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旭

相城舉辦數字經濟和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推進大會,致力打造蘇州“數字經濟第一區”。
在“最強地級市”蘇州公布的2020年度綜合考核結果中,相城區首次躋身第一等次。在龍爭虎斗的蘇州,相城能從十個板塊中脫穎而出,摘得這個“第一等次”,是相當不容易。要知道,另外三個“一等生”分別是張家港、昆山、蘇州工業園區,都是創造蘇州“三大法寶”的絕對王者。
放眼全國,相城同樣鋒芒畢露,頻頻躋身重量級榜單。2019年,相城首次殺入全國綜合實力百強區前30強;在全國科技創新百強區評比中,相城更是進入前20強,排名第14位。
2001年成立的相城區剛剛過完20歲生日。弱冠之年,青春無敵的相城步入最好的發展時期。從籍籍無名的蘇州新城區,到長三角一匹活力十足的“黑馬”,相城是如何突圍的?
相城是蘇州市域地理中心,也是蘇州唯一同時擁有太湖和陽澄湖的板塊。但建區之初,相城幾乎是一個純農區,盡管綜合實力放到江蘇全省并不差,但在蘇州并不起眼。很長一段時間內,相城最出名的莫過于陽澄湖大閘蟹、渭塘珍珠等。
時光把相城這顆珍珠打磨得熠熠生輝。如今的相城,坐擁四大國家級戰略優勢——打造國家級高鐵樞紐的中心優勢、推進虹橋-相城一體化的融合優勢、獲批中日地方合作平臺的外向優勢、承接央行數字貨幣試點的帶動優勢。一張張“王牌”在手,青春活力迸發。
相城逆襲的第一步,做了一道加減題。由于歷史原因,相城工業經濟基礎和新興產業都比較薄弱:以村級經濟為重,低小散企業廣布,“散亂污”作坊不少。在深入調查研究發展實際后,相城區委書記顧海東提出:相城需要一場顛覆式的變革!
2017年11月,相城召開全區“散亂污”企業(作坊)淘汰整治動員工作推進會,以壯士斷腕的決心,將改革刀刃瞄準轄區內的電鍍(線路板)、印染、化工等落后低效產能。一個小小的市轄區,三年淘汰“散亂污”企業(作坊)1.36萬家,力度之大,令人吃驚。
熟悉蘇州的人都知道,在這里,各市(區)板塊之間的比學趕超有多激烈。起初,也有人擔心,相城如此的大刀闊斧,會不會影響“數字”。壯士斷臂,不懼陣痛。相城人沉住了氣,走過了那段陣痛期。
相城將目光瞄準新經濟領域,聚力打造數字金融、智能車聯網、工業互聯網、先進材料、區塊鏈、生物醫藥“六大新經濟產業”。
事實證明,果斷“舍”,才能更好“得”。產業結構轉型升級,相城的經濟數據非但沒下來,反而保持質量齊升。2017年起,相城一般公共預算收入連續4年保持兩位數增長,增速連續4年穩居蘇州全市第一。相城生態環境也得到極大改善,成為招商引資、招才引智的又一加分大項。
有人可能要問,這一輪整治之前,“散亂污”為什么能在相城立足?相城人反思發現:“散亂污”往往存在于村級經濟中,于是引導村和社區回歸主職主業,即一手抓黨建一手抓社會治理。這樣一來,相城就從源頭上斬斷“散亂污”死灰復燃的可能。
做完騰退舊動能的“減法”,相城著力在培育新動能上做“加法”。答好這道題,選擇賽道很關鍵。
緊抓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機遇,相城將目光瞄準新經濟領域,聚力打造數字金融、智能車聯網、工業互聯網、先進材料、區塊鏈、生物醫藥“六大新經濟產業”,已集聚相關企業1519家。
江蘇省唯一數字金融產業集聚區、首批車聯網先導區、首個數字交通示范區、江蘇省唯一區塊鏈產業發展集聚區、唯一區塊鏈產業產學研協同創新基地、江蘇省“互聯網+先進制造業”特色產業基地……一個個“唯一”“首個”,見證了相城經濟脫胎換骨。
2月24日,備受關注的《虹橋國際開放樞紐建設總體方案》全文公布,其中提到要加快蘇州高鐵北站擴容提升工程建設。這是蘇州北站的機遇,也是相城的機遇。
位于相城的蘇州北站,是距離上海虹橋最近的地級市高鐵站,兩者直線距離70.1公里,高鐵最短通行時間23分鐘。2011年6月,蘇州北站投入使用,最初的設計規模僅為每天5000人次。但相城人很篤定,站雖小,背后的意義很大,能做的文章很多。
高鐵拉來的資源不能穿城而過。2012年1月,蘇州高鐵新城管理委員會掛牌。相城開始圍著高鐵布局產業、建設新城,幾年下來,這里已成為相城變化最大、潛力最大的區域,集聚了一大批科技企業。
2019年8月,高鐵蘇州北站被《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規劃綱要江蘇實施方案》列為江蘇省加快建設的兩大綜合交通樞紐之一。2020年5月,“蘇州北站綜合樞紐建設指揮部”掛牌;同年9月,通蘇嘉甬鐵路順利完成工可審查,明確蘇州北動車所塘河選址方案。
未來,京滬高鐵與最近剛剛開工建設的通蘇嘉甬高鐵,將在此交匯形成“黃金十字”。很顯然,高鐵北站太小了。
目前,相城正全力推動蘇州北站的擴容改造,建成后將是蘇州最大的鐵路樞紐。根據規劃,蘇州北站綜合樞紐新站設計規模達13臺30線,總建筑面積超過100萬平方米。
同時,蘇州北站將與上海虹橋樞紐共同打造成為國家級高鐵復合樞紐,并將預留未來超級列車通道。蘇州北塘河動車所的方案也已通過國鐵工可審查,建成后將使蘇州北站具備“始發終到”功能。
“誰能更好對接大上海,誰就能獲得更多的機遇和資源。”這條長三角地區發展的重要法寶,被相城運用到極致。
對接上海,相城有高鐵的天然優勢。但相城沒有止步于此。顧海東說,相城要爭當滬蘇同城化的先行區,除了加強樞紐聯通的同城化,還要加強產業生態的同城化、創新發展的同城化、協同開放的同城化。
比如,在創新發展同城化方面,相城致力于推動科創共用。2018年8月,相城在虹橋商務區核心區內購置兩幢樓宇,布局虹橋相城大廈。
2019年,蘇州(相城)數字經濟創新產業園(A區)開園,集展覽展示、科技創新、基金發展等功能于一體。2020年,產業園B區開園。目前,這里已舉辦長三角金融科技發展論壇、國際人才項目路演等活動30余場,入駐和意向入駐的科創企業、投資機構等50余家。這個產業園已成為相城聯動虹橋資源、探尋雙方合作的前沿陣地。
通過主動爭取,2019年12月,相城被國家《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規劃綱要》列為支持與虹橋等省際毗鄰區域開展深度合作地區。
2021年1月,相城在“十四五”規劃綱要中,明確提出將虹橋-相城一體化發展綜合功能走廊建設為“長三角地區一條耀眼的發展軸”。2月,國務院批復、國家發改委印發《虹橋國際開放樞紐建設總體方案》,虹橋-相城一體化發展將再次提速。
作為蘇州“學霸班”的一名“新生”,相城想的不是如何“要資源”,不是“抄作業”,而是如何作貢獻、走新路。
事實表明,在與上海的主動對接中,相城不僅沒有被“虹吸”,還以虹橋為突破口,與上海形成資源要素雙向流動、協同發展的良性互動。
當然,對接上海,不僅僅是為經濟發展,更是要讓老百姓真正得實惠。2019年1月,相城區政府與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簽署合作框架協議,共建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長三角合作醫院;相城人民醫院與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簽署醫療合作協議,增掛“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長三角合作醫院”。
面對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時代課題,相城以打造“高質量發展標桿地區”為引領,在長三角地區率先形成新發展格局中扛起更多“相城擔當”。
2020年7月,中日(蘇州)地方發展合作示范區在相城揭牌。這是全國六大中日地方發展合作示范區之一。為摘得這塊含金量極高的“國字頭”招牌,相城整整謀劃了3年。
2018年,相城敏銳捕捉到中日關系趨穩向好的形勢,果斷沖出“縣區思維”,著手規劃推進對日合作。對一個市轄區來說,這種想法到底是超前規劃,還是好高騖遠?而且,在蘇州十大板塊中,相城的日資基礎并不是最好的。剛開始,質疑的聲音不在少數,甚至很多相城的干部對這條路也沒有把握。
隨著一個個項目的簽約、落地,擔心和疑慮消失了,相城干部以百倍熱情投入對日招商。2018年以來,相城累計簽約瑞穗銀行、伊藤忠商事、三菱重工智慧城市、伊藤喜中國總部、大福自動搬運(蘇州)設備有限公司等85個日資項目,其中,2020年新增簽約項目40個,簽約金額達30億美元。
當前,相城正努力把中日(蘇州)地方發展合作示范區打造成中日兩國企業家嫁接資源、合力開拓國際市場、引領兩國產業合作的新平臺,構建長三角地區日資企業創新匯聚高地。
作為蘇州“學霸班”的一名“新生”,相城想的不是如何“要資源”,不是“抄作業”,而是如何作貢獻、走新路。這方面,也許最好的例證就是數字貨幣試點落地相城。
2020年“雙11”、2021年春節,蘇州兩次以抽簽形式發放數字人民幣紅包,引發全國關注。這兩條“潮新聞”把相城的努力帶出水面:通過與央行數字貨幣研究所的密切合作,相城推動蘇州被央行確定為“3+N”數字人民幣產業格局的“三核心”之一,并定位為全國性數字人民幣云輸出中心、中小企業數字人民幣服務中心、金融科技創新服務中心,同時列入全國首批4個數字人民幣試點城市之一。
在數字貨幣真正進入大眾口袋之前,相城已悄然建成數字人民幣試點場景7500余家,并在全國率先將數字人民幣應用于黨費繳納、稅費繳納、交通補貼發放、智慧商圈建設等領域。
相城還先后拿下數字貨幣三大國家級平臺——長三角數字貨幣研究院、長三角金融科技有限公司、長三角數字金融數據中心齊聚相城。其中,長三角數字金融數據中心未來將作為國家法定數字貨幣的主運營中心,承擔數字人民幣的生產、發行、運營等功能。
這一步,相城又是從什么時候開始謀劃的?據悉,相城的“搶跑”最早可追溯到2017年。
蘇州同濟區塊鏈研究院院長馬小峰說,當時,關注到這一領域的地區并不多,很多人連區塊鏈是什么都不知道,但相城很有遠見。這個出產大閘蟹的地方,不放過“第一次吃螃蟹”的機會。
2017年,相城搶先布局數字金融產業:著手打造“一園兩基地三中心”(相城數字金融產業園、上海證券交易所蘇南基地、中國(蘇州)創投數字研究基地、數字金融服務中心、數字金融規劃展示中心)的數字金融服務平臺,逐步形成以數字貨幣、區塊鏈、股權投資、金融服務等為特色的數字金融產業體系。
以數字金融為支點,相城一步一步向數字經濟的更多領域進軍:智能車聯網、工業互聯網、數字文化……
步步走在前,一向默默無聞的相城終于有了“高調”的底氣。2021年1月,相城舉辦數字經濟和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推進大會,提出將數字經濟作為“一號工程”,致力打造蘇州“數字經濟第一區”。這一次,相城不是追趕者,而是領跑者,并且遙遙領先。
回看相城四大國家級戰略優勢,不得不感慨,這四大機遇沒有一個是“天上掉陷阱”,都是相城人超前謀劃、苦干實干的結果。“別人還沒想到的時候,我們已經想到了;別人開始干的時候,我們已經理順了。”這是相城人的自我“畫像”。
(作者單位:新華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