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曄
他本來已是孝子,可是提及一件事仍感羞愧。二十多年前他去云南旅游,看到一個冰清玉潔的鐲子,于是動了心。他想到老婆跟自己結婚這么多年,都沒有一件像樣的首飾,便花了兩千元給妻子買了個翡翠鐲子。
買好后,他向門口走去。這時,迎面來了一對老年夫婦,大爺勸大媽買一個鐲子做紀念,大媽輕輕搖搖頭。就在擦肩而過的剎那,他聽見了大媽低語:“看看也就罷了,兒子剛買房子,省下錢貼補他們吧!”
他的腳步戛然而止,站在那里許久。他想起了自己的母親,一直為自己操勞,年輕時陪嫁的鐲子為了供自己讀大學早就賣了。
想起母親一直為自己操勞,他毅然回到了柜臺前,認真挑選了與母親的鐲子非常相似的一款,但終究選擇的是大概500元的一個。即使現在他還內疚,常常捫心自問,為什么不選擇更好的那一款。
回到家里,母親開心得像個孩子,說這就是當年自己的那個玉鐲。她輕輕地戴上,左看右看,就是舍不得摘下來。母親說一定很貴吧,他搖搖頭,只是輕輕地哼了一聲。
本來不怎么愛打麻將的母親開始招呼人來家里打麻將,而且在抓牌或出牌的時候,總愛把自己的袖口挽起來,有時還是高高的。這時常有人會說:“老姐的鐲子很好呀。”母親就會自豪地說:“那當然,我兒子買的!”她此刻還停下來既不抓牌也不出牌,目光把三個人都掃一遍,才嘴角上揚地說:“我兒子從云南帶回來的,5000多元呢!”不等人家問價格,她就自報家門。然后得意地笑笑,麻將桌上一片感慨贊嘆,夸她有個好兒子,真有福氣。母親笑成了一朵花。
他覺得臉上臊得慌。客人散后,他悄悄地把母親拉到一邊,吞吞吐吐地告訴母親以后別炫耀了,其實那鐲子是500元不是5000元。母親摩挲著玉鐲,笑了:“傻孩子,這成色媽媽還不懂嗎?好在街坊鄰居都不是行家!”他吃驚地看著母親,母親把手輕輕地放在他的手上,“媽媽啥都懂,你媳婦不容易,待她好是你的本分,媽媽什么都不需要,別說你買了這玉鐲,就是不買,媽媽也不會計較的!”
他的眼淚再也抑制不住,母親收回手,撫摸著腕上的鐲子,語重心長地說:“兒子,不要多慮了,這鐲子在媽媽心中的分量何止500元,它就是無價之寶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