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雪寧
摘要:哈薩克族人民將草原文化與游牧生活點點滴滴揉進舞蹈表演當中,逐步形成了一系列的表現哈薩克民族生活狀態哈薩克族民間傳統舞蹈。
關鍵詞:哈薩克族;民間舞蹈;舞蹈特點;傳承與發展
一、哈薩克族民間傳統舞蹈生存環境
(一)自然生態環境
新疆是中國最大省區,占整個國土面積的六分之一,是聯系中國和亞歐大陸的古代絲綢之路的中間樞紐。新疆的地形由天山、阿爾泰山、昆侖山和喀喇昆侖山將165 萬平方公里的地域分成天山南和天山北兩個部分。新疆哈薩克族在定居前,大多分散居住在山區和草原上,主要聚居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的天山北部準噶爾盆地邊緣的廣大地區,包括伊犁哈薩克自治州的伊犁、塔城、阿勒泰三個地區,以及木壘哈薩克自治縣和巴里坤哈薩克自治縣。阿勒泰草原、準噶爾草原、天山山區和伊犁河流域的廣大地區,一直都是哈薩克族的牧場。夏季牧場一般都是高山牧場,春秋牧場多在山坡上或山腳下和沿河兩岸的草場。冬季牧場多在避風的山溝或河谷兩岸。這些樸實的草原居民在這多元文化匯集的天山草原之上過著游牧的生活,從而形成了北方少數民族中最具草原文化特色的民族——哈薩克族。
(二)社會人文環境
哈薩克族是我國古代西北以突厥部落為主體、融合很多其他游牧部落而成的民族,是一個勤勞勇敢、熱情好客的民族。絕大多數哈薩克族歷史上過著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其文化習俗具有濃郁的草原文化特征。其舞蹈藝術更是草原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草原文化的代表。哈薩克舞蹈藝術具有獨特的表現形式,既是草原生活的高度濃縮,也是樸素哲學思想的體現,哈薩克舞蹈藝術拓寬了草原文化的審美觀,豐富了草原文化的內涵[1]。
二、哈薩克族民間傳統舞蹈傳承中的問題
(一)現代文化的沖擊
隨著電子與信息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全球信息化時代的到來,人們生活被豐富多樣的媒體節目、電視、網絡資源等充斥著,絢麗多姿的影視節目,現代化的藝術形式吸引著人們大部分的眼球,人們的娛樂生活也與這些電子的產品更加密切,使得人們對民族民間的傳統藝術、娛樂活動變得淡視。這給哈薩克族民間舞蹈的傳承造成重大的沖擊,這也成為非遺保護工作面臨的主要問題。
(二)民族性缺失
在舞蹈比賽和展演中,存在著傳統舞蹈被過分的“舞臺化”、“政治化”的現象,使得哈薩克族民間舞失去了原有的樸質,脫離了民族傳統的文化特性[8]。而哈薩克族民間舞蹈作為哈薩克族民間傳統藝術文化,它的內在生命動力就是其所蘊含的民族特性。因此,如何具有現代特征、滿足人們的審美需求,又不失掉其內在文化特性、傳承傳統文化是哈薩克族民間舞傳承和發展面臨的又一難點。
(三)傳承力量的稀缺
哈薩克族民間舞的保護傳承工作,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的支持。從資料的深度挖掘、全面搜索、系統整理,到資料存檔建庫;從老傳承人的保護到新傳承人的培養;從原生態保護區的建設到博物館的建立等等,都需要大量專業人才和資金費用的支持。資金匱乏、專業人才的稀缺成為哈薩克族民間舞傳承保護與發展的重大困難。
三、促進哈薩克族民間傳統舞蹈傳承的思考
(一)傳統與現代相結合
在哈薩克族民間舞的傳承中將傳統文化內涵與當代是審美觀念有機結合,利用現代人的眼光對哈薩克族民間舞“取其精華”、“古為今用”,既能傳承傳統又能滿足現當代人們的精神需求[9],但是必須在繼承傳統的前提下進行創新,沒有繼承的創新的不可能的。
(二)專業性與群眾性統一
可以將哈薩克族民間舞納入高校民族民間舞蹈教學以及編創高水平舞蹈作品的專業化傳承路線,與作為人們休閑娛樂、健身、陶冶情操的群眾化傳承路線,雙軌同時并舉。
(三)校園與社會同步推進
學校教育是促進文化遺產傳承與發展的重要途徑,在普通院校進行民族民間舞蹈教學,既能使舞蹈作為藝術文化陶冶學生的情操,提高人文修養,豐富學校教學內容,又能將中華民族優秀的傳統文化進行推廣。社會力量的推進表現在:將哈薩克族民間舞在群眾廣場舞蹈中進行推廣,使得哈薩克族民間舞為更多的民眾所了解,得到更多人的關注;社會各界給予大力的經濟、技術支持,為哈薩克族民間舞的發展提供良好的社會環境[10]。
(四)政府為主導,群眾為主體
在哈薩克族民間舞的傳承中,政府應該發揮主導作用,制定相應的法律法規、保護條例、具體方案,從宏觀的角度把握文化遺產保護的方向,為保護工作的順利進行提供強有力的支持。民間舞蹈、民族文化的根在于“民”,人民群眾是形成民族民間舞蹈文化的基礎[11],是哈薩克族民間舞的保護與發展的主體,群眾的愛好是哈薩克族民間舞發展的不竭動力。因此要充分調動當地群眾的積極性,增強民族文化保護意識。
(五)經濟與文化相結合促進
哈薩克族民間舞蘊含著深厚的民族文化,與民俗活動密切相關,而且本身具有一定的觀賞性,將其與民俗旅游活動結合起來,不僅能帶來豐厚的經濟效益,又能推動文化的傳播。
(六)民族性與國際化接軌
新疆是全國范圍內的旅游地區,哈薩克族民間舞可以借助這個平臺,向世界展現其獨特的民族風采,使哈薩克族民間舞能夠走出國門,跨入國際交流的舞臺。
結語
哈薩克族民間舞是哈薩克族人民在漫長的社會生活實踐中,創造的一種傳統民間文化藝術,是哈薩克族人民集體智慧的結晶。本文對哈薩克族民間舞的動作特征、音樂形態、服裝特色等特點進行調查,并且得出哈薩克族民間舞具有多元文化融合的特征,同時體現了哈薩克族人民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此外,結合哈薩克族民間舞的傳承現狀,筆者還指出了如何推動哈薩克族民間舞傳承的新思路。
哈薩克族民間舞是數百年積淀的文化藝術,是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的一部分,具有較高的歷史研究價值、文化教育價值、藝術審美價值以及經濟開發價值。筆者希望通過本文的研究能引起更多人對哈薩克族民間舞的關注,加入到保護與弘揚這一民間藝術瑰寶的隊伍中,推動這一優秀文化遺產在新時代創造出新價值。
(新疆藝術學院?新疆?烏魯木齊市天山區?830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