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欣
摘要:從新課程改革視角來審視語文實踐,其存在諸多不足,不利于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基于此,本文將立足于語文學科核心素養,著重分析如何在語文實踐中貫穿語文學科核心素養,良好地鍛煉和培養學生,提高學生的關鍵能力、形成正確的思想意識、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提升個人素養等,促進學生良好成長與發展。
關鍵詞:語文實踐;語文學科核心素養;貫通
語文是一門基礎性極強的學科,良好地進行語文實踐活動,有意識地鍛煉和培養學生,不僅能夠提高學生語文知識水平,還能夠提高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邏輯思維能力、實踐操作能力、審美能力等。當然,這需要教師注意將語文學科核心素養靈活貫穿于語文實踐活動之中,如此才能將語文實踐教學的作用真正發揮出來,幫助學生更好地發展各個方面。
一、中國學生發展的核心素養及語文學科核心素養的概述
(一)中國學生發展的核心素養的概述
學生核心素養是指在接受相應學段的教育過程中逐漸形成的適應個人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而學生發展的核心素養則是學生成長過程中不斷獲得的知識、能力、思想態度、價值觀念、豐富情感等方面,意在促進他們持續發展。
伴隨著我國教育領域的不斷發展,素質教育的不斷深化,教育部頒布實施的《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強調了“全面發展的人”的核心,意在要求學生發展的核心素養前期在學校教育教學中得以培養,后期根據個人意識和需求不斷提升和完善,以便學生能夠綜合表現出知識水平、文化素養、審美情趣、理性思維、健全人格、社會責任感等,能夠為社會和國家做出貢獻[1]。
(二)語文學科核心素養的概述
新課程改革的落實對語文學科教學提出更高的要求,也就是在教授學生語文知識的同時,培養學生語文學科核心素養,促使學生能夠逐漸形成正確的思想意識、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形成良好的品格、提升自身的關鍵能力,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對于語文學科核心素養的界定,新課程標準給出的解釋是語言構建和運用、思維發展和提升、審美鑒賞與創造、文化傳承與理解。
“語言構建與運用”是最基礎的部分,意在語文教學對學生進行聽說讀寫鍛煉,一方面來提高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另一方面注重培養學生的語言文字素養。這是促進學生綜合水平提升的前提條件。
“思維發展與提升”是語文學科核心素養的關鍵。語文學科教學中注重對學生語文思維的培養,也就是組織學生結合所學語文知識來思考和解決問題,有意識地鍛煉學生思維與實踐,促使學生能夠有邏輯、有條理、有依據地表達見解,長此以往學生將具備較強的邏輯思維能力,這對于他們未來良好地成長與發展有極大的幫助。
“審美鑒賞與創造”是語文學科核心素養的綜合體現。因為語文學科本身就涉及到諸多優秀的文學作品、經典編目,其內容具有一定的美感,或描述景色之美、或滲透文化之美、或呈現語言之美等等。組織學生進行語文教學活動,有意識地學生滲透文化之美、語言之美、景色之美等,可以幫助學生形成審美意識,逐漸強化他們的審美能力[2]。
“文化傳承與理解”是語文學科核心素養的宗旨。歷史長河中沉淀的傳統文化是祖國的瑰寶。無論是為了促進祖國良好地發展還是為了促進個人良好發展都需要傳統文化的加持?;诖?,語文教學中有意識的滲透傳統文化,使學生受到傳統文化的熏陶和影響,逐漸形成正確的思想意識、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提升個人素養、提高個人精神等,這能夠使學生逐漸成為優秀公民。
二、語文學科核心素養貫通語文實踐活動的有效舉措
(一)創建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語文實踐活動
為了能夠讓學生真正參與到語文實踐活動中來,更為了良好地培養學生語文學科核心素養,創建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語文實踐活動是非常必要的。對于語文實踐活動內容的豐富,則是根據學生實際情況及語文教材,創設不同篇目的實踐活動,即:創設文言文篇目的語文實踐活動,比如舉辦語文課本劇表演大賽,鼓勵學生對文言文進行二次創作及表演,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創造能力;創設現代詩篇目的語文實踐活動,比如舉辦詩歌朗讀大賽,激發學生的好勝心,讓學生全身心迪投入到詩歌學習和理解中來,之后進行詩歌朗讀表演,鍛煉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審美能力。另外,教師還可以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創新語文實踐活動,比如開展讀書沙龍活動、調查研究活動、影視評論活動、訪談活動等等,以此來靈活貫穿語文學科核心素養。
(二)制定趣味十足、閱讀性強的語文實踐活動指導手冊
為了能夠在語文實踐活動中良好地貫穿語文學科核心素養,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教師還要注意制定趣味十足、閱讀性強的語文實踐活動指導手冊,以便語文實踐活動的開展得以常態化。對于語文實踐活動指導手冊的編制,需要教師能夠綜合考慮學生語文學科核心素養培養的可行性實踐項目,進而根據學生的興趣愛好及教材內容來篩選適合的實踐項目,進而具體編制實踐活動內容、要求等等,說明能夠鍛煉學生的能力、素質、意識、觀念等,以便在后續語文實踐活動開展中教師可以有意識地引導和鍛煉學生,逐漸發展學生的各個方面[3]。
(三)構建可行性佳的考核評價體系
新課程改革不斷深化的背景下,傳統的、單一的考核評價越來越來不適用,不能夠客觀評價學生實際情況,明確學生自身存在的不足,以便后續有針對性地教育和培育學生,促進他們全面發展。為了使考核評價體系有效實施,客觀評價學生,了解學生語文學科核心素養培養情況,應當優化構建考核評價體系,也就是考核評價項目不僅包括基礎知識,還要涵蓋邏輯思維、語言運用能力、實踐操作能力、價值觀念、學習方法等等,一方面客觀公正地評價學生綜合實力;另一方面考察語文實踐教學中語文學科核心素養貫穿情況,為后續優化調整語文實踐活動,良好地教育和培養學生,促進他們全面發展創造條件。
結束語:
在我國越來越注重綜合型人才培養的情況下,應當正視語文實踐活動實施存在的不足,比如教學觀念落后、形式單一、教學方法陳舊等,導致學生思維能力、實踐操作能力、思維能力等方面均為得到良好發展。對此,應注重在語文實踐活動中貫穿語文學科核心素養,對學生進行方方面面的鍛煉和培養,促使學生全面發展,為成為優秀人才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馬瑞芬.深化改革,高效輕負——談高中語文高效課堂的構建[J].智庫時代,2017,(12).
[2]葛勇.語文課堂教學中的思維碰撞與交換——也談語文核心素養中的思維發展與提升[J].新課程(下),2018(02):197.
[3]商德遠.基于語文學科核心素養設計教學[J].語文教學通訊,2017(09):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