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丙奇
據媒體報道,由“玻璃大王”、福耀玻璃工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曹德旺創辦的河仁慈善基金會計劃出資100億元,投入籌建“福耀科技大學”。值得注意的是,正在籌建的“福耀科技大學”,并不是一所民辦大學,而是新型公辦大學。
(5月6日 《新京報》)
探索新型公辦大學辦學模式,可謂正在籌建的“福耀科技大學”的最大看點。而這一辦學模式的核心,是基金會辦學方式。即由基金會作學校的舉辦者,成立董事會,由董事會負責學校的重大辦學戰略決策,包括制定學校預算、遴選大學校長。
此前,我國采取基金會辦學模式的高校并不多。公辦大學只有汕頭大學由李嘉誠基金會持續資助;于2018年正式成立的西湖大學,是明確實行基金會辦學方式的民辦高校。
實行基金會方式辦學,不論對公辦高校還是民辦高校,都意義重大。對非營利的民辦高校而言,基金會辦學方式,可確保學校的公益屬性,同時有利于學校建立現代大學制度;對公辦大學而言,基金會辦學方式,則可擴寬學校辦學資源,提高學校辦學的財政獨立性,有利于落實和擴大學校的辦學自主權。
我國的公辦高校,采取的辦學模式,主要是政府作為舉辦者,學校辦學的主要經費來源于政府撥款、學生學費,以及少部分社會捐贈。這種模式財政獨立性弱,會影響學校自主辦學的問題。
采取基金會辦學模式則不同。首先,雖然學校由基金會舉辦,但是并不影響高校作為公辦學校的屬性,而更有利于確保公益屬性。其次,由企業家創辦的基金會出資,與政府財政撥款形成學校辦學的基本資金池,可以為學校辦學提供長期的經費支持,確保可持續辦學。
在高等教育普及化背景下,新建一所大學,不能再追求擴大高等教育資源,而應該著力于探索新的辦學模式,為推進高等教育改革做出貢獻。福耀科技大學是一個新的嘗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