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利梅,唐津渝,吳修建(通訊作者)
(1重慶醫科大學附屬永川醫院腫瘤科 重慶 402160)
(2重慶醫科大學附屬永川醫院燒傷科 重慶 402160)
(3重慶醫科大學附屬永川醫院耳鼻喉科 重慶 402160)
腫瘤屬于重大疾病,威脅著人們的健康,也是多發疾病的一種。在腫瘤科的學習中,護理人員的工作內容繁重,如何照顧好患者的住院期間生活,給予心理安撫,做好家屬溝通工作等,都需要結合實際情況來做出調整。除了專業知識的應用外,護理人員的應變能力、觀察能力、分析問題能力、團隊協作能力都會影響到患者的治療[1]。由此,在面對實習護生的時候,我們推薦應用PBL教學法,逐步培養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并在PDCA循環護理方案下,提升個人能力。由此,本次實驗選取2018年3月—2019年12月前往我院腫瘤科實習的60名護生作為研究對象,進一步分析護理教學工作的應用成果。
實驗選取2018年3月—2019年12月前往我院腫瘤科實習的60名護生作為研究對象。通過隨機抽簽分為兩組。在實習護生的資料中,觀察組有男生2人,女生28人,年齡18~26歲,平均年齡(22.7±1.8)歲,對照組有男生1例,女生29例,年齡18~26歲,平均年齡(21.9±1.3)歲。兩組一般資料比較,無顯著差異(P>0.05)。所有實習生在校內考核上成績優異,且能夠在實習過程中有良好的學習態度。
對照護生采用常規教學模式,主要是案例教學講解,分析以往患者的護理措施。
觀察組則為PBL教學法結合PDCA循環教學。具體教學方案如下:
在PBL教學法中,由帶教老師護生按5人一組的方式進行分小組教學,帶教教師為主治醫師以上職稱的,帶教內容為腫瘤科相關知識。在帶教中,教師需要給醫學生們展開典型病例的講解,將患者的一般資料情況告知護生,讓護生能夠了解患者的情況[2]。接著,教師根據患者的病情指導醫學生們提出自己的問題,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積極鼓勵醫學生們提出所看到的問題和不理解的地方,然后由護生按照之前的分組進行討論,并最終分別給出各自的護理建議,歸納為執行方案。然后教師帶領學生們進行實際操作,并在旁邊進行指導,總結實操中的問題,再對護生們提出的問題和解決方案進行總結分析。
在PDCA循環教學的應用中,可分為4個階段。第一階段則是對帶教計劃的解讀分析,考慮護生的專業情況,結合腫瘤科的特點,把控教學質量。第二階段則是實施,即對護生進行科室介紹,明確教學目標,并對護生掌握的情況進行記錄。在帶教過程中,一方面確保患者護理安全的前提下,允許護生進行實際操作,并指導護生多思考、多鍛煉,無論是自己操作還是觀察他人操作,都要注重問題總結。此外,結合危重癥患者的查房、課題分析、情境模擬等,熟悉護理人員的日常工作。第三階段則是護生綜合能力指標的考核,包括理論知識、案例分析能力、以及最終的操作實踐能力考核,評估護生的學習成果。第四階段則是處理,即注重護生對教學上的反饋,總結教學經驗,以便于調整教學計劃[3]。通過和護生的交流,可以了解到帶教期間的問題,以及學生的吸收、學習結果,這能夠為下次教學工作指明方向。
(1)護生的學習成果,可以從理論知識、案例分析能力、以及實踐操作能力上開展考核,每個項目均為百分制。(2)護生對教學的滿意度,可以從教學內容、教學方案、教學進度等方面進行問題設置,通過問卷調研進行實際情況的了解,可分為滿意、基本滿意和不滿意。
采用SPSS 19.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計數資料行χ2檢驗,采用[n(%)]表示,計量資料行t檢驗,采用(±s)表示,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從護理教學的質量上看,觀察組護生的教學質量優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如表1所示。
表1 兩組護生的學習成績對比(±s,分)

表1 兩組護生的學習成績對比(±s,分)
組別 人數 理論知識 案例分析能力 實踐操作能力對照組 30 88.5±3.3 81.6±3.3 87.9±3.5觀察組 30 93.1±2.9 86.5±3.5 91.1±2.7 t 5.635 5.147 4.968 P<0.05 <0.05 <0.05
在護理教學的滿意度的調查上,觀察組護生的滿意度為93.33%,明顯優于對照組的73.33%,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如表2所示。

表2 兩組護生對護理教學工作的滿意度評價[n(%)]
為了能夠適應當下護理工作的變化,提升對護生的教學質量,從教學內容、教學方式上進行改革,具有必要性。PBL教學法是以問題為導向的教學方式,其采用的教學模式主要是小組教學,將小組集合起來,圍繞著某一個疾病的具體護理方案或者某一具體護理措施、觀點展開探討,加強護生之間的互相學習、相互合作的能力[4]。這種教學方式與傳統模式大不相同,傳統的教學主要是理論學習,缺乏相互交流,更多的是聽從帶教老師整理的護理方案要點,記錄和掌握。而PBL教學法是將知識與實踐結合展開教學,可以很好地提高護生個人的思考能力、發現問題的能力,從而提升了教學的豐富性[5]。
除此之外,本次調研還結合了PDCA循環教學模式。PDCA指的是持續質量改進方案,其可以作為單一的護理方案,也可以將其應用在護生教學中。通過聯合應用這一模式,能夠對不同能力的護生進行差異化教學,從教學計劃上進行調整,在保障腫瘤科日常工作正常開展的基礎上,給予護生更多的臨床體驗,從患者病情資料分析、整理,到如何提供給患者優質的護理服務著手,通過一次次親身體驗來提升對護理工作的認識,肩負起護理人員的責任[6]。此外,要深入分析護生在教學期間存在哪些學習上的困惑,這就需要結合PBL教學,在小組間先進行問題分析,對接下來的護理方案可以通過資料查閱、個人建議分享等,提升每位護生對患者護理措施的認識,在結合個人思考的基礎上可以加深認識[7-8]。在操作能力上也可以逐步提升,而這些也需要帶教老師的指導和提醒,并在最后進行經驗分享、問題總結。正是這種理論到實踐、實踐反過來再來充實理論的反復練習過程,而PBL教學方法和PDCA循環教學模式的應用,為當下的護生提供了這一學習方式和機會,這也是護理帶教教學計劃制定的一次革新[9-10]。在一定程度上我們認為,觀察組護生的教學模式減少了傳統模式的束縛,形成雙向交流的新型師生關系,并提升了整體教學質量。
綜上所述,采用PBL教學法結合PDCA循環教學模式,對于腫瘤科護生的教學質量提升具有不錯的成果,不僅從帶教老師個人水平、教學方式上提出了新的方式,也能夠符合教學特點和學生學習需要,故而具有臨床應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