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夢然
摘 要:為了研究道路基礎設施對交通事故的影響,從道路基礎設施的角度(即路的角度),將道路基礎設施分為:道路幾何、路面狀況、路側危險和道路配套建筑幾個組成要素。通過歸納總結近幾年學者們的研究成果,觀察道路基礎設施各要素與交通事故的相關性。研究結果表明,道路幾何、路面狀況、路側危險性、道路配套建筑物等道路要素對交通事故有顯著影響。
關鍵詞:交通安全;道路基礎設施;道路幾何;路面狀況;路側危險性
0 引言
據世界衛生組織顯示,交通事故每年造成120多萬人死亡,成為15~29歲人群中的頭號死因[1]。通過對我國近些年來導致交通事故發生原因的數據統計情況分析得知,目前我國發生交通事故的原因其中機動車駕駛員因素占 78.6%,而車輛機械故障因素占 3.8%,而道路因素僅是比例的 0.17%[2]。雖然道路因素在導致交通事故發生的幾率較小,但是道路基礎設施作為交通事故發生的原因之一,其設計和施工應考慮到使用者安全的各個方面,以最大限度地降低交通事故的風險。
為了了解、探討道路基礎設施對交通事故的影響,從路的角度為減少交通事故的發生提供思路。采用學術期刊和與研究相關的書籍形式的二級資源,對其進行回顧和討論,以回答上述研究目標,盡量減少交通事故的風險。
1 道路基礎設施要素對交通事故的影響
按照道路基礎設施組成結構,將道路基礎設施的要素劃分為:道路幾何要素、路面狀況、路側危險、道路補充建筑。
1.1 道路幾何
1.1.1 車道寬度
每種類型的道路在其設計中都有一系列車道寬度要求。確定給定車道寬度的靈活性是基于環境和經濟條件的。關于車道寬度的下限和上限,有一種傳統的觀點認為:車道越窄,交通事故率越高。這是因為車道越寬,相鄰車道之間行駛的車輛之間的距離越寬,從而在事故幾乎發生時為改善位置提供了更大的空間。
Potts等人進行的旨在證明在城市和郊區道路上出現這種情況的研究表明,使用小于3.6 m的車道寬度并不意味著城市和郊區道路上的事故數量增加。這項研究表明,幾何設計程序應為更窄車道提供靈活性。這與Hadi&Aruldhas[3]所做的研究形成對比,該研究表明,對于四車道(3.7 m)的城市無分隔道路和六車道(3.7 m)的城市高速公路,更寬的城市道路車道更為安全。這與其他研究一致,這些研究表明,車道較寬的道路可以降低交通事故的發生率。
總的來說,上述研究表明了車道寬度對交通事故的影響以及每種道路的車道寬度范圍要求。另一方面,從心理學的角度,可以根據不同寬度設置車道,就容易形成層流規律,從而增強道路的安全性,降低事故的發生[4]。
1.1.2 平曲線
平曲線是一條道路的一個部分或部分,它提供了從一條道路到下一條道路的過渡。駕駛員在通過平曲線段時會受到離心力,這使得駕駛員必須對該力作出反應,以便安全通過該段,從而不會發生事故。Banihashemi在研究中顯示,在雙車道不可分割的城市干道類型中,平曲線對事故的影響是顯著的。另一方面,平曲線地區最常見的事故類型是脫離道路的車輛和車頭。影響交通事故發生的平曲線幾何特征有半徑、長度、相鄰曲線的存在性等,過渡曲線和超高的存在性。
為提高道路使用者的安全性,應進行良好的幾何規劃和設計,改善現有道路上的有害幾何結構,在平曲線上提供預先的警告,并將其與道路標記相結合。
1.1.3 豎曲線
豎曲線用于在不同坡度的豎切線之間提供平滑過渡。它是拋物線,通常以垂直切線的交點為中心。在變坡點設置的豎曲線可以分為凸形豎曲線和凹形豎曲線。關于交通事故問題,有幾項研究統計表明,豎曲線是交通事故的原因之一。
豎曲線的幾何特征,如陡坡和連續長下坡,對事故的發生有很大的影響。這可能是由于具有不同爬坡能力的車輛在陡坡上一起行駛會影響道路通行能力水平,甚至造成發生交通事故的風險。此外,下坡方向垂直曲率的交通事故率高于上坡方向。這可能是由于連續下坡路段造成車輛制動器燒壞或失效,因此縱向長度必須受到限制。陡峭的凸形和凹形豎曲線會像水平曲線一樣影響交通事故,因為凸形豎曲線的可見性較短,凹形豎曲線的延伸距離較遠會增加事故風險。
1.2 路面狀況
不良路面狀況(大坑洼,深裂縫存在,低速不適)會導致事故死亡率高,特別是在單車輛和多車輛事故類型的高速道路中。
國外研究表明,路面狀況與交通事故的發生頻率有著密切的關系。道路應在可接受的條件下進行維護,以保持道路使用者的安全和舒適性。另外,受自然環境的影響,路面狀況也會受到相應的影響。英國格拉斯科市對路面粗糙化處理前后的事故率進行了觀察統計,處理前后事故數的對比,表明粗糙化以后大大提高了車輛行駛安全率。對于潮濕、滑溜情況,粗糙化后事故減少了3~9倍。我國情況大致相同,一遇到雨雪天氣,交通事故就急劇增加。
1.3 路側危險
路側危險是指位于道路一側自由區域內的任何固定物體,可增加碰撞的嚴重程度。一般來說,這些路邊危險是道路沿線的各種固定物體、標志支架、樹群和電線桿。當車輛發生道路事故時,無法控制車輛的駕駛員可能撞上道路內的樹木或危險物體,從而增加意外死亡的風險。
解決這一問題的一些建議措施是消除危險、重新安置危險、修改危險、關閉危險。
1.4 道路配套建設
1.4.1 人行道
考慮行人安全是很重要的,因為交通過程是以步行開始和結束的。人行道是行人基礎設施之一。關于行人安全問題,由于損壞(如變質、凹坑、溢出、剝落、開裂和隆起)而無法正常工作的人行道使行人難以使用此類設施。此外,堵塞的人行道也會使行人進入道路主體,從而可能傷害自己和其他道路使用者。
1.4.2 公交車站
就交通安全而言,公交車站可能會影響事故的高水平發生率,特別是對于沒有自己車道分隔的公交車。直線型公交車站可能會由于公交車尺寸過大而造成長時間的瓶頸和延誤,此外,港灣式公交車站將由于車輛在公交車后面的操縱以及公交車的進出而導致大的交通沖突。這導致公交車站發生交通事故的風險很大。與公交車站不同的是,港灣式公交站可以更好地疏導車流,此外,公交與其他車輛在混合車流上的沖突次數較少,因此比直線型公交站臺更安全。其中一些研究表明,在道路安全方面,在交通量大的地區使用港灣式公交車站比使用直線型公交車站要好。
2 總結
通過對道路基礎設施要素對交通事故風險影響的相關文獻回顧、總結表明,道路基礎設施對交通事故的影響非常顯著。世界衛生組織2015年在題為《全球道路安全狀況報告》的報告中強調了這一結果,該報告指出,改善道路基礎設施是建設更安全道路的關鍵機制。
參考文獻:
[1]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Global Status Report on Road Safety”2015.
[2]陳志明.典型交通設施對道路交通事故致因影響分析[J].科技創新與應用,2018(6):180-181.
[3]Ardilson Pembuain, Sigit Priyanto, Latif Suparma Proceedings of the 11th Asia Pacific Transportation and the Environment Conference (APTE 2018),2019
[4]李亞軍.道路交通安全設施對交通安全的影響分析[J].警察技術,2014(6):88-90.