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主要運用了文獻資料法和訪談法研究健身瑜伽在居家健身中的重要作用以及推廣健身瑜伽的必要性,并從政府、社團、人才和媒體四個層面提出了健身瑜伽的推廣路徑,以期滿足人們運動健身的多樣化需求和推動健身瑜伽在我國的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健身瑜伽;推廣路徑
1問題的提出
1.1疫情期間,瑜伽課程的關注度排行全國第一
疫情期間,人們對身體健康的重視程度爆速提高,終于意識到“健康第一”、“運動增強免疫力”的永恒真理。2020年2月,武漢各地的方艙醫院啟用后,在醫生、護士帶領下練習太極拳、健身氣功、廣場舞、瑜伽運動等運動項目融入了患者的日常生活。據央視新聞報道,疫情期間武漢市民對瑜伽課程的搜索峰值較平均上漲354%,關注度排行全國第一。實際上,自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瑜伽運動不僅受到武漢市民的關注,還受到全國乃至全世界人們的關注。
1.2瑜伽運動與居家健身的高度契合
瑜伽運動作為居家健身的重要方式,同居家健身一樣具有高度的主觀性。練習者需要關注自己的內心、呼吸和體位,不強求、不攀比,追尋“身”、“心”、“靈”和諧統一的境界。這樣的運動方式能貼近人們的日常生活,營造輕松愉悅的健身氛圍,正符合疫情防控階段人們的心境和實際需要。
2健身瑜伽發展的必要性分析
2.1健身瑜伽滿足人們居家健身需求
2020年至今疫情防控舉措已經融入了人們的日常,比如進入商場、藥店、出行乘坐交通工具,人們都要佩戴口罩,自覺接受體溫檢測、出示健康碼等[1]。在這疫情防控的攻堅階段,人們的運動健身也受到了很大的限制,選擇一些人群密集的公共體育場所,比如健身俱樂部、私人會所、體育館、廣場、公園等進行鍛煉多少還是會給人們的心里留有忌憚,而選擇居家健身就可以避免這些顧慮,讓人們鍛煉地更加舒心和放心。尤其是健身瑜伽這項運動,它有《健身瑜伽體位標準(試行)》專業教材,對男女老少皆適宜,其難易程度由低到高劃分為九級,練習者可以根據自己的水平有針對性的選擇對應級別體式,有效避免了練習者因盲目練習或超水平練習導致的身體損傷。
2.2健身瑜伽是順應社會發展潮流的運動
1985 年,隨著美籍華人張蕙蘭在中央電視臺播放她的瑜伽節目,瑜伽逐漸走進國人的視野,練習瑜伽的人數正在快速增加,影響力持續提高。2017年,健身瑜伽品牌賽事在全國范圍內推廣,分別在貴州普安、江蘇句容、廣西南寧、山東青島、四川宜賓、浙江寧波、重慶舉辦7站全國健身瑜伽公開賽及安徽池州總決賽,代表了健身瑜伽已經成為我國全民健身的焦點,同時推動了我國健身瑜伽與國際社會接軌,博采眾長地發展。
3健身瑜伽的推廣路徑分析
3.1建立以政府為主導的推廣模式
政府的基本職能包括提供經濟基礎、提供公共產品和服務、解決和協調群體沖突、維持競爭、保護自然資源、確定個人獲得商品和服務的最低條件以及維持經濟穩定[2]。這些職能在組織體育賽事和運動項目推廣上是有所體現的。首先,健身瑜伽的推廣需要政府完善政策法規,例如,全面實現健身瑜伽行業協會與行政機關脫鉤,使健身瑜伽行業協會成為獨立的市場治理主體。其次,政府需要加大健身瑜伽基礎設施的建設,促進健身瑜伽在大眾體育中廣泛地開展。最后,政府及國家體育總局等相關部門應當對健身瑜伽行業協會進行監督管理,建立評價體系,以此完善健身瑜伽推廣的政策保障和管理形式。
3.2強化全國健身瑜伽指導委員會的職責與作用
全國健身瑜伽指導委員會是當前國家體育總局社會體育指導中心的健身瑜伽運動項目管理機構。從該委員會成立起,健身瑜伽有了被我國官方認可的全國性組織,瑜伽運動在我國也有了規范標準,廣大瑜伽愛好者和從業者從散兵游勇變成了“正規軍”。因此,需要強化全國健身瑜伽指導委員會的職責與作用:在大眾開展上,全國健身瑜伽指導委員會應當發動民間力量,多組織開展“瑜伽馬拉松”類的群眾性運動,宣傳健身瑜伽知識;在產業發展上,全國健身瑜伽指導委員會需要和全國各地區的瑜伽協會、商家及俱樂部通力合作,為健身瑜伽的推廣累積社會資金;在自我管理上,全國健身瑜伽指導委員會應反思自身的組織結構以及職責和義務,并根據發展的實際需要及時調整。
3.3加強健身瑜伽人才梯隊建設
在國家體育總局社會體育指導中心的得力領導下和全國健身瑜伽指導委員會的大力推動下,我國健身瑜伽的技術體系趨漸成熟,競賽規則也逐步完善,形成了段位制考試、晉段官考試、裁判員培訓、教練員培訓等系列活動。2020年,人們的體育鍛煉雖受到了疫情的影響,但是健身瑜伽的開展熱度依然不減,由傳統的線下系列活動轉為線上系列活動,大規模的培養健身瑜伽專業人才。但是,健身瑜伽在高校的開展不是很理想,學生們對健身瑜伽的認知不夠、教學基礎設施匱乏、師資力量薄弱、學校領導不重視等弊端日益凸顯,這一系列問題不僅對校園體育文化的多樣性造成了影響,同時對體育相關專業的學生畢業就業造成了損失。因此,高校領導及體育教師應該提高對健身瑜伽的重視和認識、大力宣傳健身瑜伽、強化師資隊伍、豐富瑜伽教學的基礎設施,促進健身瑜伽融入學校體育,鼓勵學生參加校園和社會的健身瑜伽比賽或培訓,發揮“以賽代訓”、“以賽促訓”或“以考促訓”的教學特色。
3.4轉播賽事和搭建資源平臺
體育媒體最有力的表現就是體育賽事的電視轉播,它的影響深遠廣泛,與同步世界,并充分發揮體育賽事的時效性。但是,健身瑜伽的賽事幾乎很少以電視轉播的形式出現在大眾面前,以致于人們還停留在對瑜伽的誤區里;此外,為了避免大眾受到市場上不良信息的影響,相關部門和組織應該搭建一個資源平臺,包括慕課、遠程教學、微視頻等形式,平臺負責人進行信息資源篩選和權威認證。通過轉播賽事和資源平臺建設的方式能夠有效的為人們科學習練健身瑜伽保駕護航,同時擺正健身瑜伽在人們心中的形象。
4結語
健身瑜伽是廣大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運動項目,滿足了人們疫情防控常態化下的運動需求,并順應了社會的發展潮流。為了充分發揮健身瑜伽的價值,必須從政府、社團、人才和媒體四個層面進行推廣,從而實現推廣健身瑜伽,服務全民健身,貢獻健康中國的目標。
參考文獻
[1]楊柳風.疫情防控重在堅持[N].2020-08-05(002).
[2]李端端.九球運動在沈陽市推廣路徑研究[D].沈陽體育學院,2013.
作者簡介:田文靜(1994-)女,土家族,籍貫:湖北,學歷:在讀碩士研究生,單位:武漢體育學院,研究方向:體育理論
(武漢體育學院?湖北?武漢?4300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