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靜



摘要:地鐵由于地下空間的隱蔽性、封閉性,使得地下空間防災問題更復雜,一旦發生火災,危害極大,所以地鐵的防火和安全疏散設計將極為重要;以西安市某地鐵站作為實例,結合車站周邊情況及車站建筑整體布置,對車站和物業開發的防火及安全疏散進行分析研究,提出合理、最優的具有針對性的方案,同時從建筑構造、材料做法及安全管理上也提出防火要求和措施,從而達到該車站的防火及安全疏散要求,確保公眾安全和保障社會正常運行。
關鍵詞:地鐵;防火分區;安全疏散;出入口
中圖分類號:U231.9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1-5922(2021)01-0175-04
0引言
作為鐵路運輸的一種特殊形式,地鐵主要是在地面下運行,又稱為“地下鐵路”。現如今這一新型城市軌道交通形式發展迅猛,從1969年新中國的第一條地鐵線路北京地鐵1號線以來,截止2018年,據不完全統計,我國已有36個城市開通地鐵。隨著時間的推移,此數字還在不斷增加。城市軌道交通具有快捷舒適、占用土地資源少、客運量大、能耗量小、污染度低、安全性能高、對城市景觀影響較小等優點,這一交通方式在我國大中城市的建設過程中得到廣泛的應用。由于地下空間的隱蔽性、封閉性,使得地下空間防災問題更復雜。并且城市軌道交通是現代化城市的標志,成為便于人民出行的一項重要基礎設施,其安全性關乎于于人民群眾的財產安全。而人流量巨大的地鐵車站一旦發生火災,將危及廣大人民的生命,破壞性巨大,所以地鐵的防火和安全疏散設計將極為重要翻。以西安市某地鐵三層站作為實例,分析研究地鐵車站防火及安全疏散設計。
1車站概述
該站為兩線換乘車站,本線為地下三層島式車站,其中地下一層為站廳層,地下二層為設備層,地下三層為站臺層。與之換乘的近期線在本站為地下二層島式車站,兩線T型換乘。
該換乘站共設八個出人口、七個安全疏散口、五組風亭,其中本線車站設五個出入(包含兩個物業開發出人口)、兩個公共區安全出口(包含一個物業開發公共區安全出口)、五個設備區安全疏散口(其中2號安全口兼做消防通道,并含一個物業開發設備區安全疏散口),三組風亭(均為低風亭)。
本線車站為三層站,車站布置及防火疏散設計較復雜,換乘站的兩線公共區之間采用特級防火卷簾分隔,各自為獨立的防火分區,安全口互不借用。下面以本線車站部分作為典型,展開說明其防火疏散設計。
本線車站總長320m,標準段寬22.9m,有效站臺長度為118m,站臺寬14m。
地下一層為站廳層,主要布置了售、檢票區、和部分的管理用房。站廳的縱向分成非付費區和付費區兩部分,兩線的非付費區聯成一體,乘客出站后可以通過四個象限的出人口到達地面;進、出站客流互不交叉、不干擾。在車站的東端布置車控室、票務室、警務室、環控機房等。在車站的西端兩線與附屬間的加土體部分布置照明配電室、環控機房等必需的設備用房。
站后配線上方的站廳層預留了部分物業開發空間及設備用房。
地下二層為設備層,主要布置了大部分弱電房間、變電所、冷水機房等主要的設備用房及部分管理用房。
地下三層為站臺層,主要布置了站臺區公共區、客流上下站臺的樓扶梯,東端布置照明配電室、降壓變電所、公共衛生間、安全門控制室及部分設備用房。西端布置照明配電室等部分設備用房。靠近公共區西端設置兩線的換乘樓梯,將兩線站臺層向連通,實現臺與臺之間的換乘。
2車站防火分區及安全疏散
2.1防火分區
本三層站共設置12個防火分區,各防火分區之間的防火墻采用耐火極限不低于3h的非粘土燒結多孔磚砌筑分隔,防火墻上的門為甲級防火門,窗為甲級防火窗。
第1防火分區:公共區站臺層和站廳層乘客疏散公共區和電扶梯過設備層部分為一個防火分區,面積為6064.12m3(其中站廳層公共區為4121.89m2)。
第2防火分區:站廳層小端主體和出人口之間的加土體處的設備用房為一個防火分區,面積為202.90m2,為無人區。
第3防火分區:將設置在靠近公共區的站廳層大端的設備管理用房作為一個防火分區,面積為534.88m2,為有人區。
第4防火分區:站廳層大端靠近物業開發公共區的設備用房為一個防火分區,面積為268.19m2,為無人區。
第5防火分區:設備層小里程端的設備用房為一個防火分區,面積為549.12m2,為無人區。
第6防火分區:設備層中部靠近小里程端環控機房的設備管理用房為一個防火分區,面積為1000.22m2,為有人區。
第7防火分區:設備層中部靠近大里程端環控機房的設備管理用房為一個防火分區,面積為1427.05m2,為有人區。
第8防火分區:設備層大里程端的環控機房和部分其他設備用房為一個防火分區,面積為735.99m2,為無人區。
第9防火分區:設備層大里程端靠近活塞風道的變電所等設備管理用房為一個防火分區,面積為1445.69m2,為有人區。
第10防火分區:站臺層小里程端設備用房為一個防火分區,面積為114.67m2,為無人區。
第11防火分區:將設置在站臺層小里程端換乘樓梯南側的設備用房作為一個防火分區,面積為14.28m2,為無人區。
第12防火分區:站臺層大里程端的設備管理用房區為一個防火分區,面積為355.83m2,為有人區。
使用耐火極限≥3h的隔墻和耐火極限≥2h的樓板將處于站廳層和設備管理層的主控室、信號房、機房、變電所等主要設備房間與其他部位分隔,各房間門窗均使用甲級結構,采用具有耐火極限的防火封堵材料將管道與防火墻、樓板及防火分隔物的縫隙填充滿。
2.2安全疏散
第1防火分區:站廳層設置3個出人口及一個公共區安全出口做為公共區安全出人口使用,每個出人口單獨直通地面,公共區內任意一點,與安全出人口疏散的距離不大于50m,滿足規范要求。
第2防火分區:設置2處通向相鄰防火分區的防火門,處在袋形走廊兩側或尾部的房間疏散門離最近安全出人口的長度不大于22m,滿足規范要求。
第3防火分區:設置1個單獨出地面安全出入口并設直通地面的樓梯間,設在車站設備管理用房集中端,同時設置2處通向相鄰防火分區的防火門,直達設備管理用房的疏散防火門處于兩個安全出人口中間,距離最近的安全出入口的長度不大于40m,滿足規范要求。
第4防火分區:設置2處通向相鄰防火分區的防火門,處在袋形走廊兩側或末尾的房間疏散門離最近安全出入口不大于22m,滿足規范要求。
第5防火分區:設置2處通向相鄰防火分區的防火門,置于袋形走廊兩側或末尾的房間疏散門離最近安全出人口不大于22m,滿足規范要求。
第6防火分區:設置1個單獨出地面安全出入口并設直通地面的樓梯間,位于設備和管理用房的集中端,且與相鄰防火分區設有2處防火門,直達設備管理用房的疏散防火門在兩個安全出人口之間,距離最近的安全出入口不大于40m,滿足規范要求。
第7防火分區:設置1個單獨出地面安全出入口并設直通地面的樓梯間,設在車站設備管理用房集中端,同時設置2處通向相鄰防火分區的防火門,直達設備管理用房的疏散防火門處于兩個安全出人口中間,距離最近的安全出入口的長度不大于40m,滿足規范要求。
第8防火分區:與相鄰防火分區之間設有2處防火疏散門,處于兩個出人口中間,且與最近的安全出人口的距離≤40m,滿足規范要求。
第9防火分區:設置1個單獨出地面安全出入口并設直通地面的樓梯間,設在車站設備管理用房集中端,同時設置2處通向相鄰防火分區的防火門,相鄰防火區之間設有2處防火門,直通設備與管理用房的疏散防火門處于兩個安全出入口中間,距離最近的安全出入口不大于40m,滿足規范要求。
第10防火分區:可向與公共區的門和下軌行區的樓梯作為疏散。
第11防火分區:可向與公共區的門和下軌行區的樓梯作為疏散。
第12防火分區:設置1個單獨出地面安全出入口并設直通地面的樓梯間,設在車站設備管理用房集中端,并且可向與公共區的門和下軌行區的樓梯作為疏散。
3物業開發防火分區及安全疏散
本站利用車站配線上方的站廳層,預留了物業開發空間,車站公共區與物業開發相連,在與物業開發的接口位置設特級防火卷簾進行防火分隔,地鐵、商業各一道,并由地鐵及物業開發分別控制。
3.1防火分區
物業開發共設置2個防火分區,公共區及設備管理用房區各為一個防火分區,兩個防火分區之間的防火墻采用耐火極限不低于3h的非粘土燒結多孔磚砌筑分隔,防火墻上的門為甲級防火門,窗為甲級防火窗。
第1防火分區:預留物業開發公共區為一個防火分區,面積為1813.63m2,為有人區。
第2防火分區:預留物業開發設備管理用房區為一個防火分區,面積為321.78m2,為有人區。
3.2安全疏散
第1防火分區:物業開發公共區設置3個出人口做為公共區安全出入口使用,每個出入口單獨直通地面,物業開發設置自動噴淋滅火系統,公共區內任意一點,與安全出入口疏散的距離不大于37.5m,滿足規范要求。
第2防火分區:物業開發設備管理用房區設置一個直通地面的安全出口,滿足規范要求。相鄰防火區之間設有2處防火門,直達設備與管理用房的疏散防火門處于兩個安全出入口中間,與最近的安全出人口的距離不大于40m,滿足規范要求。
物業開發安全疏散寬度計算:1813.63m2x60%÷100=10.82m。
因此,物業公共區共設置3個安全出口作為人員疏散使用,疏散樓梯寬度為4.5m+2.2m+6m=12.7>10.82m,滿足疏散要求。
4換乘車站、商業開發及車站特殊部位的防火分隔
本站在站臺層換乘通道口部設置防火卷簾,將兩線公共區分隔,換乘樓梯兩側用200mm厚鋼筋混凝土墻進行分隔,并在兩側墻上開兩道防火門。
本站在站廳層與商業相連,在與商業接口位置設特級防火卷簾進行防火分隔,地鐵、商業各一道,并由地鐵及物業開發分別控制。
5建筑構造、材料做法
①防火墻及其他隔墻:采用240厚非粘土燒結多孔磚、M75水泥砂漿砌筑到樓板底。樓板:采用鋼筋混凝土澆筑。風閥墻:采用鋼筋混凝土澆筑,在設備招標后實施。
②防火門窗:防火門等級選用甲級,采用防火卷簾門時應達到背火面溫升耐火極限≥3h。車控室觀察窗采用C類甲級防火玻璃。
③當發生火災時,要確保任何地方的防火門(包括公共區域與設備管理區連接處、消防專用通道、安全出入口、防煙霧樓梯以及各聯絡通道等)不需要鑰匙等工具就能開啟,且將使用標志貼在清晰顯眼的地方。
④防火卷簾及管道穿墻的處理:采用具有耐火極限的防火封堵物將防火卷簾與建筑構件之間的縫隙以及設備管道與防火墻、樓板及防火分隔物的縫隙填充滿。
⑤擋煙垂壁:擋煙垂壁耐火極限不小于0.5h,燃燒性能為不燃燒A級。
6其他防火措施
6.1健全的安全疏散設置
為了保障安全出口暢通無阻,禁止在通道上設置障礙。另外,針對安全疏散路線和距離要進行合理規劃設計,提高疏散路線的安全系數,同時完善疏散指示標志和導向標志。
6.2制定應急預案
應急方案要進行現場模練以檢測是否可行。其次,要對工作人員進行應急能力培訓,當遇到火災情況時,可做到及時報警、及時處理、及時自救,保障責任和義務真正落到實處。
6.3普及地鐵火災逃生知識
由于地鐵中的乘客們是地鐵逃生疏散的主體,只有廣大民眾的消防意識增強了,才能防微杜漸。因此,要借助各種民眾喜聞樂見的手段,宣傳防火、滅火、人員救護等方面的知識。
6.4加強實時監控管理
首先,要時刻做好監控運行預警;其次,建立監控管理制度,做到及早發現、及時處理,保障將損失降低最低。
7結語
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軌道交通已成為人們緩解城市交通擁堵的首選出行方式,乘坐地鐵作為一種便捷的交通方式被人們所認可。地鐵車站作為地鐵交通中人流量最大的樞紐,給交通運輸帶來便利的同時,防火意識需要防微杜漸,所以,在和諧社會建設的新時期,加強對地鐵車站建筑防火及安全疏散設計,對確保公眾安全和保障社會正常運行具有重要意義。地鐵車站建筑工程是大型綜合建筑項目,百年工程,通常投入資金巨大,影響因素復雜,設計規劃與建設實施周期長,在城市的發展和居民的生活有很大影響。車站防火與安全疏散的設計影響到車站建筑的整體布局。并不是一個專業的事情,需要建筑、結構、綜合監控、給排水、環控等專業密切配合,要以謹慎專業的態度來設計研究,把人民的安全及利益放在首位,才能設計出安全可靠可持續發展的地鐵車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