槐中美,古曉珊,田春芳
(廣東省深圳市鹽田區人民醫院婦產科 廣東 深圳 518000)
異位妊娠是指受精卵在子宮體腔以外著床,它是常見的婦產科急腹癥之一,亦是造成早孕期孕婦死亡的主要原因[1]。異位妊娠以輸卵管妊娠最常見。由于輸卵管管腔狹小、管壁薄,同時輸卵管肌層血運豐富,故發生輸卵管妊娠時,受精卵易侵蝕肌層和漿膜,形成輸卵管妊娠破裂,引起急性大量腹腔內出血,危及患者生命。臨床上對于輸卵管妊娠的手術治療主要有腹腔鏡輸卵管開窗取胚術和腹腔鏡輸卵管切除術,目前對于兩種手術方式治療輸卵管妊娠的效果尚無統一認識[2]。本研究回顧性分析2018年5月1日—2019年4月30日在我院接受手術治療的94例輸卵管妊娠患者,通過對其相關臨床資料進行收集及統計分析,比較腹腔鏡輸卵管開窗取胚術與傳統腹腔鏡輸卵管切除術對異位妊娠療效及對術后宮內孕發生率及異位妊娠再發率的影響。
選取2018年5月1日—2019年4月30日在我院接受手術治療的94例輸卵管妊娠患者為研究對象。所有患者均于術前經陰道彩超未發現宮內孕囊,附件區見直徑<5cm的未破裂混合性包塊。所有患者均排除活動性出血、既往異位妊娠史、嚴重盆腔粘連及相關手術禁忌證。患者及家屬均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根據接受手術方式的不同,把94例患者分為切除組和開窗取胚組,各47例。其中,開窗取胚組患者年齡在25~41歲,平均(30.7±3.3)歲;平均停經天數(28.7±5.2)d;術前血β-HCG平均為(2113±132)IU/L;妊娠部位峽部10例,間質部7例,壺腹部30例。切除組患者年齡在25~40歲,平均(30.9±4.0)歲;平均停經天數(27.1±4.9)d;術前血β-HCG 平均為(2210±82)IU/L;妊娠部位峽部8例,間質部8例,壺腹部31例。兩組患者基線臨床資料比較無統計學差異(P>0.05)。
開窗取胚組:腹腔鏡下,于輸卵管妊娠物部位系膜作一縱行切口,長約1~2 cm,使用勺鉗將輸卵管內妊娠組織物鉗夾出或擠出。清除妊娠組織物后,予0.9%氯化鈉溶液充分沖洗病灶,檢查有無滲血或組織物殘留。經徹底止血之后,創面開窗口曠置。于患側輸卵管近端切口處予50 mg甲氨蝶呤局部注射,以預防持續性異位妊娠。切除組:腹腔鏡下,確認患側輸卵管,檢查對側輸卵管外觀無異常后,行患側輸卵管切除術。兩組均于術后常規應用抗生素預防感染。
記錄兩組患者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術后住院天數,術前和術后 1、3、7 d血β-HCG水平。隨訪1年,統計宮內妊娠發生率及異位妊娠再發率。
本研究采用SPSS 21.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分析,計數資料用頻數和百分比(%)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非正態分布的計量資料采用中位數和四分位數[M(SD)]表示,采用非參數秩和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開窗取胚組與切除組的術中出血量、手術時間及術后住院天數如表1所示。兩組平均術中出血量分別為(10.2±2.1)mL 和(20.7±2.7)mL,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的手術時間及術后住院天數均無統計學差異(P>0.05)。
如表2所示,開窗取胚組與切除組患者術前血β-HCG水平無統計學差異(P>0.05),術后各個觀察時間點血β-HCG 水平無顯著差異(P>0.05)。
對兩組患者均進行為期1年的術后規律隨訪。開窗取胚組和切除組的術后1年宮內妊娠發生率分別為63.8%和42.5%,差異有統計學差異(P<0.05);異位妊娠再發率分別為6.4% 和4.3%,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表3術后1年兩組宮內妊娠發生率及異位妊娠再發率比較[n(%)]
近年來,異位妊娠的發病率逐漸升高,同時異位妊娠患者呈年輕化趨勢。因此,如何在治療異位妊娠的同時盡量降低對輸卵管的損傷、提高患者術后受孕率成為婦產科醫師關注的重點[3]。輸卵管妊娠是最常見的異位妊娠類型,約占所有異位妊娠的95%。輸卵管妊娠破裂或流產可導致急性腹內炎癥或腹腔內大出血,嚴重危及患者的生命。目前,臨床上治療輸卵管妊娠的手術方式主要有腹腔鏡輸卵管切除術和腹腔鏡輸卵管開窗取胚術。腹腔鏡輸卵管切除術需要將患側輸卵管切除,能較為徹底地清除異位妊娠病灶并快速止血。但由于缺失一側輸卵管,患者術后的受孕率明顯下降,這對有生育要求的患者造成極大的不良影響[4]。隨著微創手術技術在婦產科領域的逐漸推廣,采用腹腔鏡輸卵管開窗取胚術治療輸卵管妊娠越來越常見。腹腔鏡輸卵管開窗取胚術不需要切除患側輸卵管,僅將輸卵管妊娠物清除,因此能最大限度地保留輸卵管的結構及功能完整性,從而減少對患者的生育功能的影響。然而,有研究顯示,輸卵管開窗取胚術相較輸卵管切除術可能更易造成輸卵管妊娠組織物殘留,增加術后持續性異位妊娠及復發的風險。亦有報道稱,盡管與輸卵管切除術相比,輸卵管開窗取胚術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加術后宮內妊娠率,但由于其對異位妊娠組織物的清除能力較差,術后異位妊娠的再發率明顯提高[5]。因此,腹腔鏡輸卵管開窗取胚術和腹腔鏡輸卵管切除術對輸卵管妊娠的治療效果孰優孰劣,目前尚無統一認識。
在本研究中,按手術方式的不同將納入研究的輸卵管妊娠患者分為兩組。其中,對接受腹腔鏡輸卵管開窗取胚術的患者,我們在術中加用甲氨喋呤以最大程度清除異位妊娠病灶[6]。本研究收集圍術期相關臨床數據及術后妊娠資料,比較兩種手術方式對輸卵管妊娠的治療效果。本研究結果表明,兩種手術方式在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及術后住院天數方面無顯著差異(P>0.05),兩組患者術后血β-HCG水平的下降及異位妊娠再發率均無顯著差異(P>0.05),這表明兩種手術方式對輸卵管妊娠的治療效果相當。然而,在術后宮內妊娠率方面,接受腹腔鏡輸卵管開窗取胚術的患者,術后1年宮內妊娠率明顯高于接受腹腔鏡輸卵管切除術的患者(63.8%VS 42.5%)。由此可見,腹腔鏡輸卵管開窗取胚術能更好地保留患者的生育功能,有利于術后受孕。
綜上所述,對于輸卵管妊娠,行腹腔鏡輸卵管開窗取胚術,其治療效果與腹腔鏡輸卵管切除術相當,但前者有利于保留患者生育功能,值得臨床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