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麗娜
摘要:十九大報道中指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必須建立符合我國實際的先進社會制度”。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制度始終堅持黨的領導、人民民主和依法治國的有機統一,并且在長期的實踐中,證明了這一制度的巨大優越性和強大生命力。高度認同、自覺維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制度,并且緊跟國家經濟社會發展,與時俱進的完善這一制度,才能在推進各項事業全面協調發展、早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彰顯更大的價值。
關鍵詞:政治制度;民眾集中制;基層群眾;自治制度
1.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制度的特色
1.1以人民當家作主為根本
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在公平公開的選舉環境下,公民投票選出人大代表,利用人民代表大會行使自己的合法權力,從而實現了人民當家作主。為了讓不同民族、不同黨派的群眾,都能夠享有同樣的權力,實行以共產黨為領導的多黨合作制度和政治協商制度,夯實了民主政治的基石;為了保障基層地區群眾也能夠積極的參與政治活動,實行了基層群眾自治制度,激發了公民參政議政的熱情。區別于西方國家的多黨制,人民代表大會作為行使國家權力的唯一機關,有效解決了在重大問題、關鍵領域上各方推諉、相互扯皮的情況,切實保障了人民和國家的利益。
1.2以民主集中制為原則
民主集中制是我黨的根本組織原則,在充分發揚黨內民主的前提下,正確實行集中。一方面能夠群策群力,迸發思維活力,讓好的建議和想法能夠被采納;另一方面可以克服議而不決,決而不行的分散主義,確保各項決策能夠盡快落實、順利執行,突顯了社會主義國家高效率的政治優勢。民主集中制符合我國多民族、多人口的國情特點,這一制度的優越性也經受住了時間的考驗。在革命戰爭時期,毛澤東同志在《新民主主義論》中提出“只有民主集中制的政府,才能充分發揮一切革命人民的意志”;在改革發展時期,民眾集中制讓國家可以集中力量辦大事,幫助國家實現跨越式發展;在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新時期,民主集中制能夠科學整合與合理配置各類資源,在科學決策的領導下,引導社會經濟發展的正確方向。
1.3以中國國情為基礎
在中國的近代歷史上,我們嘗試了多種制度,有議會制、多黨制等等,但是最終都沒有成功。只有在馬克思主義傳入中國后,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才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才有了新中國的誕生。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道路上,建設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政治制度,既是歷史發展的必然,也是中國國情的需要。根植于中國國情發展起來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制度,也決定了隨著國情變化、社會主義事業發展,現有的政治制度也必須保持不斷的更新,才能始終保持自身的先進性、優越性和實用性。
2.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制度的優勢
2.1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實現了人民當家作主
人大代表的產生機制,決定了必須代表人民利益,傾聽群眾訴求,并且要接受人民的監督。利用人民代表大會,將個體與集體、人民與國家的命運緊密的聯系在一起,實現了人民當家作主。同時,人大代表由群眾選舉,從群眾中產生,對群眾的利益訴求有著最直接、最深刻的認識,進而主動的站在人民的立場上,為廣大人民發聲。人民代表大會作為國家權利機關,人民政府、人民法院和人民檢察院都由人民代表大會產生。通過科學分工、各司其職,履行為人民服務的職責,因而能夠受到人民群眾的認可與支持。
2.2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保證了民主政治
不同于西方國家多黨輪流執政或一黨執政的模式,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制度,作為一種新型的社會主義政黨制度,有自己的獨特優勢。共產黨與各民主黨派之間長期合作、榮辱與共的關系,決定了個民主黨派能夠在共產黨的領導下,既相互監督,又團結合作,做到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共同為了社會經濟的發展、中華民族的復興而努力奮斗。政治協商制度則秉承著參與、合作、協商的原則,既能夠尊重大多數人的意見,同時也充分照顧少數群體,實現了民主與集中的有機統一,確保了民主政治的實現。
2.3民族區域自治制度保障了各民族共同利益
我國是一個多民族國家,各族人民在長期的歷史發展中相互交融,既保留了各民族的特色,又稱為了不可分割的整體。這種“一體多元”的民族特色,是推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先決條件。在堅持國家領導的前提下,允許在少數民族聚居地區設立自治機關,行使自治權。從少數民族中選出一些有能力、有威望的代表,解決本民族內部事務,帶動本民族發展。從社會實踐來看,我國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自施行以來,很好的維護了民族團結,在保障社會和諧與穩定,促進區域經濟發展等方面,顯示出了強大的優越性。
2.4基層群眾自治制度促進了社會和諧與穩定
無論是城市社區居民還是農村村民,都有維護自身權益不受侵犯的權利和積極參與民主政治建設的意愿。為了更好的服務廣大群眾,滿足基層群眾的這些訴求和意愿,我國實行了基層群眾自治制度。以人民群眾生活的社區、農村為最小單元,通過選舉、決策、監督等,直接或間接的參與基層公共事務和公益事業的管理。從微觀層面上來看,有助于化解人民內部的矛盾,提升人民的政治素養;從宏觀層面上來看,可以推進民主政治建設健康、向好的發展,對社會進步、國家發展和民族復興也能夠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
3.結語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制度有自己的特色和顯著的優勢,它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進行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創新實踐的科學總結,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經驗的制度固化。隨著社會主義事業的發展,這一制度也需要與時俱進的創新和完善,才能在社會實踐和經濟發展中經受住考驗,為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實現提供制度保障。
參考文獻
[1]劉海云,楊寧.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制度“偉大創造”及其優勢發揮[J].中共成都市委黨校學報,2018(02):18-22.
[2]張彩云,康杰.國家治理效能視域下新型政黨制度的優勢及轉化[J].長春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0(05):10-15.
[3]張思軍,鄒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制度倫理建設的實踐探索與理論成就[J].淮海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20,018(03):41-49
[4]王日浩,王惠榮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制度特色和優勢研究[J].科教導刊-電子版(中旬),2018(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