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佳泓
【摘要】在農村社區治理過程中會遇到很多問題,要解決這些問題就要不斷研究和吸取馬克思、恩格斯、列寧的相關經典理論,不斷深入探索其中的思想精髓,如此農村社區治理才能越來越完善,城鄉發展才能越來越平衡。
【關鍵詞】農村基層治理;農村社區治理;村民自治
不同社會層面的自治,是社會治理的重要形式之一。農村社區治理與村民自治制度二者緊密相連,不可分割。在以數個行政村為社區單位的聯村社區,農村社區治理與村民自治基本相同,農村社區治理需要以各個行政村的村民自治為基礎。但不管多少行政村構成的農村社區,在治理過程中都必須和村民自治制度相互銜接、遵循。所以,農村社區治理的理論基礎最終還是要追溯到馬克思主義關于基層農民自治的思想。
一、馬克思和恩格斯農村公社自治思想
在19世紀初的歐洲,自治是一種思想理論,代表人物有空想社會主義者歐文,無政府主義者蒲魯東、克魯泡特金等。19世紀40年代是馬克思和恩格斯由革命民主主義者完全轉變為共產主義者的重要時期,與此同時,人民自治理論也由幼稚走向了成熟。
(一)人民自治是未來自由人的聯合體
人自由全面的發展始終是馬克思主義的最高命題。馬克思在《共產黨宣言》中提出無產階級只有解放了全人類才能解放自己,共產主義社會是自由人類聯合體,實際上,這種聯合體是在不強制人民自由意志的前提下,群眾自己約束自己的行為和思想。恩格斯在1847年《共產主義原理》一文中指出了未來社會的自治形式和內容:“這種新的社會制度首先必須剝奪相互競爭的個人和一切生產部門的經營權,而代之以所有這些生產部門由整個社會來經營,也就是說為了共同的利益,按照共同的計劃、在社會全體成員的參加下來經營?!?/p>
馬克思和恩格斯指出,真正自治的前提條件是國家的消亡。馬克思和恩格斯在對資本主義國家的階級統治和國家職能的分析中,闡述了國家在生產資料私有制條件下的本質特征,同時,科學地闡明了無產階級只有將人類解放和人民自治有機結合起來,才能解放無產階級乃至全人類。并且,馬克思和恩格斯認為,國家既不是自天地開辟便存在,也不會永遠存在。國家是市民社會的產物,起初國家是社會用簡單分工的辦法為自己建立的一種維護共同利益的特殊機關,但隨著國家職能逐漸異化,國家變成了階級之間互相壓迫斗爭的工具,國家成為了統治階級為維護自己利益的特殊機關。國家的消亡要經歷一個從政治性的國家到非政治性國家的漫長過程,再通過自由人的聯合體實現人的自由發展和完全自治。只有當人類的階級差別不存在時,人類社會不再需要強制手段和政策管制時才能到達自治的階段。
(二)人民自治是無產階級國家民主的實質
在無產階級專政的新社會形態中,馬克思認為,只有人民自治才能消除異化,自治意味著人民開始自己主宰自己的勞動,做自己勞動的主人,生產者開始做這個社會共同體的主人,這樣,剩余勞動便成了必要勞動。
(三)地方自治是人民自治的基礎形式
馬克思一直強調要把國家的權力還給社會大眾,中央政府職能應該建立在地方自治的基礎上。但是,地方自治的前提是不破壞民族的統一,這種公社的自治制度與孟德斯鳩和吉倫特派描述的小城邦的聯盟是完全不同的,且與資產階級的地方自治有著本質區別。資產階級的地方自治的本質是壓迫和剝削勞動人民。公社給共和國奠定了真正民主制的基礎,但這樣的政府“實質上是工人階級的政府”。
馬克思恩格斯主張普選制,恩格斯在1891年為馬克思《法蘭西內戰》單行本寫的導言中,揭示了以往國家建立特殊機關來保護自己利益的實質。而且新的各級民主政權是不能脫離社會而獨立化的,它應該是維護人民共同利益的社會公仆而不是凌駕于人民之上的主人,用公平嚴格的標準去選擇公職人員,被選舉出來的公職人員要對選民負責,如果行為不符合標準可以隨時撤換。
(四)農民自治應該成為“最小村落的政治形式”
馬克思指出,在新社會中,人民自治最容易實現的方法就是實行分權制并讓勞動人民從公社基層組織開始實行自治,自治的制度具有普遍性,不光城市,農村也要實行自治。他指出:“只要公社制度在巴黎和各個次要的中心確立起來,舊的中央集權政府就也得在外省讓位給生產者的自治機關?!蓖瑫r還特意強調:公社不僅代表的是工人的利益,更代表著廣大農民的利益。公社是建立在廣大農民的切身利益之上的,而且,也只有公社這種政府形式才能夠改變他們當前的經濟狀況。鑒于當時的社會狀況,使農民作為真正獨立的生產者,讓他們真正受惠于公社,這種政府形式也必然很快得到農民的信任和擁護。
二、列寧社會主義地方自治思想
(一)將人民民主與人民專政有機統一
列寧領導俄國無產階級取得了十月革命的勝利,為創立蘇維埃社會主義制度、推行人民民主專政奠定了基礎。列寧覺得,蘇維埃是一種新型的國家機構,應發揚民主,倡導公民平等地、普遍地參與國家一切事務,并時刻與人民群眾、企業工廠保持密切的牢固的聯系,并實行最廣泛的選舉權,使廣大勞動人民直接或間接地參與選舉,并有權力撤換當選人。它保障了絕大多數受壓迫的勞苦人民成為國家真正的主人?!疤K維埃制度是供工人和農民享受的最高限度的民主制,同時它又意味著與資產階級民主制度的決裂,意味著具有世界歷史意義的新型民主制即無產階級民主制或無產階級專政的產生?!?/p>
(二)實行廣泛的地方自治和區域自治
列寧發現,對經濟和政治發展最大的阻礙之一是,對純粹地方性的問題(如區域性的問題、民族的問題等)進行官僚主義的干預,而且這些問題能嚴重影響到在根本性的大問題上實行集中制。
(三)人民群眾直接管理國家和社會事務
列寧是十分重視人民群眾在歷史創造中的作用的。列寧主張推進勞動群眾參與國家事務。列寧指出“只有無產階級才能徹底實現政治社會制度的民主化”,始終相信社會主義是由人民群眾自己創造的。
(四)用群眾自治來反對官僚主義
蘇維埃政權的鞏固和發展是離不開民主自治的,而影響民主自治的一個主要因素就是來自官僚主義的阻礙。早在國民經濟恢復時期,官僚主義開始在俄國復活,列寧就已經意識到其對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的巨大破壞性。1922年列寧痛斥官僚主義和官僚主義者是我們內部最可惡的敵人。而且,在列寧看來:俄國共產黨必須吸引全體蘇維埃代表實際參加到管理工作中,堅決貫徹公開公平的原則,加強人民群眾對公職人員的監督和管理,擴大勞動人民參與和監督的范圍和力度,擴大勞動群眾自治,用比以前更大的規模把無產階級和農民組織起來,吸收更多工人參與管理等,才能防止、克服官僚主義,確保社會主義制度徹底鞏固起來。
參考文獻:
[1]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94,119,237.
[2]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263.
[3]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58.
[4][蘇]A.n.布金科.馬克思列寧主義的人民自治思想及其歷史發展[M].嚴容,譯.環球法律評論,1987(5).
[5]列寧選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24.
[6]列寧選集(第四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566.
(作者單位:桂林理工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