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若霜 王璐瑤 李嘉靖 劉天慧
摘要:基于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采用調查統計、文獻綜述等方法,以湖北武漢為例,結合居民服務業自身特點,從需求端供給端兩方面出發,研究短期內新冠肺炎疫情對居民服務業造成的影響并提出發展建議。
關鍵詞:新冠肺炎疫情; 居民服務業; 發展建議
2020年伊始,新型冠狀病毒肆虐中國,為響應國家號召,各省、市相繼啟動一級響應,先后采取居家隔離、停工停業等政策。本次疫情期間部分管控措施對居民服務業造成較大打擊,餐飲、住宿、交通運輸、教育、旅游以及社會保障等典型居民服務業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此類大型公眾衛生事件爆發絕不會是最后一次,隨著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我們需要不斷探索新的、更符合當下需求的解決方案。
一、疫情下居民服務業整體現狀
由于疫情防控的需要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使得居民服務業受到顯著影響。從全國來看,疫情前期服務業生產指數持續下降,第一季度服務業增速同比下降5.2%,與居民生活密切相關的餐飲和住宿和交通運輸行業增速分別下降35.3%、14%,3月以后居民服務業降幅持續收窄。特別地,武漢市1-2月份,線上服務業營業收入同比下降57.6%,其他營利性服務業收入下降46.0%。分行業看,住宿業營業額下降39.8%,餐飲業營業額下降56.5%,教育及旅游業受到極大沖擊,同時社會保障體系有待提高。一季度,疫情對武漢市經濟發展造成了一定沖擊,但其影響集中體現在短期,總體可控。總的來說,武漢市經濟狀況與全國經濟狀況大致趨同,都具有較為明顯的下降趨勢,但3月以后,疫情防控得到了可觀的成效。
二、疫情下居民服務業的特點
(一)疫情對居民服務業的發展造成了極大波動
從需求端來說,居民可支配收入減少,且在疫情前期,政府采取居家隔離的政策,導致交通、餐飲、旅游等需求大大減少。復工復產后,人們產生報復性消費心理,需求增加,拉動居民消費迅速上升。從供給端看,此次疫情期間,企業和商戶無法營業,供給方生產減少,尤其是食品行業和旅游業。由此可見,疫情對居民服務業的發展造成較大波動。
經分析造成居民服務業波動的原因如下:
1. 居民服務業自身特征決定的
(1)居民服務業主要包括餐飲、住宿、旅游、教育等人際交互型行業,其特點是服務產品的生產、交換和消費緊密結合。疫情前期,為防范突發傳染病疫情的迅速蔓延和傳播,國家采取停工停產等措施。生產、交換和消費三方面的聯系中斷,由此導致人際交互型行業最先遭受沖擊。
(2)居民服務業具有一定的連帶性,這雖然有利于各居民服務業商戶之間協作以及居民服務業的良好發展,但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大環境下,卻使其優點變為一個弊端,牽一發而動全身。加之居民服務業大多數是個體小戶經營,質量參差不齊。面對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下的需求端和供給端大幅萎縮,企業自身缺乏資金和技術,難以應對。
2.受供給端和需求端影響
供給端因停工停產、生產材料短缺、物流受阻及勞動力短缺等原因,使生產力下降甚至無法生產,滿足不了居民的某些日常需求。需求端因響應政府居家隔離號召以及社會事件的影響,在疫情前期,大多數居民的需求已從娛樂層面的需求變為日常生活的需求,微觀層面個體的消費意愿、出行需求與預期收入的群體性萎縮,使居民服務業受到較大影響。
(二)新冠肺炎與“非典”存在異同點
通過對比分析,本次疫情和非典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異同點。同作為大型衛生公共事件,在非典和新冠肺炎疫情前期,教育、旅游、交通、餐飲和住宿等都處在停工狀態,導致居民服務業整體增速減緩。但無論是非典還是新冠肺炎疫情對我國經濟帶來的沖擊都表現為短期性和階段性,并不會改變我國經濟復蘇和長期增長的趨勢。不同的是,在社會保障體系方面,非典期間社會保障體系處于初級階段,加上信息不充分和公共物品供給不足,使得正常的社會保障運行系統并不完全奏效。而本次疫情期間,社會保障體系作為國家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治理工具發揮了重要作用。例如,火神山、雷神山醫院建設以及核酸檢測費用醫保報銷。
對于兩次公共衛生事件存在異同點的原因分析如下:
1.同質性的原因
兩次疫情臨床表現相同,病毒都具有極強的感染性,其傳播范圍廣,擴散速度快。對居民服務業特別是交通、旅游、餐飲住宿等相對來說容易產生人員流動的行業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2.差異性的原因
背景和宏觀政策空間不同。在不同時代背景下不同經濟發展階段對經濟的影響程度、方式是不同的。疫情對經濟的影響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政策對沖的力度。2003年我國經濟處于上升周期,當前我國在通脹抬頭風險和經濟下行壓力增大的背景下,宏觀政策逆周期調節難度加大,有效的國家政策有助于提高居民服務業生存能力。
(三)居民服務業缺少應對大型公共衛生事件的能力
居民服務業自身具有消費鏈、產業鏈、供應鏈、資金鏈、流通鏈等高度銜接的特點。受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影響,流通供應鏈條阻斷下的消費循環鏈條迅速萎縮,由此帶來產業鏈、資金鏈等的紊亂。且服務業經濟活動最基本的特點是服務產品的生產、交換和消費緊密結合,服務產品與其提供來源大多是無法分割的。在疫情初期生產、交換和消費三方面的緊密聯系中斷并且無法同時發生,從而影響到整個行業。總體來看,居民服務業缺少應對大型公共衛生事件的能力。面對此類事件時居民服務業是否具有應對危機的選擇性和自主性,具體觀點如下:
1.疫情初期
教育和社會保障是有一定的選擇性和自主性,但交通、餐飲和住宿以及旅游等行業在疫情期間處于被動位置。
首先,教育和社會保障是政府可控的,可以通過某些手段來調控這些資源,達到不影響人們正常生活的需求。其次,交通、餐飲和住宿以及旅游,政府在其中只起一定的引導作用,所以并沒有選擇性和自主性。
2.疫情中后期
(1)小店經濟增強居民服務業自主性。后疫情時期,小店經濟頑強的生命力不斷為居民服務業注入活力。數據顯示,目前我國有小店8000多萬戶,直接帶動就業超過2億人,商務部等多部門大力支持小店經濟發展。根據現狀來看,小店經濟勢頭猛,更有政策的大力支持,無疑為居民服務業增添自主性。
(2)數字化升級趨勢催生更多新職業。疫情規模大,持續時間長,無形中催化了居民服務業數字化升級的趨勢。互聯網人才的加入給居民服務業帶來新鮮血液的同時,也催生了更多新職業,將帶來新機遇,居民服務業選擇性也會不斷增強。
3.總體來看?
居民服務業有選擇性和自主性。本次疫情的來臨是居民服務業無法選擇的,但居民服務業可以利用現代經濟技術的快速發展、人們生產生活方式的改變以及國家政策的支持,在危機來臨時發揮自身的創造性,自主選擇應對危機。
(四)受國家政策引導
1、發放消費券。消費券通過增加民眾的購買力與消費欲望來擴大居民消費需求,加速經濟復蘇。據武漢市商務局統計數據顯示,截至7月29日(最后一周投放前),武漢市累計投放消費券數量超過4300萬張,拉動消費超50億元,對武漢市經濟復蘇起到重要拉動作用。
2、扶持地攤經濟。地攤經濟門檻低,成本低,風險低。在經濟下行壓力較大時,在一定程度上能緩解就業的壓力。
3、發放抗疫特別國債。主要用于公共衛生等基礎設施建設和抗疫相關支出,帶有一定財力補助的性質。兩會期間提出發放一萬億抗疫特別國債,其將具體作用于政府投資方面,發揮政府投資的撬動作用,有效的作用于補短板、惠民生、促銷費、擴內需這四個方面。從長遠角度來看,抗疫特別國債將為居民服務業營造一個更好的環境并為其將來發展打下更扎實的基礎。
4、減稅降費,強化金融支持。穩就業、保就業,關鍵在于穩企業、保市場主體,只有企業正常運轉起來,才能進一步保證市場供給的穩定。
三、疫情下居民服務業的發展建議
(一)變革經濟運行模式
1.與互聯網行業交流合作,探索居民服務業新發展模式。隨著現代科技的發展,互聯網行業經營的范圍得到進一步發展擴大,且互聯網行業不具有不可分割性,其研發、經營團隊與顧客之間可以通過網絡實現“云交流”。所以與互聯網行業合作可以作為居民服務業的一個新發展方向。順應時代潮流,靈活運用互聯網平臺,比如在線教育打造互聯網課堂等等,為中國產業鏈、產業集群脫胎換骨邁向高質量發展提供契機。
2.“宅經濟”強勢崛起。隨著居家防疫、春節假期延長、復工開學延遲等舉措的出臺,“宅經濟”需求量逐漸上漲。在環境相對封閉的居家場所,不少人選擇將線下娛樂搬到線上,而相應的“宅經濟”機遇也隨之涌現。
(二)注疫后“補償性消費”現象
目前疫情成為全球大趨勢的情況下,在拉動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中,未來一段時間能支撐經濟復蘇的最可能是消費。今年2-3月,消費下降的幅度超過了收入下降的幅度,在一定程度上說明巨大的不確定性令老百姓的消費開支變得更加保守。因此短期內出現一些補償性消費反彈的可能性是存在的。但長期來看,還需要適當刺激居民消費需求,確保消費呈穩定上升趨勢發展。
(三) 針對性的國家政策
1.政府應完善社會保障體系,補齊公共衛生短板,且要完善疾病預防控制體系、健全公共衛生服務體系,使公共衛生服務和醫療服務有效銜接,保障人民的正常生活。
2.政府應加大居民服務業發展扶持力度。在居民服務業立項審批、資金扶持、設施保障和稅收減免等方面給予優惠。
3.實施幫扶型一帶一或一帶多模式,大型企業在資源、技術、人員等方面幫扶中小微企業,同時政府可以減免稅費等方式進行資金幫扶。
(四) 居民服務業改善側重點
1.交通:制定相應大型公共衛生事件發生后的交通管制系統,既保證檢查排查徹底,追蹤行徑到底,又保證必要的社會資源如食糧、藥品、生活必需品等運輸通道暢通。
2.衛生社會保障:制定完整的衛生社會保障制度。在遇到此類大型公共衛生事件時,做好系統的具體死亡記錄、流行病學數據以及有效阻止措施的記錄以便后續借鑒。
3.教育業:建立完善的網課教育及考試系統平臺。為學生和教師提供一個更穩固高效的交流渠道。
4.旅游業:科學評估疫情影響,避免出現全行業的蔓延性恐。出臺救企托底政策,引導行業互助自救。
5.餐飲和住宿:做好消毒處理措施。嚴格把控衛生以及提供無接觸配送服務,做到保持適當的社交距離。
四、結語
疫情對居民服務業的影響是階段性、暫時性的,但我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在這次疫情期間,居民服務業雖然受到了較強的沖擊,但人們要保持良好心態,企業要增強承擔社會責任的意識。因為居民服務業自身的特征和優勢以及國家政策大力扶持,使其具有無限的回彈潛力。
參考文獻
[1] 張連城,賈金思. 市場失靈與政府作為——“非典”疫情對中國經濟沖擊的性質和原因分析[J] . 經濟與管理研究,2003(5):69-73.
[2] 李云. 淺談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OVID-19)對經濟的影響[J]. 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中旬刊), 2020(1): 46-47.
[3] 鄭成功.社會保障是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重要制度保障[N].光明日報,2020-02-18(11).
作者簡介:
方若霜(1999),女,漢族,湖北荊門,本科,單位;湖北經濟學院法商學院
李嘉靖(1999),女,漢族,湖北荊門,本科,單位;湖北經濟學院法商學院
王璐瑤(2000),女,漢族,湖北荊門,本科,單位;湖北經濟學院法商學院
劉天慧(2000),女,漢族,湖北荊門,本科,單位;湖北經濟學院法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