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久富
老齡化社會、亞健康、慢性疾病,乃當今社會所面臨的三大課題。為了應對這三大課題,2016年國務院頒布了《“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社會上稱之為“大健康戰略”。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實施健康中國戰略,要完善國民健康政策,為人民群眾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務。”1為了實現這一目標,總書記又提出:“構建養老、孝老、敬老政策體系和社會環境,推進醫養結合,加快老齡事業和產業發展;全面建立中國特色基本醫療衛生制度、醫療保障制度和優質高效的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倡導健康文明生活方式,預防控制重大疾病;堅持中西醫并重,傳承發展中醫藥事業 。”2可謂是:既高屋建瓴,又縝密周全。
汲古溯源,在應對上述三大問題上,歷史悠久的我國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在養老方面,早在春秋時代便有管子的“五行九惠之教”3;在醫治慢性病上,早在戰國至秦漢年間便有“上工治未病”4之說,至于調理亞健康與養生之典籍,更是汗牛充棟。而繼承傳統,結合現實,與時俱進,謀惠民、惠生、惠康之策,乃是全社會的職責與要務。
本期雜志按照李永春主任的布置,由輪值主編崔江紅女士精心策劃,在《健康論壇》欄目里,首先選載了北京協和醫學院衛生健康管理政策學院執行院長、中國老年保健協會會長劉遠立先生所撰寫的“大健康視野下的老年健康事業”一文,著重論述了如何改進老年健康福祉,制定老年健康事業的配套政策,使老年健康事業與產業能夠協同發展。同時,本期特邀南京醫科大學副校長魯翔先生撰寫了“積極推進健康老齡化——國家有規劃,您有行動嗎?”一文,從合理膳食、科學運動、戒煙限酒、調整心態等方面,闡述了自我健康管理的重要性。在《名醫名技》欄目里,由封面人物孟慶義先生撰文介紹了在“養生保健的新理念日新月異、層出不窮”的狀態下,如何構建傳統醫學和西方醫學相結合的橋梁,使之成為中西醫結合的新契合點;并就抗衰老、減緩衰老等問題闡述了真知灼見;在治療癌癥上介紹了三種新方法。
此外,在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的具體措施與做法上,由北京協和醫院專家、國際眼科科學院副主席趙家良先生撰文闡述了老年人視覺健康的重要性,并介紹了診治老年眼疾的先進經驗。同時,針對季節性過敏問題,邀請多位醫師從不同角度論證了過敏與免疫的關系,提出了應對辦法。
雜志銳意改革,既秉承科普健康知識的宗旨,又拓寬范圍,本期薈萃了多篇醫學科普論稿與醫學臨床報告,增強了雜志的專業性與實用性。雖然部分稿件的水平有待于進一步提高,不過在探索的路上,雜志又邁出了新的一步。
時屆仲春,萬物生機盎然,雜志聞春雷而振羽,乘春風而翱翔。敬請廣大讀者雅鑒并不吝賜稿。
2021年3月18日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