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遠立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出:“要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構建養老、孝老、敬老的政策體系和社會環境,推進醫養結合,加快老齡事業和產業發展。”2021年是“十四五”規劃開局之年,也是建黨100周年。《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以下簡稱《建議》)第47條提出,實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其中提到了積極開發老齡人力資源,發展銀發經濟。推動養老事業和養老產業協同發展,健全基本養老服務體系,發展普惠型養老服務和互助性養老,支持家庭承擔養老功能,培育養老新業態,構建居家社區機構相協調、醫養康養相結合的養老服務體系,健全養老服務綜合監管制度。
民政部預測數據顯示,“十四五”期間,全國老年人口將突破3億人,將從輕度老齡化邁入中度老齡化。中國以世界上最大規模、最快速度進入老齡化社會,老年健康事業任重道遠,十三五走向十四五,老年健康事業也將逐步向體系化發展的道路邁進。

通過對老年健康服務政策的演變進行系統性的研究發現1,2017年之后,我國老年健康服務政策發展進程已進入了系統整合階段,從頂層設計、醫養結合、智能技術等領域陸續出臺了多項政策。未來在完善現有政策的基礎上,可制定綜合連續性強,覆蓋城鄉的配套政策。
《建議》提出,要積極開發老齡人力資源,發展銀發經濟。把老齡人口看成是一個重要的人力資源。銀發經濟是一個非常寬闊的藍海產業,特別是現在的老年人孤獨,我們怎么盡快開發情感陪護機器人,類似這樣的產品服務是我們需方的痛點和難點。中國老年保健協會其中一項宗旨即讓活力長者能夠分享最有價值的知識和智慧,與《建議》不謀而合。活力長者的知識和智慧是我們社會發展的重要資源和財富,要開展多種形式的探索與實踐,積極開發活力長者在咨詢、教育、培訓、醫療、藝術等等領域的優勢作用,在保障生活品質的前提下,讓活力長者老有所為,老有所樂,進而推動銀發經濟的蓬勃發展,促進我國經濟的進一步發展。
我們在提供專業健康服務的供方,還存在著大量的熱點和痛點。需方的難點和重點,供方的痛點和熱點,將構成我們國家乃至全球打造21世紀最大的民生產業的藍海世界。因此,在服務提供方面要創新服務模式,加強基層醫療機構、延續性康復護理機構、醫養結合型養老機構建設的支持,政府和市場有機融合,分工合作,相互促進,共建養老服務體系的發展。
在保障體系方面,我國進入老齡化社會,老年人口對于長時間連續性醫療、護理和生活照料服務的需求在日益增加。面對挑戰,建立相應的多層次的社會保障體系尤為重要。與此同時,要擴大一些籌資渠道,并在政策制度上確保保障實施的公平性和可及性,提高長者們的獲得感。
事業帶動產業的發展,產業的發展又反哺我們事業的發展,政府和市場需要共同協同努力,改進老年健康福祉,讓老年人獲得有溫度的可及性的健康服務,推動老年健康事業和老年健康產業協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