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怡晨
摘要:隨著城市規模的擴大,我國城市人口日益增多,城市社區作為國家治理的基本組織單位在社會發展中具有重要地位,在和諧社會構建當中必須要注重社區治理工作。社區治理模式相對多元,其中社區居民自治管理最能夠體現社區居民的主人翁意識,激發居民治理的積極性,社會主義發展新時期,必須要充分發揮社區居民自治管理的作用。對此,本文在城市社區居民自治內涵簡述的基礎上,探究城市社區居民自治管理的實現途徑。
關鍵詞:社區居民;自治;管理;內涵;途徑
一、城市社區居民自治管理內涵
(一)含義
在城市社區治理當中,社區居民自治主要強調的是在社區治理過程中,治理組織以居民意愿為主導,在法律制度以及社區規范的基礎上開展對應的治理活動,以更好為社區居民提供服務,構建和諧、安全、穩定的社區環境。目前,我國城市社區自治主要以政府為導向,因此在社區居民自治管理活動開展中需要政府下放權力,通過政府職能轉變為社區居民自治提供條件。
(二)意義
首先,有利于增強社區居民主人翁意識,使其更好參與社會治理活動當中。在城市化快速發展過程中,社區居民來自不同地域,缺乏歸屬感,而通過社區居民自治的方式,不僅能夠增強社區居民主人翁意識,而且可以激發居民治理參與積極性,更好表達自我意愿,實現居民合法權益。其次,有利于社區健康發展,實現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構建。社區是國家最基本的組織單位,是國家治理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社區居民自治順應了社區治理的發展需求,更是社區民主制度構建的需求,通過居民自治能夠提升社區治理穩定性、安全性。同時,社區居民自治能夠提高治理的認同感,降低治理成本,更好維護社區居民的切身利益。畢竟在現實當中,多數社區都是由專業物業公司管理的,居民不僅需要繳納較高的物業費,而且在遇到問題時也難以得到及時解決,與物業之間矛盾突出,這顯然不利于社區穩定性建設,更不利于和諧社會的構建,而社區居民自治可以有效規避這些問題。
二、城市社區居民自治管理的實現途徑
由于我國城市社區居民自治管理是在政府主導下實現的,所以在社區居民組織管理中既要發揮政府的作用,也要激發居民的參與積極性,同時,還要不斷健全完善對應的制度體系。
(一)轉變政府服務理念,為居民自治營造良好環境
社區居民自治的實現離不開對應的治理權力,而這一權力需要國家、政府的認可和賦予,只有社區居民自治管理具有合法性,才能夠依法進行自治。首先,強化社區治理地位,賦予社區自治權力。居民自治是居民享有的基本權利,不過在社區治理當中這一權利并未得到充分體現和認可,對此,政府應當轉變服務理念,對社區地位予以確立,賦予其治理權利,營造良好治理環境,形成與政府相互配合的治理體系。當然社區自治不能脫離于政府管理,要形成與政府管理的有效補充。作為政府,要通過行政制度、措施來提升社區居民自治管理的地位,通過社區自治來提升社區治理效率,更好維持地方和諧穩定發展。其次,確定權責關系,劃定管理界限。在社區居民自治管理當中,社區居委會是居民實現自治的主要途徑,居民能夠根據自我意愿選擇管理人員,并參與到管理當中。居委會、政府權責劃分尤為重要,一方面,要賦予居委會自治權力,并予以尊重;另一方面,在社會公共事務治理中,需要明確雙反責任,政府必須要肩負應有責任,履行公共服務義務;居委會則要做好社區管理工作。
(二)構建良好的居民自治體系,激發居民參與積極性
社區治理是為了營造良好的社區環境,為社區居民提供和諧、安全、穩定的生活環境,所以,必須要通過社區自治體系的完善來提高自治水平,讓居民積極參與到自治當中。首先,注重居民積極性的激發。現有階段,多數居民并不愿意參與到社區居民自治體系當中,主要是因為居民沒有意識到社區自治的意義,同時缺乏歸屬感,對此,必須要將社區治理與居民利益切實結合起來,讓社區居民能夠意識到社區自治對自身利益的保障。比如,社區可以將居民子女上學、社會福利等并入到社區服務體系當中,這樣就可以切實激發居民參與積極性。其次,增強參與深度,擴大社區自治影響力。一方面,要加大居民自治的宣傳力度,居委會成員主要由居民選舉產生,代表居民利益。居委會屬于辦事機構,自治主體,根據社區發展需求定期召開會議,滿足社區發展需求,并解決居民訴求和處理社區發展面臨問題;另一方面,加強社區與政府之間的合作力度,更好貫徹政府社會治理理念,配合好政府社會治理工作,同時,通過與政府的關聯提升社區居民服務水平。
(三)完善社區居民自治法律體系,明確權利義務
現有階段,我國社區居民自治管理并無統一的制度規范,也缺乏對應的監管機制,這就導致社區居民自治相對混亂,缺乏法律依據。對此,在社區居民自治管理發展中,必須要完善法律機制,尤其要對現有《居民委員會組織法》進行完善和細化,使其更好滿足新時期社區居民自治管理發展需求,真正明確社區治理中政府、居委會的責任、義務。在法律體系完善當中,應當注重社區職能、管理方式、組織結構等方面的制度優化。同時,社區居民自治管理制度構建中,在滿足法律規范的基礎上,地方政府要積極予以支持和鼓勵,畢竟社區規則制度是從社區之際發展需求以及現狀出發而制定的,可以更好滿足社區發展需求。
三、結語
社會主義發展新時期,想要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就必須要從社會治理的基層組織單位入手,充分發揮社區居民自治管理的作用和價值。城市社區居民自治管理離不開多元主體的參與,只有實現居民、社區、政府之間的協調統一,才能為社區居民自治管理以及地方的穩定發展提供堅實保障。
參考文獻
[1]黃曉星,蔡禾.治理單元調整與社區治理體系重塑——兼論中國城市社區建設的方向和重點[J].廣東社會科學,2018(05):196-202.
[2]張文龍.城市社區治理模式選擇:誰的治理,何種法治化?——基于深圳南山社區治理創新的考察[J].河北法學,2018,36(09):3-22.
[3]戴祥玉.地方政府自我推進型治理創新:轉型期城市社區自治的發展路徑——基于4類社區治理創新典型案例的研究[J].北京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19(03):75-82.
(西北大學公共管理學院?陜西?西安?710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