄然架起在上海和安徽界首之間。這是界首(上海)離岸科創中心成立一年多來,所取得的成效。
“十三五”以來,界首縣域經濟發展勢頭強勁,連續四年經濟增速位居全省縣域第一位,連續四年進入省制造強省建設考核“十強”“十快”縣(市)榜單,連續五年入選全國投資潛力百強縣前十,2020年度全省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考核中,居全省二類縣第七位,入選2020年安徽省縣域經濟總量前二十,是全國唯一創建國家級高新區的貧困縣(市)。
界首的逆勢崛起,科技創新是源頭活水。“科技創新奠定了界首特色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基礎,也是界首實現彎道超越的最現實選擇。”界首市委書記何逢陽告訴《決策》。2019年12月,界首深化科技創新力度,在上海設立離岸科創中心,擦出了“科技+創新+開放”的火花,進一步點燃界首深度融入長三角一體化的信息,實現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
界首為何要在上海建立離岸科創中心?科創中心承擔了哪些職能?又是如何服務企業的?帶著問題,我們走進位于上海市楊浦區灣谷科創園的界首(上海)離岸科創中心。
界首是安徽融入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以來,首個在上海設立離岸科創中心的縣級市。敢為人先、先行先試牽手大上海,對素有“小上海”之稱的界首來說,既是一種開放融通的創新實踐,也是高質量發展的必經之路。
成立離岸科創中心背后是界首整合科創資源的需求。從循環經濟大放異彩,到鋁基復合材料、高分子材料等戰新產業迅速發展,界首選擇了一條以科技創新為驅動力的道路,先后建立8家院士工作站,10家博士后工作站,通過對接國家級實驗室、行業協會,提升企業創新能力和動力,帶動縣域經濟跨越式發展。入選國家首批創新型縣(市)建設名單,承擔了2個省級重大新興產業專項和1個省級重大新型產業工程,界首逐漸探索出一條欠發達縣域實現創新驅動發展的路徑。
但隨著轉型升級加快,界首仍面臨創新資源和創新要素不足的制約,迫切需要突破創新發展的瓶頸。怎么破解?界首突破傳統思維,借鑒發達地區經驗,直接將科創中心放在了資源富集的上海。

高鐵時代帶來時空距離的根本性改變為異地成立科創中心提供了可能性。2019年12月1日,界首跨進高鐵時代,拉近了與長三角的距離,迎來新的發展機遇。
借力高鐵時代,界首決定“打開門,走出去,請進來”,建立離岸科創中心平臺,進一步拉近界首與優質人才、項目、科研力量的對接。而這個方案的提出,同樣契合了界首深度融入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強烈需求。
2019年10月,阜陽正式加入長三角“朋友圈”,界首在這一戰略背景下,積極謀求承接江浙滬資源促進自身發展。在長三角中心區建立科創平臺,無疑能夠深度參與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充分吸收長三角中心區的高端溢出效應。
市場主體的客觀需要和主動對接使兩地“牽手”具有可行性。一方面,界首大力發展“院士經濟”,許多企業通過對接院士等專家學者,實現科研成果落地,促進企業轉型升級,但是受區域限制,界首和專家學者的交流仍不夠便利。另一方面,企業發展需要高端研發和銷售人才,盡管界首發展迅速,但相比北上廣等經濟發達城市,對人才的吸引力仍然不足。
該如何解決人才引進問題?界首一家企業提供了經驗借鑒。在上海,吉祥三寶高科紡織有限公司與東華大學院士團隊建立了密切合作關系,并在東華大學附近成立異地研發中心,以便于更有效地轉化科技成果。通過科技賦能,三寶紡織主營業務已經從原來的傳統棉紡升級到功能性紡織新材料,2019年承擔了安徽省功能性紡織材料重大新興產業專項,逐漸成為行業領跑者。
雖然三寶高科的做法成效顯著,但在異地建立研發中心,成本高,大多數企業難以有效對接資源,效仿者甚少。于是,界首高質量發展的需求與企業升級發展的需要匯聚成離岸科創中心成立的“推動器”。
基于上海的國際金融中心地位,豐厚的人才、金融、項目等資源以及兩地的合作基礎,界首把上海作為第一塊離岸科創中心的“試驗田”。何逢陽表示:“界首將以上海離岸科創中心為平臺,主動融入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積極承接上海的創新資源,持續深化與上海在科技、人才、項目間的合作交流,實現‘借梯登高。”
走進界首(上海)離岸科創中心寬敞明亮的多功能廳,令人眼前一亮。彩色的幾何拼接墻體,簡潔活潑的辦公家具,琳瑯滿目的展示臺,可移動的液晶顯示屏正播放著界首的宣傳片。
界首高新區管委會副主任曹偉告訴《決策》:“這里可作為會議室、接待室、休息室,還可以舉辦沙龍、年會,所有的家具、設備都可移動。”豐富的功能,讓多功能廳成為科創中心成立以來,企業使用頻率最高的地方。
離岸科創中心作為新鮮事物,如何建設、運營,并沒有成熟的經驗可借鑒,界首只能邊建設邊摸索。但是,服務科技創新、服務企業發展的目標定位卻始終堅定。
圍繞目標定位,秉持節約高效的原則,科創中心在一家上市公司舊址上重新裝修。根據規劃,2290平方米的科創中心被分為四個區,分別對應四大職能。
界首展示區是界首開放合作的窗口。展示區通過實物、視頻、資料全方位展示界首的發展概況、主導產業和代表產品,外地客戶到科創中心參觀,可以通過視頻連線實時查看界首企業的具體信息和生產狀況。
同時,依托科創中心,界首把(長三角)招才引智服務中心、“一帶一路”循環經濟產業聯盟上海辦事處、優化營商環境管理辦公室上海分中心、安徽省循環經濟研究院上海辦事處、界首讀書會上海分會均設立在此,形成界首對外開放矩陣。以招商引資為例,界首亟待發展現代物流業,經過考察對接,界首和上海普洛斯集團達成合作協議。2020年9月,普洛斯(界首)現代物流園規劃設計簽約儀式在普洛斯集團(上海)總部舉行,高標準物流園建成后將更好地服務界首產業發展與市民生活。
企業辦公區是企業異地研發平臺。全部向界首企業開放,現已有16家企業入駐,這些企業大部分生產基地在界首,在離岸科創中心設立異地研發平臺。依托上海平臺,不僅更容易對接資源,也讓企業的輻射范圍更廣、知名度大幅提升。
安徽鼎洋生物基材料有限公司是第一批入駐企業之一,其生產的綠色可降解薄膜曾獲2018年“中國創翼”全國創業創新大賽一等獎。如今,企業是聯合利華、立白等知名企業的優質供應商。為了提升產品科技含量,鼎洋公司和清華大學教授郭寶華團隊進行合作,入駐科創中心后,雙方的科研團隊聯系更加緊密,新產品推陳出新,2020年7月,又在界首新成立了安徽皎藍日化有限公司,生產“網紅”洗衣凝珠等日化用品。

眾創和孵化空間是離岸孵化的基地。科創中心為界首籍的大學生和創業人士,免費提供辦公場地和項目指導,實現孵化在上海,產業在界首。入駐科創中心后,上海森加自動化科技發展有限公司深切感受到界首的發展前景和營商環境,把與加拿大安凱爾科技聯合孵化的水質分析儀組裝生產基地項目落戶界首。此外,正在孵化的上海光元科技公司是一家研究區塊鏈的高新企業,利用上海研發環境和技術人才優勢,企業在區塊鏈技術上不斷推進,待到成熟后將轉移到界首,為界首產業發展注入新活力。
會議和沙龍區是溝通交流的橋梁。科創中心設置了大小會議室、沙龍廳和貴賓接待中心。入駐科創中心的企業不僅可以享受房租減免,還能免費使用公共區域,通過共享辦公節約成本,提升辦公環境。
值得一提的是,在建設過程中,界首充分尊重企業意見,把企業納入籌建團隊,企業全程參與設計裝修,過程中的分歧均由企業協商解決。此外,科創中心采取市場化運營,由界首高新區下屬企業安徽融城高新技術發展集團公司規范管理,讓科創中心在上海“生根生金”。
在上海設立離岸科創中心,最重要的是搭建各類科創資源集聚平臺,賦能企業發展,最終讓新科技、新產業流向界首,實現界首經濟高質量發展。
實體化運作,發揮搭建資源載體的“平臺效應”。科創中心以活動為載體,吸引科技、金融、人才等創新資源匯聚,輻射界首企業。上海是國際金融高地,科創中心成立后第一站,就組織有上市意愿的界首企業參觀上交所,并在現場組織培訓,詳細了解上市的全流程,給企業樹立“敲鑼”的信心和目標。
成立上海融虹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負責離岸科創中心運營,定期舉辦論壇、講座等,設立企業輪值制度,入駐企業結合實際需求輪流在中心主導開展主題活動。成立一年多來,科創中心每周都會舉辦活動,常常是一個活動還沒結束,下一個項目就開始謀劃。
2020年12月,“期貨服務助力再生產業發展暨2020年再生鉛產業發展論壇”在科創中心舉辦,活動邀請到上海期貨交易所、中國有色金屬網工業協會等業內大咖和行業龍頭企業、界首再生鉛企業參會,不僅能提高界首企業家的眼界和經驗,更可從中捕捉發展機遇。
和論壇一樣受到追捧的還有專業講座。一次,為了幫助界首企業更加規范發展,科創中心請來上海交通大學特聘講師、財經專家袁婉貞講授融資故事,臺下座無虛席。企業家表示受益匪淺,強烈要求能夠再次聽課。“我們已經跟袁老師對接了,近期將在科創中心再次給企業‘傳經送寶。”界首(上海)離岸科創中心主任張濤說。
“搭臺邀戲”,發揮匯聚資源的“洼地效應”。利用灣谷科創園區豐富的科創資源,免費為其他機構開展活動提供場地,邀請界首企業前來參與活動,從中受益。
凡是上海科創中心的活動,通知一發出,界首的企業都積極報名。通過參與,企業也更加認可科創中心的發展思路。如今,越來越多的企業申請入駐,許多中小企業甚至以“在上海科創中心擁有一間辦公室”為發展目標。
一站式服務,發揮對接資源的“擴散效應”。科創中心和上海財經大學、上海交通大學、上海應用技術大學、上海大學等高校院所建立了長期密切的合作關系,并精準“牽線”。安徽冠泓塑業有限公司是一家塑料傳統企業,主營塑料改性產品,新冠肺炎疫情發生期間,企業銷路受阻,科創中心為其聯系到上海大學塑料研究的專家丁鵬教授,通過積極溝通,企業利用丁鵬教授團隊的科研成果生產出熔噴布顆粒原料,投放市場后經濟收益得到極大提升,明晰了轉型升級路徑。
如果科創中心在前方對接資源不順,那么后方界首各個部門群策群力,直至為企業成功“搭橋”。同時,對企業的服務不僅是前后聯動,更是貫徹始終,對雙方在合作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及時跟蹤解決。
高層次謀劃,發揮整合資源的“乘數效應”。科創中心成立后,積極推動成立了長三角改性塑料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使界首的塑料企業能夠參與到行業標準制定中。近期,通過科創中心對接,界首科技局與國家技術轉移東部中心達成協議,計劃2021年在界首成立分中心。目前,科創中心正在著力推進上海張江高科技園區、蘇州工業園區與界首高新區進行跨省共建的緊密合作。
科創中心的紅利持續釋放,放大效應逐漸凸顯。如今,創新熱潮在界首涌動,2020年,界首高新區2家企業入選國家2020年制造業與互聯網融合發展試點,1家企業入選安徽省產業創新中心名單,2家企業入選2020年安徽省制造業創新中心名單,5家企業獲批省級工程研究中心。2020年第三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上,阜陽市唯一一家參展企業上海森加,正是界首(上海)離岸科創中心入駐的首批企業。
這股創新熱潮同樣推動界首在科技創新的道路上越走越寬闊。在2020年度全省扶持高層次科技人才團隊在皖創新創業工作推進會上,界首作為全省唯一縣(市、區)先進典型代表發言。2021年3月,界首市工程塑料產業獲批安徽省第五批重大新興產業工程,實現近5年阜陽市零的突破。
對界首來說,上海離岸中心只是一個開始,下一步,界首還將在北京、深圳、合肥、南京甚至國外設立離岸科創中心,持續對接優質資源,讓更多創新要素和資源支撐界首書寫高質量發展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