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福安
近些年來,妊娠糖尿病的發病率呈現出不斷升高的趨勢。妊娠糖尿病主要是指妊娠過程中發生或者第1 次發現的糖尿病,糖尿病孕婦中>80%為妊娠糖尿病,在生產后,大多數妊娠糖尿病患者糖代謝情況恢復正常,但發現將會增加患2 型糖尿病的幾率,孕婦患糖尿病的原因較為復雜,但是對母體和胎兒危害較大,必須引起重視[1,2]。該疾病的發生極易誘發不良妊娠結局,從而導致孕婦出現早產等情況,而對于新生兒而言,則經常會出現如低血糖等迫切需要治療的疾病。基于此種現象,產科學開始將妊娠糖尿病作為研究的重點。大部分孕婦孕期經常會存在各種級別的感染表現,其對妊娠的負面影響較大[3]。本研究主要將既往行陰道分泌物檢查的妊娠糖尿病孕婦作為研究對象,然后選擇臨床中比較多見的,而且對母嬰產生較大不良影響的支原體和無乳鏈球菌,旨在通過對這兩種病原體的分析,達到改善不良妊娠結局的目的,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隨機選擇2018 年3 月~2019 年3 月于本院行陰道分泌物檢查的100 例妊娠糖尿病孕婦作為妊娠糖尿病組,孕周30~37 周,平均孕周(34.45± 2.31)周;年齡20~35 歲,平均年齡(25.32±3.42)歲。另選擇同期100例正常孕婦作為常規組,孕周30~37周,平均孕周(34.34±2.34)周;年齡21~36 歲,平均年齡(25.48±3.53)歲。兩組孕婦的孕周、年齡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納入及排除標準
1.2.1 納入標準 ①孕婦均明確診斷為妊娠糖尿病,均為單胎次,所有孕婦的病例資料和病史資料完整;②正常接受治療;③孕婦對于本研究均自愿,并且符合倫理道德。
1.2.2 排除標準 ①患有多種妊娠合并癥,或者高齡產婦;②糖尿病妊娠者;③精神系統疾病或者意識障礙性孕婦;④患有傳染性強疾病以及患有免疫方面疾病者;⑤依從性差、不積極配合及拒絕參加研究者。
1.3 方法 兩組研究對象均檢測生殖道分泌物支原體感染、無乳鏈球菌感染情況。
支原體檢測方法:支原體試驗劑盒所采取的培養方法以微生物為主,并按照支原體無細胞壁所具有的特征,采取相應數量的抗生素,從而保證標本中其他微生物不會得到瘋長的機會,而利用添加營養劑則能夠讓支原體得到飛快的生長,再按照解脲支原體利用尿素產堿的特點,使得酚紅變色,進而明確支原體是否存在生長的情況。
無乳鏈球菌檢測方法:根據臨床檢驗操作的各項步驟,采集孕婦的宮頸分泌物拭子實施分離培養,均與血平板溶血、雙氧水(H2O2)試驗陰性、環磷酸腺苷(cAMP)陽性菌株相符,采取試劑盒鑒定到種,明確表示為無乳鏈球菌。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2.0 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 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孕婦的支原體感染情況對比 妊娠糖尿病孕婦的支原體感染率高于常規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孕婦的支原體感染情況對比(n,%)
2.2 兩組孕婦的無乳鏈球菌感染情況對比 妊娠糖尿病孕婦的無乳鏈球菌感染率高于常規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孕婦的無乳鏈球菌感染情況對比(n,%)
無乳鏈球菌作為一種特殊的病原微生物,又稱之為B 組鏈球菌,此種病原微生物能夠在女性的陰道內生存,但病理反應比較少,一旦懷孕分娩時就有很大幾率進入到產道內,進而造成產婦出現產褥感染。除此之外,還有一種可能,就是通過產道進入到新生兒體內,最終致使新生兒出現肺炎等嚴重的感染性疾病[4]。如果新生兒感染該種病原菌,經常會出現無法預料的后果,導致新生兒死亡率迅速提升[5]。事實上,在婦科泌尿生殖道感染的病原體中,支原體感染尤為多見,能夠誘發子宮內膜炎等,一旦孕婦感染支原體,極易出現流產等情況。支原體主要在人體的泌尿生殖道中獲取生存的機會,從而誘發不孕不育等,導致妊娠婦女無法獲取良好的妊娠結局,由此加強對其生殖道支原體感染的診斷尤其關鍵[6]。
本研究結果顯示,妊娠糖尿病組孕婦的支原體感染率為42.0%,常規組孕婦的支原體感染率為24.0%。妊娠糖尿病孕婦的支原體感染率明顯高于常規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妊娠糖尿病組孕婦的無乳鏈球菌感染率為16.0%,常規組孕婦的無乳鏈球菌感染率為5.0%。妊娠糖尿病孕婦的無乳鏈球菌感染率明顯高于常規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將上述結果進行分析發現,糖尿病孕婦身體內部所存儲的高糖,在一定程度上為生殖道病原體的生長繁殖提供了可乘之機。由此在實際臨床中,就需要注重糖尿病孕婦生殖道是否存在感染的情況,一旦發現白帶增多,異味明顯等現象時,就必須加強重視,并及時治療,防止出現不良妊娠結局。
細胞外生存的最小微生物——支原體是一類缺乏細胞壁的原核細胞型微生物,大小一般在0.3~0.5 μm,呈高度多形性,形態多種多樣,常見的有球狀、桿狀、絲狀、分枝狀等,其不同于細菌,也不同于病毒,種類繁多,分布廣泛,造成的危害相當大,涉及人、動物、植物及昆蟲等多個領域,對人類健康和科學研究造成的不利影響較大,目前從人體分離的支原體有16 種,對人有致病性的有肺炎支原體、解脲支原體、人型支原體、生殖支原體及發酵支脲解支原體5 種[7,8]。泌尿生殖道感染典型的急性期癥狀與其他非淋病性生殖泌尿系統感染癥狀類似,具體為尿道疼痛以及不同程度的尿急及尿頻表現[9],尤其是當尿液較為濃縮的時候最為顯著,表現為尿道口輕度紅腫,分泌物稀薄,量少,為漿液性或膿性,女性孕婦多見以子宮頸為中心擴散的生殖系炎癥,多數無明顯自覺癥狀,少數重癥患者有陰道墜感[10,11]。當子宮頸發生感染時,主要表現為白帶增多、混濁、子宮頸水腫、充血或表面糜爛,當感染擴及尿道時,患者的主要癥狀是尿頻、尿急、尿道口潮紅、充血、擠壓尿道可有少量分泌物外溢,但很少有壓痛出現[12,13]。
誘發乳腺炎的病原體是無乳鏈球菌,主要在乳牛的皮膚內、乳頭及乳房內生存,傳播途徑是當工作人員人工擠乳或機械擠乳時手部、身體其他部位、儀器會附著細菌,另外蠅類通過接觸乳牛也會接觸到細菌,這種鏈球菌引起乳房炎后不產生明顯免疫力[14]。臨床研究試驗發現,孕婦在產乳期患膿毒血癥及新生兒患腦膜炎的一個誘導因素是感染了無乳鏈球菌。其寄生在產婦生殖道內,可致嬰兒感染的發生,也可引起產后感染、菌血癥、心內膜炎、皮膚和軟組織感染及骨髓炎[15,16]。本文研究發現,生殖道分泌物支原體感染和無乳鏈球菌感染與妊娠糖尿病有關,臨床可以通過檢測以上兩種病原體的感染情況,判斷妊娠糖尿病的治療效果。
綜上所述,妊娠糖尿病孕婦生殖道有很大幾率受到支原體和無乳鏈球菌的感染,基于此,非常有必要對妊娠糖尿病孕婦的生殖道感染情況實施切實有效的預防監測和治療,以此達到改善不良妊娠結局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