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紫薇
摘要:衢州乃南孔文化、儒學文化圣地,并有孔廟、儒家學館這兩所“建筑標桿”,這里無不蘊含著中華民族經典傳統文化,屬于非物質文化遺產。儒學館、南孔家廟,處處彰顯老祖宗的道德力量、文化精神。作為南孔世家的學校,在儒學文化的浸潤下傳承圣人古訓。經典文化意境優美、文字精巧、韻味獨特、蘊涵了豐富的知識,幼兒好奇好學,誦讀是他們的強項,只要引導得當,是非常輕松愉快的。
關鍵詞:教育;幼兒園;經典誦讀
一、課題研究的實踐研究
(一)當前幼兒品行教育的缺失
現在的教育出現的種種問題,尤其是家庭教育基本上是獨生子女居多,教育模式就是“2+2=1或3+3=1”,意味著家里的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外公外婆都圍著一個孩子轉,把孩子捧成小太陽,久而久之就養成了小皇帝、小公主們沒有做人做事的規矩。
(二)弟子規與幼兒品行教育的關系
1.何為《弟子規》
《弟子規》,清代李毓秀著,全書360句,1080個字,三字一句,兩句一韻,順通流暢,瑯瑯上口。《弟子規》是一本什么樣的書呢?顧名思義,它是一本專門對少年兒童進行學習指導和思想品德修養的啟蒙教材。文中具體列舉了為人弟子、子女在家、外出、待人接物、求學等各方面應有的禮儀與規范。與《三字經》、《百家姓》、《幼學瓊林》等并稱古代啟蒙教育教材,被譽為“開蒙養正最上乘”。
2.品行教育在《弟子規》中的地位
《弟子規》在以孝、悌、謹信、愛眾、親仁、學文這七個方面內容為主旨的同時,也提出了許多少年兒童生活中需要注意的行為規范和準則。這些準則雖然瑣碎,但卻非常重要。對規范孩子日常生活習慣,以養成優良品性,矯正不良習慣有很強的針對性。
在中華民族傳統的國學文化中,一向是把品行教育放在了首位的,在《弟子規》里,所列的七個方面的教育:首孝悌、次謹信、泛愛眾、而親仁、有余力、則學文。是把學文放在最后的。幼年是其高尚人格、良好品行形成的關鍵時期,啟蒙教材《弟子規》作為這一階段人們的必讀書目,對其為人處世和在成長歷程中的經驗起著極為重要的作用。因此,被譽為啟蒙學經典的《弟子規》,作為塑造“禮儀之邦”的有力支持,其功不可沒!
二、課題研究的內容實施
1.“幼兒園經典誦讀活動”目標、內容、教材的開發
在誦讀時候根據古文特性、幼兒年齡特點,先背誦經典原文,教師就古文中的典故、事例作介紹。我們的基本要求是:不求甚解,直面經典;激發興趣,以讀為主;方法靈活,快樂為旨;學而時習,溫故知新。快樂誦讀幼兒發展層級目標簡列如下:經典學習活動還根據幼兒年齡特點、發展特點,結合幼兒園主題活動課程,搜集、整理適合幼兒學習的我國古今的經典故事、名畫、音樂、名劇,并進行適當的改編,設計成有趣的形式多樣的活動,形成經典特色學習活動體系,將之合理地穿插進幼兒園主題活動。
2.“幼兒園經典誦讀活動”環境的創設
我們要營造“經典誦讀”氛圍,激發幼兒學習興趣。首先要在環境布置這個顯性環境上下功夫,充分利用園內樓梯、走廊、墻面進行布置,介紹經典人物的生平、著作、貢獻以及傳誦至今的經典故事,每層走廊墻上設有經典故事板,大廳定期更換中華傳統美德故事展板,而且都是結合本土特色的資源進行創設,別出心裁。每個班中創設經典導讀的墻面布置:如“爸爸媽媽跟我讀”、“我會讀”等。園內每天播放經典名曲、名劇,為孩子創設一個口之能讀、耳之能聽、目之能視皆是經典的環境;其次要發揮家長的作用,家園配合,共同引導;同時我們要為幼兒創設一個輕松、快樂的誦讀氛圍,堅持運用正面教育的手段,充分調動幼兒的學習積極性,讓孩子快樂地誦讀,喜歡誦讀并逐步養成誦讀的習慣,在誦讀中成長發展。
3.探尋開展幼兒園經典誦讀活動的各種有效途徑
(1)集體教學活動。
我園小、中、大班每周開設一次經典特色學習活動,我們將根據各年齡組幼兒的特點確定特色學習活動的內容、目標系列,將之有機融入幼兒園已有的主題活動之中,形成我園特色的課程體系。有計劃地將經典故事、名劇、名畫、名曲納入了經典導讀的內容,大膽實踐、創新,設計組織一系列的教學活動,將幼兒特點與古文特色相結合,將教學策略與學習途徑相結合,讓幼兒快樂、輕松地學習。
(2)日常誦讀經典活動。
在日常組織誦讀時遵循“直面經典、不求甚解”的誦讀原則以及“全體參與、快樂誦讀”的組織原則,讓孩子在生動有趣的誦讀活動中發展能力,自然接受經典的熏陶。古文誦讀活動穿插在孩子每日活動中進行的,飯前十分鐘、放學前十分鐘以及活動等待環節等比較零碎的時間都可以組織孩子誦讀《弟子規》。
(3)經典主題活動。
經典主題活動是圍繞某一中心主題展開的系列經典誦讀活動,主題是教師及時捕捉孩子的興趣點產生的,活動有些是教師預設,更多的是師生共同生成的。
三、課題研究取得的成果
(一)經典誦讀促進幼兒全面發展。
一是幼兒的記憶力加強了。幼兒背誦《弟子規》朗朗上口,句式整齊、音韻和諧、朗朗上口,對于這樣的經典,要孩子們記憶實在是太容易了。二是幼兒的識字量增加了。三是幼兒的閱讀興趣提高了。經過多次反復的誦讀之后,幼兒很快就接受了古典文學的語言形式,而且越到后來閱讀的興趣就越濃,老師一發下書本自己就跟著閱讀起來。四是在家與父母一起誦讀經典,增進了親子感情。
(二)課題研究促進了教師的專業成長
在本課題的研究過程中,教師們不斷地加強學習,學習理論知識,包括教育教學研究的理論與經典誦讀方面的理論,并將這些理論知識與實踐相聯系,在實踐過程中不斷地驗證。教師從不懂到懂,從無從下手到現在能心中有數地熟練操作,老師的進步是最大的,包括教師自身素養的提高、教師教學觀念的更新、教師科研能力的提升等。
參考文獻
[1]葉奕乾著.普通心理學.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
[2]趙福慶,遲愛麗,孫建國主編.養成教育的實踐和探索.
[3]李毓秀.《弟子規》.上海古籍出版社.
(浙江省衢州市衢江區廿里鎮中心幼兒園?浙江?衢州?324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