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柳
糖尿病腎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是與糖代謝異常有關的腎臟疾病,是糖尿病的一種嚴重并發癥[1],主要表現為蛋白尿、水腫、高血壓,患者尿蛋白濾過、排泄發生異常,腎功能不全是糖尿病患者并發癥,糖尿病腎病引起腎功能不全預后差,治療困難[2]。對糖尿病腎病患者進行及早干預可有效延緩腎臟病發展,保護殘存腎功能。本研究選擇2016 年10 月~2018 年10 月 本院收治的糖尿病腎病患者84 例作為研究對象,分析不同藥物治療的效果,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20 年4~5 月本院收治的糖尿病腎病患者84 例作為研究對象,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分為糖腎方組與常規組,各42 例。糖腎方組中,男20 例,女22 例;年齡47~79 歲,平均年齡(61.2±8.9)歲;病程2~11 年,平均病程(5.4±2.2)年。常規組男19 例,女23 例;年齡45~76 歲,平均年齡(51.5±8.7)歲;病程2~10 年,平均病程(6.1±2.4)年。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診斷標準 ①西醫診斷標準:糖尿病腎病診斷標準參照《中國2 型糖尿病防治指南》診斷標準制定[3];②中醫證候診斷標準參照《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試行)[4]。
1.3 排除標準 糖尿病酮癥酸中毒者;嚴重原發病者;近期應用腎毒性藥物史;糖尿病腎病以外可引起尿蛋白陽性疾病者。
1.4 治療方法 ①常規組患者采用基礎治療,口服二甲雙胍片,250 mg/次,3 次/d;口服阿托伐他汀片,10 mg/次,1 次/d。②糖腎方組患者在基礎治療上加用自擬糖腎方治療,自擬糖腎方的方藥組成:生黃芪60 g,太子參20 g,天花粉10 g,生地黃20 g,五味子10 g,山藥12 g,葛根10 g,白術10 g,生甘草10 g,玉竹15 g,地骨皮12 g,黃精15 g,生山楂10 g,桑葉12 g,紅花6 g,丹參10 g。1 劑/d,早晚各300 ml。兩組患者均治療2 個 療程,1 個療程15 d。
1.5 觀察指標 檢測并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糖脂代謝指標(FBG、2 h PG、HbA1c、TC、TG、HDL-C、LDL-C)及尿白蛋白指標(24 h 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24 h 尿蛋白定量)。
1.6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 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糖脂代謝指標比較 治療前,兩組患者FBG、2 h PG、HbA1c、TC、TG、HDL-C、LDL-C 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患者的FBG、2 h PG、HbA1c、TC、TG、LDL-C水平均低于本組治療前,HDL-C 水平均高于本組治療前,且糖腎方組FBG、2 h PG、HbA1c、TC、TG、HDL-C、LDL-C 水平均優于常規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糖脂代謝指標比較()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糖脂代謝指標比較()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aP<0.05;與常規組治療后比較,bP<0.05
2.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尿白蛋白指標比較 治療前,兩組患者24 h 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24 h 尿蛋白定量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患者的24 h 尿蛋白定量與24 h 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均低于本組治療前,且糖腎方組低于常規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尿白蛋白指標比較()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尿白蛋白指標比較()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aP<0.05;與常規組治療后比較,bP<0.05
糖尿病腎病是糖尿病嚴重并發生癥之一,致病因素眾多,錯綜復雜,有可能與細胞因子、血流動力學、遺傳、糖代謝等因素有關,患者在疾病早期尿液中出現少量白蛋白,隨著病情不斷加重,部分患者會出現大量的蛋白尿,造成腎功能衰竭[5]。糖尿病腎病是現代醫學病名,古代醫學中沒有。糖尿病腎病是由于血糖增高引起的腎臟并發癥,古人科學不發達,不能根據血糖高低定義糖尿病,但是根據“多飲、多食、多尿”可以將糖尿病定義為“消渴”。早在《黃帝內經》中就有“鬲消”、“肺消”等病名記載。對“三消”進行分類,見于宋代竇材的《扁鵲心書》“上消者,《素問》謂之鬲消,渴而多飲,小便頻數。中消者,《素問》謂之消中,消谷善饑,身體消瘦。下消者,《素問》謂之肺消,渴而便 數有膏,飲一溲二。后人又謂之腎消”[6]。《黃帝內經》中《內經五變篇》記載:“五臟皆柔弱者,善病消癉”,《內經本臟篇》記載“五臟脆者,皆善病消癉易傷”,《內經邪氣臟腑病形篇》記載“心脈、肺脈、肝脈、脾脈、腎脈微小,皆為消癉”[7]。明朝醫家張景岳描述糖尿病腎病如下:“治消之法,最當詳辨虛實……若由真水不足,則悉屬陰虛,無論上中下,急宜治腎,必使陰氣漸充,精血漸復,則病必自愈。若但知清火,則陰無以生而日漸消敗,益以困矣”[8]。張景岳論述與現代醫師對糖尿病分型不謀而合,廣州中醫藥大學李紹欽博士在中醫絡病理論與早期糖尿病腎病相關研究中報道,氣陰兩虛證占糖尿病腎病總發病率68.6%[9]。
近年來中醫藥治療糖尿病腎病進展頗多,發現糖尿病腎病腎臟病理改變與多種因素有關,細胞因子功能異常是其中之一。肝細胞生長因子(HGF)具有腎臟組織受損后修復功能[10]。現代藥理學研究顯示黃芪可以擴張血管,增加腎灌注,增強紅細胞變形能力,加速清除氧自由基,對腎臟內皮缺氧有緩解作用[11]。另有研究顯示黃芪中微量元素硒可以延緩腎臟基底膜機械屏 障、電荷屏障受損,減少蛋白尿形成,改善腎功能[12]。牟娜等[13]研究顯示黃芪可以提高血清肝細胞生長因子水平,延緩腎臟纖維化。中藥桑葉的有效提取物桑葉多糖也可以有效改善腎功能,改善糖尿病腎病患者預后,通過降低血清胰島素樣生長因子1 和胰島素樣生長因子結合蛋白質3 表達和信號通路抑制起作用[14]。
作者于門診中發現糖尿病腎病氣陰兩虛證兼雜血瘀居多,臨床表現為倦怠乏力,咽干口燥,口渴喜飲,氣短懶言,五心煩熱,失眠健忘,眩暈耳鳴,溲赤便秘或兼見肢黃芪補中益氣,升陽、實腠理,與山藥益氣陰、固腎精作用相結合,相互為用,益氣生津,健脾補腎,澀精止遺,可以使尿糖轉為陰性,又能補益脾腎,固澀腎精,充實腠理,防止尿蛋白滲漏。桑葉生物堿、黃酮、多糖等[15]成分均可以抑制α 糖苷酶,生物堿活性最強,其中1-脫氧野尻霉素是典型抑制α 糖苷酶有效成分[16-18]。天花粉善于瀉肺胃實熱,生津止渴,治療內熱消渴,氣陰兩傷者。天花粉性寒,用于陰虛燥熱消渴病,清代醫家葉天士創立玉泉丸中重用天花粉補肺胃陰,生津除煩。現代藥理學研究證實,玉泉丸可以降低糖尿病患者血糖,緩解胰島素抵抗,增加胰島素敏感指數[19]。黃精平補肺腎陰,治療精血不足,腰膝酸軟,內熱消渴。現代藥理學學研究黃精可以降血糖,改善腎功能,抗骨質疏松,抗衰老[20]。
綜上所述,糖腎方可以有效降低糖尿病腎病患者的血糖、24 h 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及24 h 尿蛋白定量,對降糖、降血脂、保護腎功能有積極意義,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