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國正
摘要:農作物包括糧食作物、蔬菜作物等類型,它是農業生產中的主要產品,與人們的生活有著密切的關系,俗話說“民以食為天”,就說明了農作物的重要性。農作物有著不同的類型,包括玉米、小麥、水稻等,它們在種植過程中需要遵循不同的特點,而且在科學技術的發展下,已經有越來越多的機械設備用以輔助農業生產。本篇文章通過對農作物種植中的要點進行闡述,分析病蟲害出現的主要原因,從而探討農作物病蟲害的主要防治技術。
關鍵詞:農作物;種植;病蟲害防治技術
引言
農作物種植屬于農業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是通過栽培的方式,在人工培育的條件下得到相應的產品,包括糧食、蔬果以及副食品等,農業一直是我國的基礎產業,種植的主要原理就是將土地作為主要載體,利用農作物的生長特點將太陽能轉化為農產品需要能源的過程,種植業在我國有著非常久遠的歷史,在現代社會的發展下,有關部門已經加強了在土地種植方面的管理,同時就農作物種植進行了全面的改善,規定了相應的種植制度,從而實現各方面的持續發展。有關人員可以從這方面進行全面的研究,明確種植的要點,同時了解相應的病蟲害防治技術。
1、農作物種植的要點
1.1選種
農作物選種是種植的第一個環節,它的主要目的就是挑選出適宜生長的種子品種,同時根據當地環境條件的影響,包括降雨量以及光熱等對農作物的種子進行處理,使其保障農作物產品的質量。首先,可以采用鹽水選種的方法,將種子放置在一定濃度的鹽水中,利用種子密度的不同,觀察種子在鹽水中產生的浮力現象,根通常來說,密度超過鹽水密度的種子就會沉在水底,而沒有超過鹽水密度的種子就會漂浮起來,從而實現好壞種子的分辨。另外,還可以采用浸水選種的方法,根據品種的特性對種子進行相應的處理,包括風選和篩選,去除其中的雜質,還可以在水中放入一些藥劑,增強種子的生長性能。
1.2選擇合適的播種時間
對于不同的農作物,它的生長特點和環境需求是不同的,有關人員需要提前對農作物進行具體的研究,例如玉米的生長習性以及小麥生長所需要的營養條件等,判斷它們的生長周期,所需要的水量以及光熱條件,從而進行播種季節的選擇,注意遵循農作物的規律性。
1.3栽培
栽培是農作物種植中的關鍵技術,在播種前,工作人員需要對種植的土壤進行特性分析,明確它的酸堿度等是否符合農作物的需求,可以通過施用化肥等方法進行改善。其次,種植人員可以根據農作物的生長條件對它的種植密度進行合理的規劃,使其滿足生長過程中所需要的太陽能,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此外,種植人員還可以采用一些先進的栽培技術包括嫁接等,改善農作物的生長情況。
1.4田間管理
田間管理就是指農作物種植后,需要種植人員定期的進行除草、灌溉、施肥以及病蟲害防治等工作。除草的本質目的就是使得農作物在生長過程中可以獲得更好的空間,滿足土地的通氣性,避免雜草吸收土壤的營養對農作物造成影響。病蟲害防治是田間管理中的重點,有關人員可以加強這方面的管理工作。
2、農作物病蟲害出現的原因
1、病蟲害是農作物生長過程中常見的病害,病蟲害產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農田是一個具有單一群落結構的小型人工生態系統,但各種植物生物和微生物的存在制約著農田生態平衡,如果環境發生變化,就有可能引起有害生物的入侵。在適宜的條件下,有害生物可能過度利用這種適宜的條件改變農田生態系統的生態平衡。2、病蟲害具有規模大、破壞性強的特點,如果農藥使用過多,會造成耐藥性。此外,在農藥的使用過程中,由于方法不對,反而消滅了天敵。3、當我們還在使用殺蟲劑的時候,它們已經進化成了新一代,大多數殺蟲劑是在某種害蟲出現后產生的。當新藥問世后,經過一段時間,病蟲害已經進化成新一代,從而形成惡性循環,這也是強調藥物管制的結果。
3、農作物病蟲害防治的主要技術
3.1農業防治技術
農業防治技術主要是指在農作物種植栽培的過程中,通過調整相關技術以及管理方法從而降低病蟲害的方法,它是以預防為主,包括以下幾個方面。首先,在種植的過程中,相關人員可以提前對種子進行質量檢測,明確它的性能符合種植要求,對于所選種子的母體也要進行相關的檢測工作,確認沒有攜帶病蟲害細菌。其次,在種植的過程中可以采用深耕的方式,強化農作物在成長中的抗病能力,通過土壤的覆蓋性以及物理性能,減少病蟲害的生存。另外,在農作物的成長過程中,還需要定期進行除草等工作,要及時清理現場的枯葉,避免病蟲害的蔓延。
3.2化學防治技術
化學防治是防治病蟲害最快的方法,效果顯著。但是,過量用藥會導致人畜中毒,也會影響農作物的生長發育和質量安全。因此,根據病蟲害的不同程度,應選用高效、低毒、低殘留農藥、最佳控制期和高效應用技術,達到最佳效果。同時,了解農藥的毒性,減少對人類、家畜、天敵的毒性以及對產品和環境的污染。如果長期使用單一藥劑,病蟲會產生免疫力,因此應經常更換藥劑,交替使用,防止病原菌和昆蟲產生抗性。噴灑化學品時,應避開天敵和作物根部。
3.3生物防治技術
生物防治技術主要是利用病蟲害的生物特性進行治理,可以在農田中培養病蟲害的天敵,實現對病蟲害的消除,還可以利用微生物的辦法,通過真菌等寄生方式有效的實現病蟲害的抑制。此外,還可以利用紅外線、射線輻射等方法對病蟲害進行照射,使其失去生育能力,阻斷病蟲害的繁殖。
3.4物理防治技術
物理防治技術是指采用機械或者人工的手段直接對農田中的病蟲害進行消除,可以通過與其他辦法的結合實現對病蟲害的誘殺。例如利用病蟲害的趨光特性進行不同顏色的光輻射,將害蟲吸引出來后進行捕殺,這樣可以提高防治效率和質量。此外,還可以通過電離子等先進的防治方法,利用空間電場生物效應實現病蟲害的防治工作。
4、結語
綜上所述,農作物在種植的過程中,需要加強選種工作,選擇合理的播種時間和栽培技術,同時注意農田的管理工作,尤其是對于病蟲害來說,相關人員需要明確病蟲害的類型和出現原因,采用農業、化學、生物以及物理等防治技術,實現對病蟲害的有效防治,為農作物的生長提供相應的空間。
參考文獻
[1]吳建紅.有機農業種植技術要點[J].江西農業,2019(22):15+17.
[2]王榮海.農作物病蟲害防治存在問題及解決策略淺談[J].種子科技,2019,37(12):121-122.
[3]盧少超.農作物病蟲害專業化統防統治進展與思考[J].鄉村科技,2019(26):31-32.
(貴州省冊亨縣弼佑鎮農業服務中心?貴州?黔西南?552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