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春英
對糖尿病患者來說,運動是一項有效的治療措施。運動療法是指患者在醫(yī)生指導下,選擇適合自己病情的運動鍛煉方式,且要求每天進行一定時間、一定強度、有一定規(guī)律的運動,以達到減少用藥量、控制血糖、預防并發(fā)癥的治療目標。糖尿病患者在選擇運動項目時,必須結(jié)合自己的具體條件和可能性,如糖尿病的類型、病程、用藥方式、血糖控制情況、并發(fā)癥的情況、年齡、性別、體重等。兒童患者要注意避免運動量過大,影響其正常的進食和用藥;老年患者則應選擇比較柔和的運動,并應在開始運動前對身體做一次全面的檢查。
糖尿病患者通過運動時能量消耗,可促進肌肉、肝臟組織器官對葡萄糖的利用,協(xié)同降糖藥物增加靶細胞對胰島素敏感性而發(fā)揮降糖作用。同時,堅持適量的活動可提高肌肉細胞胰島素受體的數(shù)量。通過運動機體消耗能量,血糖降低了,胰島素的效用被提高了,與血糖有關(guān)的一些代謝指標(如糖化血紅蛋白)被改善了。因此,運動有利于糾正體內(nèi)代謝紊亂,對血糖及血脂的控制和預防并發(fā)癥發(fā)揮積極作用。運動可以減脂,減脂后許多組織細胞對胰島素的敏感性增強,使血糖下降,所用降糖藥物明顯減少。除此之外,運動還能使得糖尿患者心臟及呼吸的功能增強、骨骼的堅韌性加強,以及精神愉悅等。
糖尿病患者運動應遵循個體化、循序漸進由輕到重的原則;簡便易行、兼顧興趣易于堅持原則;量力而行、監(jiān)測血糖調(diào)整方案原則。
(一)簡單計算法:跑步150~200米/分;步行60~100米/分;原地步行或跑步機60~180步/分;上下臺階20~30次/分;騎自行車15公里/小時。
(二)每日一萬步運動計量法:每天一萬步運動量=游泳30分鐘=跑步30分鐘=連續(xù)打網(wǎng)球45分鐘=騎自行車95分鐘=做家務120分鐘。一般來說,步行30分鐘可消耗100千卡熱量;快步走可消耗150千卡熱量。每天一萬步總量是一天的總步行量;有條件者可佩帶計步器計量。
(三)心率計算法:最大安全心率=220-年齡;適中運動量<170-年齡。
(四)脈(心)率指數(shù)計算法:運動后脈(心)率變化可直接反應患者的耐受力。主要比較運動前平靜時和運動后脈(心)值率變化差值來進行判斷運動強度。脈(心)率指數(shù)=運動時最高脈(心)率-平靜時脈(心)率÷平靜時脈(心)率×%。運動強度分四級:1.極輕度,脈(心)率指數(shù)20~40%,自我感覺輕松;2.輕度,脈(心)率指數(shù)41~60%,自我感覺有點疲勞;3.重度,脈(心)率指數(shù)61~80%,自我感覺疲勞;4.強度,脈(心)率指數(shù)>80%,自我感覺相當吃力。
(一)適量運動:在運動時身體有微汗;運動中能與別人交流不覺氣喘,休息后不感覺肌肉酸痛、疲勞;運動后精神、睡眠、飲食良好,且笫二天有繼續(xù)運動的欲望等,這便是適合您選擇的運動的合適運動量。
(二)過量運動:運動時若發(fā)生呼吸費力、眼花、出大汗、面色蒼白等情況則為運動過量表現(xiàn),應立即停止運動。尤其是老人及使用快胰島素的患者,或空腹運動、或是在胰島素發(fā)揮作用最強時,不恰當?shù)剡\動易發(fā)生低血糖反應,以及運動過量導致的不舒服感覺。
(三)不足量運動:運動后無汗,無發(fā)熱感,脈心率無變化或休息2分鐘恢復。
運動時間應根據(jù)飲食和注射胰島素作用時間來選擇運動,即宜餐后運動。若計劃外增加的運動量,則應注意運動前加點兒餐,或隨身佩帶一點糖果、餅干類,防止低血糖。早晨運動宜選注射胰島素或服藥后,最好是早餐餐后60~90分鐘,日出之后外出鍛練。同時,提倡老人晚餐后進行30~60分鐘步行鍛煉,并在運動后補充150ml左右的溫開水或無糖牛奶。
生理學研究表明,患者運動最初5~10分鐘,達不到降血糖效果,運動20~30分鐘降血糖作用最佳,超過40分鐘雖然血糖可以下降,但血液中脂肪酸濃度增加,對糖尿病病情控制不利。因此,患者在進行正規(guī)運動療法開始前,應做一次全面體檢,以了解自己的病情狀況,在專業(yè)醫(yī)師的指導下合理運動。
運動頻次:一般建議每周3~5次;過度肥胖或注射胰島素患者應堅持每天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