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倩
摘要:構建新發展格局是立足中國自身發展階段和發展條件的變化,充分考慮經濟全球化和外部環境變化所做出的戰略抉擇。通過闡釋中國為什么要構建新發展格局、要構建什么樣的新發展格局、怎樣構建新發展格局、新發展格局產生的意義等重大問題,展示中國開啟新征程的宏偉畫卷,揭示新發展格局帶給世界的美好愿景。
關鍵詞:國內大循環;國內國際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世界
深入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作為我國的重要戰略思想,是我國正處于新發展階段的正確反應,充分體現了我黨在面對國際國內形勢變化時隨機應變、審時度勢的領導能力,體現了我黨對中國經濟發展規律的深刻把握和對馬克思政治經濟學的繼承發展。為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遠景目標做出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重要部署,是當前和今后國家發展全局的重中之重,我們必須對新發展格局要有更深入的了解,探索構建新發展格局的路徑,實現高質量發展,弘揚新發展格局的理念。
一、深入理解構建新發展格局的可能性與必然性
(一)可能性
1.歷史可能
中國歷史淵源流長,留下來的文化傳統和形成的歷史背景是構建新發展格局的深厚土壤。無論是張騫出使西域還是四大發明的傳播、絲綢之路、香料之路、瓷器之路,無論是陸上貿易還是海上貿易,都是中國在立足于自身發展的同時,兼顧周邊國家,影響世界的生動案例。我們要讓新發展格局依靠中華文明中的建立大同世界的構想,依靠國內強大市場活力的歷史條件,依靠高度整合的民族認同構建起來。
2.現實可能
我國已經積累的雄厚物質基礎是構建新發展格局的現實條件。2019年中國的綜合國力已居世界前列,國內生產總值將近100萬億元,是世界制造業第一大國,商品消費第二大國,我國還擁有完整的、規模宏大的工業鏈和產業鏈。其次,我國是一個人口近14億的消費大國,國內市場具有生動活力、發展潛力。
(二)必然性
近年來,全球治理體系正在發生深刻變化,國際力量對比變化劇烈和全球化遭遇挑戰,新冠肺炎疫情給世界各國都帶來了巨大的損失,各國之間資源、市場、貿易等競爭使得國際形勢日益嚴峻,我國對外經濟發展模式遭遇挑戰。面對外部環境帶來的新問題和新挑戰,我們必須深入調整、改革創新經濟發展模式,必須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提供經濟增長新動能。
二、深入把握新發展格局的科學內涵
(一)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
在構建新發展格局中抓住主要矛盾,矛盾分析法指導我們抓矛盾的主要方面,集中力量解決主要矛盾、主要問題。新發展格局中國內大循環是主體,構建新發展格局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要調整經濟發展模式,把發展的立足點放在國內需求、國內循環上來。深刻認識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題,充分發揮好大國的市場優勢。
(二)國際國內雙循環相互促進
我們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并不意味著要舍棄國際市場與國際循環,中國的發展離不開世界,但世界的發展更離不開中國。和平與發展仍然是當今時代的主題,我們要順時代潮流而動,促進國際國內雙循環。
(三)全面統籌兩大循環體系
在構建新發展格局中國內大循環和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是一個統一體,統一于中國未來經濟發展模式的新發展格局中。我們要用全局觀念看待新發展格局,統籌兼顧國內大循環和國內國際雙循環。我們要充分發揮國內大循環對國內國際雙循環的積極作用,也不能忽視國內國際雙循環對國內大循環的反作用。
三、深入探索構建新發展格局的路徑
(一)堅持以人民為中心與擴大內需
從國際上來看,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世界結構深刻調整,經濟全球化遭遇逆流,我們不能繼續依賴以前的經濟發展模式,而是應該主動求變,在危機中育先機。所以擴大內需,釋放內需活力顯得尤為重要,中國經濟發展動能將進一步從外需拉動向內需拉動轉變,內需迅速擴大,消費不斷升級。
(二)堅持獨立自主與擴大開放
從實行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以來,我國降低外資企業市場準入的標準,加深交流、擴大合作,獲得了先進的資金、技術、人才等資源,既促進中國經濟的大步發展,也為世界經濟注入了新的活力。歷史和實踐證明全球化仍然是當今的主旋律,合作共贏仍然是長期趨勢,我們仍然要順應時代潮流,繼續擴大開放,深化對外合作,激發新動能。
(三)堅持科技創新與產業結構升級
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缺少創新就會被敵人扼住命運的咽喉。十九屆五中全會明確提出要把創新放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
科技創新水平如果得不到提高就會一直阻礙我國經濟的進一步發展。高端產品的核心技術一直沒有攻克,面臨“卡脖子”的問題日益嚴峻,如果長期得不到改善和解決,那么我國的發展將會寸步難行。
(四)正確認識新發展階段與貫徹新發展理念
當前,我們進入新發展階段,面對國內國際形勢的新變化,我們要堅決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新發展理念指明了發展方向、發展要求、發展思路、發展重點,在未來的時期里,充分發揮好創新的動力源泉、協調的平衡各方、綠色的和諧共生、開放的內外聯動、共享的協調公平的作用,徹底打贏防范重大風險攻堅戰,增強抵御外部風險的能力。
(五)堅持全面深化改革與暢通經濟循環
必須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國內供給不適配國內需求的問題一直存在,矛盾仍然突出。要堅持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個戰略方向,形成需求牽引供給,供給創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動態平衡。同時,改革市場經營制度,建立有效的激勵機制,用改革促創新,形成良好的營商秩序,營造公平公正的營商環境。
構建新發展格局是一個系統性工程,我們既要堅持理論的學習,始終貫徹新發展理念,始終運用馬克思主義的基本立場和根本觀點,也要不斷投身于實踐,通過實踐深化對理論的認識與學習,做到理論與實踐優勢互補、互學互鑒。新發展格局是符合時代要求的戰略抉擇,是促進經濟增長的新武器,是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新戰略,我們要在構建新發展格局中展現新作為,擔當新使命,開啟改革新征程。
參考文獻
[1]柳洪.加快構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J].金融博覽,2020(11):30-31.
[2]本報評論員.擴大內需,構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N].新華日報,2020-11-14(001).
[3]郭晴.“雙循環”新發展格局的現實邏輯與實現路徑[J/OL].求索,2020(06):100-107[2020-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