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丹丹
(鄭州大學第二附屬醫院血液腫瘤科 河南鄭州 450014)
多發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是一種較常見的血液系統惡性腫瘤,臨床表現多不典型,易誤診,預后不良。患者經藥物治療后臨床癥狀有所緩解,但僅采用藥物治療會導致患者出現藥物性依賴,加之持續劇烈骨痛,降低患者睡眠質量,嚴重影響疾病康復[1~2]。合理的護理干預對改善患者疼痛和病情恢復具有重要作用。集束化護理以循證醫學為依據,從疼痛管理、家庭支持、睡眠護理等方面為患者提供科學化、連續性護理干預,從而減輕患者疼痛程度,促進患者康復[3]。本研究將集束化護理應用于MM患者,旨在探討其對患者疼痛和睡眠質量的影響。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我院2018年4月~2020年4月收治的MM患者78例,按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39例。觀察組女19例,男20例;年齡42~69歲,平均年齡(55.68±5.24)歲;國際分期體系(ISS)分期:Ⅰ期15例,Ⅱ期14例,Ⅲ期10例。對照組女18例,男21例;年齡42~69歲,平均年齡(55.45±5.24)歲;ISS分期:Ⅰ期14例,Ⅱ期13例,Ⅲ期12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本研究經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納入標準:符合《中國多發性骨髓瘤診治指南(2017年修訂)》[4]診斷標準;患者自愿與本研究且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病情危重者;嚴重認知、溝通障礙者。
1.2 護理方法 對照組實施常規護理干預,發放健康宣傳手冊,詳細向患者講解MM發病機制、護理注意事項;囑患者嚴格遵循醫囑按時按量服藥,注意觀察服藥后不良反應,出現異常立即匯報醫生處理;囑患者戒煙戒酒,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觀察組在此基礎上實施集束化護理:(1)健康指導,鼓勵患者每日飲水≥2 000 ml,多食水果蔬菜,采用手掌環形按摩腹部,預防便秘,5~10 min/次,2次/d;指導患者以平臥休息為主,采用硬板床或硬床墊保護腰椎,鼓勵患者行散步、打太極等適度有氧運動,注意動作緩慢、幅度不宜過大。(2)針對性疼痛管理,采用視覺模擬評分法(VAS)評估患者疼痛程度,輕度疼痛患者(VAS≤3分)采用非藥物鎮痛,指導患者冥想、深呼吸、聽音樂等,轉移對疾病和疼痛注意力;重度疼痛患者(VAS為4~6分)采用物理療法結合放松療法,熱敷患者疼痛部位,溫度以患者耐受為宜,并行推拿按摩,注意手法輕柔、力度適中,20 min/次,3次/d;重度疼痛患者(VAS≥7分)采用三階梯鎮痛藥物干預,密切觀察患者疼痛緩解持續時間、用藥反應,依據患者身體恢復情況適當調整藥物劑量。(3)家庭、社會支持,加強家屬健康教育,講解不良行為和態度對患者的負面影響,囑家屬多給予患者關心、照護;每周舉辦病友聯歡會,鼓勵患者相互交流、分享康復心得,列舉疾病治愈成功病例。(4)睡眠干預,囑患者睡前熱水泡腳、按摩腳底,聆聽曲調柔和音樂,并行全身肌肉收縮放松鍛煉;晚餐不宜過飽,睡前禁飲濃茶、咖啡等飲料;指導患者控制午睡時間在20~30 min,嚴重失眠者遵醫囑給予適量安眠藥物。(5)超聲藥物透入法,采用型號為HB810A的超聲治療儀(蘇州好博醫療器械有限公司),依據患者病變部位選擇相應主穴、配穴和壓痛點,將帶有紅花、透骨草、獨活、威靈仙等中藥制成中藥貼片的電極板置于所選穴位,依據患者耐受程度調節相應強度,20 min/次,1次/d,10次為一個療程,共2個療程。
1.3 觀察指標(1)疼痛程度。干預前及干預20 d后采用VAS評分法,標尺兩端標有0~10的數字,輕度為1~3,中度為4~6,重度為7~10,評分高則疼痛越嚴重。(2)睡眠質量評分。干預前及干預20 d后采用匹茲堡睡眠質量指數量表(Pittsburg Sleep Quality Index Scale,PSQI)評價,包括睡眠質量、入睡時間等6個維度,采用0~3分4級評分法,總分21分,得分高表示睡眠障礙嚴重。(3)滿意度評分。于患者出院前采用患者滿意度量表(Client Satisfaction Questionnaire,CSQ-8)評估,包括服務態度、住院環境、操作技術等8個條目,采用4級評分法評估,分值范圍8~32分,評分與滿意度呈正相關。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2.0統計學軟件分析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等級資料用秩和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干預前后疼痛程度比較 干預前兩組疼痛程度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觀察組疼痛程度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干預前后疼痛程度比較[例(%)]
2.2 兩組干預前后PSQI、CSQ-8評分比較 干預前,兩組PSQI評分、CSQ-8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觀察組PSQI評分低于對照組,CSQ-8評分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干預前后PSQI、CSQ-8評分比較(分,±s)

表2 兩組干預前后PSQI、CSQ-8評分比較(分,±s)
組別 n PSQI干預前 干預后 CSQ-8對照組觀察組tP 39 39 16.38±2.12 15.97±2.14 0.850 0.398 13.52±2.03 7.86±2.01 12.373 0.000 23.54±3.16 28.21±3.18 6.505 0.000
MM患者長期遭受疾病疼痛折磨,多伴有不同程度焦慮、抑郁情緒,導致患者睡眠障礙,降低機體免疫力,使病情進一步惡化,加重患者心理壓力和經濟負擔[5]。常規護理以疾病護理為中心,護理人員常被動遵循醫囑實施護理干預,護理措施較為籠統,缺乏針對性、系統性,常會忽視患者睡眠、心理干預,整體護理效果不佳。
本研究結果顯示,干預后觀察組疼痛程度、睡眠質量評分低于對照組,護理滿意度高于對照組,表明集束化護理能夠緩解MM患者疼痛程度,促進睡眠質量和護理滿意度的提高。董晶等[6]研究結果表明,集束化護理能夠降低MM患者疼痛程度,提高護理滿意度,與本研究結果基本相符。集束化護理的實施,由單純疾病護理方式轉為整體身心護理,使護理措施更具針對性和科學性,更加符合生物-心理-社會現代醫學模式,有助于促進患者康復[7]。針對患者疼痛程度不同采取相應疼痛護理干預,實現差異化管理,采用放松療法、物理干預等措施,轉移患者注意力,能夠有效降低患者疼痛程度,對于改善睡眠質量具有積極意義。健康指導和病友交流會的開展,能夠促使患者獲得積極同伴支持,使其意識到行為和態度對病情的影響,樹立疾病康復信心,促進健康行為的形成,有助于緩解患者疼痛感和不良情緒[8~9]。集束化護理通過加強睡眠干預,改善患者睡眠習慣,適當運動不僅能夠使患者感到身心放松,消除緊張情緒,還能夠改善體內血液循環,有助于促進睡眠[10]。低頻超聲具有抗炎作用,能夠改善微循環,促進水腫、浸潤消散,在此基礎上加用具有活血通絡、溫經散寒作用的中藥貼片,能夠產生局部藥物透皮的疊加作用,使藥物直達病所,從而緩解患者疼痛,提高護理滿意度。
綜上所述,集束化護理在MM患者中應用效果良好,能夠降低患者疼痛感,提高睡眠質量和護理滿意度,促進患者康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