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繼軍
摘要:信息化的發展及應用,為統計工作增添了活力,其中PDA在普查中的應用,優化了普查工作流程,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普查數據的質量,同時在使用過程中也暴露了不少問題,但PDA在今后大型普查中的全面應用已是勢在必行。本文分析了PDA在普查中的優勢以及不足,提出了優化建議,以促進PDA在今后普查中的全面應用。
關鍵詞:PDA;普查;信息化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信息化技術被應用到普查中,比如光學字符識別(簡稱OCR)、個人數字助理(簡稱PDA)數據采集等手段,改變了普查登記、數據處理等工作階段的固有模式,極大地提高了普查數據質量和工作效率。筆者結合親身的經歷,談談PDA在普查中應用的利弊以及優化的建議。
一、使用PDA的優勢
(一)提高普查效率,減輕工作壓力。
PDA設備重量輕、便于攜帶,在當前智能手機廣泛使用的情況下,大大降低了軟件培訓和操作的難度。PDA數據采集軟件內置強大的數據備份功能,可將當天普查數據迅速備份到外置存儲SD卡或計算機中,避免了PDA硬件損壞造成的數據丟失。
(二)節省大量紙質報表,設備可重復使用。
傳統的普查采用紙質報表進行,需印刷大量普查表,通過逐級下發,基層普查員經常出現“扛著大包小包資料往外跑”的現象,如今普查員只需手持一臺便攜式PDA,在網絡環境下一次性實現數據的錄入、審核等工作,大大節約了工作時間。PDA設備在一定時期內可循環利用,在一次普查工作完畢后可以卸載普查APP和還原機器設置,便可用于其他普查及統計工作。
(三)提高數據質量,做到不重不漏。
PDA可以事先加載好本地普查對象的底冊數據、普查區電子地圖等,在普查過程中,可以調用底冊基礎資料,只對經濟指標等進行錄入,提高數據質量。同時,因為有電子地圖,可以清晰地劃分普查區邊界,做到普查對象不重不漏,同時減少了普查員大規模手工繪圖的工作量,避免重復勞動。PDA自帶定位、拍照等功能,可以實時定位,對普查對象或者相關資料進行拍照留檔,對普查員起到了很好的輔助和監督作用,防止“閉門造車”,從而更加科學、規范、嚴謹地管控普查數據質量。
(四)提高資源共享,助推統計地理信息系統建設。
PDA的定位功能有助于快速確定調查對象的地理位置,為事后單位核查和統計地理信息系統建設提供基礎地理數據,為今后的各類普查、調查奠定基礎。同時有利于普查數據與地理信息系統的結合,拓寬普查資料開發利用的途徑,為普查資料開發利用的模式轉換提供新的空間。
二、使用PDA帶來的問題
(一)“兩員”選調難度加大。
在紙質報表時代,不少地方普查員以村“兩委”成員、村會計等熟悉當地情況,又有一定工作經驗的老同志為主。由于采用PDA設備后要一次性完成數據采集、錄入、審核等多項工作,對普查工作人員的素質提出了前所未有的要求,普查員既要熟悉轄區環境和單位的基本情況,需要掌握統計和會計業務知識,又要掌握PDA的應用,還要有一定的計算機知識,如果普查員某一方面能力有短板都會直接影響普查質量。
(二)軟件、制度更新頻繁,系統穩定性差。
在普查過程中,數據采集軟件、普查制度更新頻繁、操作復雜,新舊程序和制度包兼容性不好。通過國家移動終端管理平臺向應用終端推送信息時,要么接收或下載不成功,要么出現接收延時。很多PDA設備沒有及時接收到程序升級安裝包和制度就投入使用,最后數據錄入后發現程序未更新,導致數據重新審核再上報,既浪費人力財力,又耽擱普查時間,影響普查進展。嚴重時還出現普查數據的損壞或丟失。盡管有備份,但是備份沒保存到第三方,使用老的備份進行恢復,導致部分數據丟失。
(三)后續PDA維護保管較困難。
由于普查間隔時間長,并且目前利用PDA進行常規調查的項目只有勞動力調查,PDA的重復利用率較低。PDA是電子產品,需要經常進行充電,長時間不充電容易導致電池損壞,開不了機。同時,PDA中保存了大量的個體數據和證照信息,需要專人保管,成本較高。丟失或被盜竊PDA中的數據,往往由于一些原因無法通過管理端進行遠程格式化處理,導致個體數據出現泄密的可能。
三、優化PDA使用的建議
(一)多措并舉開展兩員選聘
一項普查最基層的數據來自普查員,其能力素質是確保普查數據質量的關鍵。在人員選調上要抽調業務能力強、熟悉基層情況、有一定PDA操作能力的人員作為普查員的主力,優先從村(居、社區)干部、大學生村官等熟悉區域情況的人員中精選配備,也可從離校未就業高校畢業生中選聘,還可嘗試市場化招聘。如某區在PDA錄入階段調動普查員自身資源,尋求文化水平高的子女協同錄入;某區農普辦組織統計事務所工作人員參與街道的PDA錄入;某鎮聘用當地技術學院二十多名畢業班大學生參與PDA錄入等措施,都在本次普查工作中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二)雙向互通,提升PDA操作體驗
數據更安全 實現雙向互通之后,PDA僅僅當做錄入設備,不在PDA上保存任何個體數據和資料,當場采集并馬上通過運營商網絡上報。出現PDA丟失或者損壞的情況下,重新在該普查區注冊一個賬戶,也不會丟失普查數據。實時數據傳送也可以避免集中上傳時,數據量過大而導致的網絡擁塞,出現上傳失敗數據損壞的情況。
體驗更流暢 實現雙向互通之后,在多人同時調查一個普查區的情況下,錄入數據時,可以實時檢測普查對象是否出現交叉采集,避免重復上報的情況。由于PDA的性能有限,加上開發的程序比較粗糙,比如第三次全國農業普查,PDA采集超過100家個體數據之后就出現程序運行緩慢的情況,嚴重耽擱了采集的進度。采用雙向互通之后可以避免類似情況,提升使用體驗。
操作更簡便 實現雙向互通之后,所有的數據都保存在服務器上,PDA端不再進行數據的備份、導入導出等操作,降低了普查員的操作難度。同時,審核公式更新可以直接在服務器端進行,減少制度包更新對PDA中數據造成的破壞。
PDA是信息化發展帶來的產物,在第三次全國農業普查和第四次全國經濟普查中發揮了其獨特的優勢,在接下來的各種普查中一定會得到更廣泛的應用。盡管在使用的過程中出現了不少的問題,總的來講是利大于弊。我們深知,新事物的出現,總是要進行磨合,要在實踐中不斷完善和改進,才能發揮其作用。
(臺州市統計局?浙江?臺州?318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