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崇閑 蔡艷 李儒 彭勇進 李土惠
甲狀腺癌是一種較為常見的腫瘤疾病,具有較高的發病率,然而由于甲狀腺具有特殊的生理結構,因而需要對其進行全面有效的檢查,以便能夠有效的明確結節情況[1]。以往因缺少有效的技術條件,僅能夠使用常規的方式進行檢測,然而卻未能夠獲得良好的診斷效果。伴隨著檢測技術的不斷發展更新,目前臨床中多使用甲狀腺超聲檢測方式,對于甲狀腺結節良惡性的診斷具有良好的效果,隨著技術與經驗的進一步推進,結節縱橫比≥1、邊緣是否規則、低或極低回聲圖像、結節內的微細鈣化已成為惡性甲狀腺結節的重要預測因子[2]。在甲狀腺超聲檢測方式中,≤1 cm 的結節檢出率獲得顯著的提升,但對于未具有典型邊緣、結節血流、微細鈣化的結節卻無法進行精準判斷,而當使用甲狀腺結節超聲縱橫比方式后則能夠獲得良好的判斷[3]。本文將探討甲狀腺結節超聲縱橫比診斷甲狀腺癌的臨床結果與價值。
1.1 一般資料 回顧性分析2018 年9 月~2021 年2 月 本院收治的130 例(146 個結節)經病理檢查確診為甲狀腺癌患者的臨床資料,男79 例,女51 例;年齡39~78 歲,平均年齡(53.5±8.3)歲。經病理診斷共檢出146 個結節,均為乳頭狀癌。依據結節直徑不同將其分為1 組(結節直徑≤1 cm,110 個結節)及2 組(結節直徑1.1~2.0 cm,36 個結節)。
1.2 納入及排除標準
1.2.1 納入標準 ①均符合甲狀腺癌的臨床診斷標準;②家屬對于本研究使用的檢測方式表示同意,且所有患者均自愿參加檢測。
1.2.2 排除標準 ①無法積極配合完成檢測過程;②患有其他惡性腫瘤疾病。
1.3 方法 患者進入檢查室后輔助其采取仰臥位,將一軟枕墊于患者的肩部,以便能夠將其肩部抬升,確保頸部能夠充分顯露,分別對患者甲狀腺左右葉及峽部進行橫切面與縱切面掃查,對結節大小、回聲、邊界、血流、鈣化情況進行嚴格記錄。同時對患者的頸部淋巴結有無腫大及淋巴結內部回聲特征情況進行觀 察,將獲取的圖像存入機器并上傳至影像信息系統進行處理。
1.4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患者A/Tc≥1、A/T1≥1 的診斷準確率。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2.0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1 組患者的A/Tc≥1 診斷準確率為82.73%、A/T1≥1診斷準確率為75.45%,均高于2組的52.78%、33.33%,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的A/Tc≥1、A/T1≥1 診斷準確率比較 [個(%)]
甲狀腺癌是一種較為常見的惡性腫瘤疾病,在我國具有較高的發病率,具有病情隱匿性強的特點,且缺乏較為明顯的臨床癥狀,患者的臨床表現為甲狀腺內出現質地硬且固定的腫塊,常伴以周圍組織侵犯等癥狀,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臨床早期診斷難度,嚴重影響患者的身心健康[4]。
通過查閱相關的資料顯示,1988 年世界衛生組織(WHO)將最大徑≤1 cm 的甲狀腺癌稱之為甲狀腺微小癌,并且通過對目前臨床中的實際情況進行觀察可知,在甲狀腺外科接收的患者中,微小癌患者的數量最多,產生該種情況的主要因素即為醫院經常開展常規檢 查,并且諸多醫生近年來不斷的加強對甲狀腺結節的認識[5]。以往諸多患者由于缺少對甲狀腺癌疾病的認知,因此當發現頸部出現腫塊時才進行就診,此種甲狀腺結節的體積較大,而結節大小在預測惡性病變中并未具有顯著的意義,因此如何識別小結節,尤其是 ≤1 cm 結節的良惡性成為近年來甲狀腺外科重點關注的問題。
2012 年8 月出臺的《甲狀腺結節和分化型甲狀腺癌診治指南》,通過對其中的內容進行解讀可知,當使用超聲方式進行檢測后發現若出現實質性低回聲結節、結節內血供豐富、結節形態和邊緣不規則、微小針尖樣鈣化等情況,則在較大程度上提示為癌性結節,但該指南中并未提及結節縱橫比≥1 的超聲價值。依據周玲燕等[6]的研究顯示,作者選取多灶甲狀腺乳頭狀癌中微小癌灶患者,對其實施超聲檢測,通過對檢測結果的特征進行綜合分析發現,甲狀腺結節超聲縱橫比診斷技術具備簡單、無創、邊界等優勢,對于甲狀腺結節良、惡性診斷有著良好的診斷效果,結節內的血流信號無法有效的對結節的良惡性進行鑒別。依據國外相關的學者研究發現,甲狀腺結節縱橫比≥1 對于診斷甲狀腺癌具較高的特異性。就本研究結果而言,1 組患者的A/Tc≥1 診斷準確率為82.73%、A/T1≥1 診斷準確率為75.45%,均高于2 組的52.78%、33.33%,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與吉日等[7]的研究結果相 近;隨著結節直徑的不斷增加,縱橫比≥1 對于結節良惡性的鑒別診斷價值不斷下降。目前國外關于A/T 的相關研究主要是指最大前后徑/左右徑,我國也有相關學者對最大前后徑/左右徑進行了研究,并且獲得了類似的結果[8]。依據國外相關學者的研究內容可知,作者認為出現甲狀腺癌早期會出現縱橫比≥1 的原因在于對患者實施甲狀腺超聲檢查時,探頭對甲狀腺及結節施壓,良性結節較易發生變形,但對于惡性結節而言,由于其質地較硬,因而不易變形。通過相關國內學者[9]的研究顯示,甲狀腺癌早期會出現縱橫比≥1 的原因可能在于在甲狀腺癌疾病早期階段,結節前后方向上的癌細胞主要處于分裂期,其他方向上的癌細胞主要處于相對靜止期,使得結節左右徑或上下徑明顯小于前后徑;然而隨著疾病的不斷進展,結節的直徑也不斷增大,其在前后方向的生長受到甲狀腺包膜的限制而出現上下或左右方向的浸潤性生長。本研究所選取的病例經病理分析顯示均為甲狀腺乳頭狀癌,并未納入濾泡狀癌、髓樣癌、未分化癌等病例。對所選病例的146 個甲狀腺惡性結節手術病理與超聲的對照結果研究發現,對于甲狀腺結節,尤其是最大徑≤1 cm 的甲狀腺微小癌,甲狀腺結節超聲縱橫比≥1 具有較高的診斷準確率。超聲顯示實質性低回聲或極低回聲、邊界不清、縱橫比≥1、微小鈣化等惡性特征為依據制定的甲狀腺影像與數據報告系統,是較為可靠的診斷甲狀腺乳頭狀癌的依據,通過觀察可知,在上述依據中,縱橫比≥1 是最為客觀、臨床醫生最易理解的指標,可 作為初步篩選細針穿刺細胞學檢查的一個較為適合的指標。
綜上所述,在甲狀腺癌患者的診斷中應用甲狀腺結節超聲縱橫比診斷效果更佳,能夠有效檢查出早期病變,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能夠提高患者配合治療的積極性,但在具體的診斷過程中需要根據實際需求選擇診斷方式,必要時可以采用聯合診斷的方式提高確診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